APP下载

黑龙江省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问题研究

2009-04-14侯新华

活力 2009年24期
关键词:垦区现代化农产品

侯新华

黑龙江省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垦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之首。因此。持之以恒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实现农垦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是垦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是垦区增强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是垦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主要载体。

一、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现状

现代农业是指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过程。有专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近年来,黑龙江省垦区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整体质量、综合效益,实现了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创造着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奇迹,已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

现代农业最主要的是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武装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垦区的机械化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已具备了发展优势产业的能力,垦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5%。近几年,垦区大力建设现代装备型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改造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大规模更新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大马力农业机械,建设了226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2007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519.3万千瓦,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改变了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另外,垦区在农田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省的前面,近几年投资兴建了几个大型农田水利设施,比如在宝泉岭分局绥滨农场投资2.58亿元实施的“引黑工程”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飞机航化作业、大型机械联合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垦区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明显优势。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链条的延续,它是扩大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空间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黑龙江垦区以打造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依托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链经营为核心,构筑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精心构建了一个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龙型经济产业链。近几年,垦区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投资100多亿元重组了稻米、油质、面粉、麦芽、乳品、肉类、医药等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备领军地位的企业集团。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业、北大荒麦芽5家企业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北大荒肉业等4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九三油脂大豆加工能力达550万吨,北大荒米业的稻谷加工能力达240万吨,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农业产业化大龙头的崛起,使黑龙江垦区的农产品告别了原字号,在促进农户增收的同时,也拓展了企业效益增长空间。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具有区位优势。黑龙省地处东北亚中央,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是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通道,而垦区又大多数处在省内的边境地带,对俄贸易有着非常好的地理条件。另外,现在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与海运、航空、管道等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发达交通运输网,这就为垦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近几年,北大荒物流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便利交通条件,拉动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具有政策优势。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2006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这些大的方针政策为全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垦区来说。近几年国家和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垦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倾向于垦区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垦区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制约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增强,国内同行业企业实力壮大,农垦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垦区自身也存在一些影响又好又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土地承包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垦区职工承包的土地虽然相对固定,但承包期较短,一般每期3-5年,利费一年一调。这种做法相对弱化了耕地使用权,不利于职工形成长远经营行为,他们不愿投入,不敢投入,短期经营和掠夺性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家庭农场特别是小型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经济积累不足,难以进行农机具更新换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没有完整配套的土地流转制度,致使土地的流转和集中机制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以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护性耕作不到位。在推广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施肥播种技术,深松技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技术,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等方面措施不强,水平不高。农田耕作粗放,有机肥料施用规模小,加上部分农业生产者“只用不养”或“重用轻养”的掠夺性经营。造成耕地生产力衰退,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力度薄弱。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农业环境监测基础工作起步晚,机构少不完善、监管力度薄弱;农业监测经费来源渠道不畅、资金投入少,监测手段落后,农业监测技术人员不足,农业环境监督监测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农田基本建设有待进一步配套。垦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虽然垦区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垦区内部存在着区域性不平衡,有些农场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好,有些农场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亟待投入资金加以改善。

农业机械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据调查,近年来,虽然垦区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参差不齐。垦区旱田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较高,水田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有的农场机械化程度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但有的农场农机装备仍很差: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化落后,成套设备少,有的农机品种少,性能差。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够活跃。垦区农业机械大多属于独家独户或家庭农场联合体所有,自用居多。农机作业专业户规

模不大,又较分散。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少,且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农机及农机零配件销售、维修和售后服务处于零散无序的状况。

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对策分析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垦区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农垦广大干部群众在发展现代大农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要增强大农业的意识。垦区农业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种养业水平上,而要向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延伸,抓垦区农业,不抓加工不抓流通不行。要使垦区农业真正产生效益。职工真正富裕,必须在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上动脑筋,必须在农业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一是要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延伸到其他产业,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在更高层次上去追求产业化。二是要增强市场意识。牢固树立市场决定的思想,一切围绕市场的需求,重视市场营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善于用市场手段实现生产要素的配置。三是要树立“共赢”的合作发展理念。目前垦区的100多个农场大多数分布在全省市县的周边地区,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周边市县的政治和政策优势,从而实现场县共赢。今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努力创新共建模式,进一步提高合作共建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拓展垦区发展空间。四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农业资源发掘利用的各个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资源的永恒利用。同时要树立环保观念,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及现代化装备水平。采取“申请国家投一块、农场匹配一块、职工自筹一块”的方式,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良田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利用两江的优势发展灌溉农业,继续配套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加强中小河流的治理。进一步引进和使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全面推广“四大四高一强”农机化发展模式,即“发展大地块、大机械、大机群、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装备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管理水平高、员工素质高、农业现代化综合实力发挥作用强。这种模式的推广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垦区的农业现代化装备。

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发展历程中,中外已为我们总结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各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近些年,垦区大力发展农业基础型经济、工业主导型经济、畜牧支撑型经济、外向拉动型经济和区域合作型经济。垦区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特别注意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形成一些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展示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志性方向。

1发展精准农业

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利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能够做到精确配方施肥、定点施药,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增加或维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及保护生态环境。垦区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实施精准农业,推行了“863”智能化农业管理示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

2发展有机农业

发展有机农业的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植物保护及航化作业等一整套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加快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和水稻、玉米、大豆有机食品认证步伐。建立可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3推广数字农业

垦区建立电脑语言自动答询系统、电视播报系统、文字传媒系统、专家演绎系统、基地展示系统、信息交流与市场服务系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技术信息服务的数字型农业发展模式。“三电合一”技术在垦区的国有农场普遍运用。部分职工家庭农场在运用电视、电话基础上也引入了电脑,通过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

4发展观光农业

利用地域优势和现代科技手段,建造生态园、科技园、展览园或园艺园,集科研场所、种苗培育、展览展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5发展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品牌的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加大品牌策划、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影响力。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升垦区农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空间。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垦区现代化农产品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对垦区道路运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初探
我的女巫朋友
新疆阿拉尔垦区棉花播种接近尾声
农产品争奇斗艳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