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刀立马唱大风

2009-04-14张宝才董悦今

活力 2009年23期
关键词:村民工作

张宝才 董悦今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基层的含义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基层是培养、锻炼、识别干部最好的大学校。在基层,有着最新鲜的探索,最真切的呼声,最深沉的情感。越是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越能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讷河市九井镇镇长刘玉东,就是在基层这片热土中畅快地吸取养料,在基层这个舞台上充分地展露才华,在基层这个熔炉里真正地经受饭炼。他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在最“急”上见真情,在最“怨”上求突破,在最“盼”上做文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凡事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为。他维护民权,关爱民生,心系民情,善解民意,化解民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心骨,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样板。

——记者感述

他,就是在危难时刻敢于横刀立马的刘玉东吗?他。就是村民交口称赞的那位年轻有为的好镇长吗……面对眼前这位一身儒雅、平和谦逊的年轻人,记者心中顿时泛起一连串不可思议的问号。

不惑之年的刘玉东眉目俊朗,举止儒雅,外形、气质酷似一名学识深厚的教师,抑或是一位面对青灯书案苦做学问的人。他肩上挎着的那个大号书包,更让人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然而,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深深地被刘玉东折服了。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七年中,他几次临危受命力挽危澜,用自己的一片丹心和不凡业绩,唱响了一曲荡人心魄的大风歌。

换届选举力挽危澜

时光虽然已过去了7年,但刘玉东对丰年村换届选举的那段经历仍记忆犹新。因为。他是在那一次考验磨砺中成熟起来的。就像雏燕在第一次飞翔中遭遇到暴风雨一样,羽翼正是这样变得强健而丰满的。

1969年,刘玉东出生在讷河市长发镇建设村一个农民家庭。看到父母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他幼小的心灵里就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愿望:好好读书,跳出农门。

梦想常常给人以力量。1988年,刘玉东考入了克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他学习刻苦,品学兼优,毕业时,他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1990年7月,毕业后的刘玉东被派到讷河县人事局做临时工作。此时的刘玉东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打算——在县城里当一名教师。这个梦想在考人克山师专时就频频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因为教育是强国之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愿意为国家的强大做一名园丁,当一块基石。

刘玉东为人忠厚,手脚勤快。虽然是做临时工作,但每天上班总是比别人提前半小时。等到大家来时,他已经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开水也为大家打好了。人事局长看中了这个年轻人,就把刘玉东留在了人事局工作。

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平台,就如同雄鹰拥有了飞翔的天空,刘玉东很快在人们的视野中崭露头角。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奇缺,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办公室都想把刘玉东抢过来。2000年初,市委组织部捷足先登,把刘玉东纳入到了自己的门下。刘玉东不负众望,各项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

2002年5月,33岁的刘玉东被派往讷河市九井镇任党委副书记,并负责包扶青山村和丰年村。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一是丰年村将合并到青山村:二是青山村村委会正值换届选举。而且,青山、丰年两个村的原村委会主任全都报名参加竞选。在两村合并的特殊情况下进行村委会改选,使得改选工作本身充满了微妙复杂的不安定因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两个村的村民都想让自己的人当选,并且虎视眈眈,志在必得。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势在推选候选人的大会上就已凸显出来。那一天,两村的村民都带着棍棒和刀具,稍有纰漏,就会引发一场械斗。那阵势,刘玉东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往事不堪回首,叙述这段故事不容易,而经历这段故事则更难。往往在特定环境下的历程,也是一个人品行的最好鉴定。

面对这种形势,刘玉东感到压力特别大。初出茅庐就遇到这样棘手的难题,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当时,社会上各种传言满天飞,90%的人都认为换届改选只能是一场闹剧。别说村民认为这事办不成,就连镇里的领导干部也认为这事只能以失败告终。更何况,刘玉东又是一个没有丝毫农村工作经验的毛头小子呢!

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刘玉东毫无退缩之意。他坚信毛泽东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

刘玉东对换届选举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世界上再难的事情,只要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成功。换届选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一个“公”字。只要出以公心,秉公办事,就不会出乱子。

要取得选举成功,选民登记必须准确。刘玉东带领镇干部逐家逐户进行选民登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两个村的一千多户人家。那些日子,刘玉东竞没有回过一次家。

为了让选举不出一丝纰漏,刘玉东把《村委会选举组织法》学了十几遍。正式投票选举的头一天,他还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印成宣传单发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手中,以防投票现场发生不测。就连票箱怎么放,投票人如何投票以及汇总、计票、监票等一系列细节问题都做了详尽的安排部署。

2002年10月8日,是青山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投票的日子。头一天晚上,刘玉东几乎一夜没睡,他把选举筹备的每一个环节在自己的头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又一遍。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失败,不但失去了民心,而且以后的工作也会举步维艰,更加难于开展。

中心投票站设在青山村小学,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然而,刘玉东的心里却异常紧张。他发现,镇里的领导干部一个都没有来。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选举会成功,所以谁也不肯来这里丢人现眼出洋相…-,-

然而,奇迹出现了,选举工作进行得有章有法,井然有序。最后,青山村原村主任当选为合并后的青山村村委会主任。当选举结果公布的一瞬间,两个村的村民们全都发出震天的叫好声和欢呼声。不为别的,只为这次换届选举公正、透明,让人打心眼里感到舒畅、痛快。

选举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为之愕然:真想不到。一个没有丁点儿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后生,竟能把如此错综复杂的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得天衣无缝,既得民心,又顺民意。真的是后生可畏呀!

这天晚上,刘玉东回到了久违的家中。面对妻子,刘玉东百感交集,大放悲声。这是历经举步维艰后,情感的一种无拘无束的释放。泪水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甘甜,也有无尽的辛酸和苦辣。然而,除了刘玉东自己,又有谁能尽解其中味呢?

换届改选后,青山村政通人和,民心大振,一切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一年,丰年村的秋整地和上缴农业税工作

也位居全镇之首,一举甩掉了长期以来戴在头上的“老大难”帽子。

为党为民呕心沥血

经过丰年村换届选举的历练考验,刘玉东更加成熟起来。镇领导也开始对这个既稳重踏实,又富有韬略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了。2002年10月。镇领导又把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压到了刘玉东的肩上——派他到发展村做包扶工作。让刘玉东再次到风口浪尖上经受历练,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同时,丰满羽翼。

发展村名字十分响亮,遗憾的是名不副实,是全镇有名的落后村。历史上,这里的村民从来没交过农业税。在刘玉东去之前,曾有一位镇干部负责包扶这个村,因工作毫无进展而临阵换将。刘玉东领下这个任务,可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许多人都为刘玉东赴任,捏了一把汗。但刘玉东对自己说:“我能行!”是良好的品德,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值的为人,让刘玉东在堆积如山的困难面前,毫无畏惧,迎难而上。

要想让发展村步人和谐发展的轨道,要做的工作可谓千头万绪。但富于理性的刘玉东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民心顺了,才能一呼百应,改天换地。

刘玉东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了解情况,每天早出晚归,常常夜里11点多才回到村里。吃住在村办公室。在最初的两个月里。他没回一趟家,清冷的村办公室就是他寝室;吃的更是简单,几乎一日三餐就是大米饭就榨菜。后来,镇里的领导看他生活得实在太艰苦了,就每隔半个月给他送些吃的。

2003年1月的一天,刘玉东在半夜时分才趟着积雪回到村办公室。他饿极了,想找点儿开水泡大米饭吃。可一滴热水也没找到。情急之下,他只好用冷水就着带冰碴的冰凉的大米饭吃了下去。两个小时后,刘玉东胃部剧痛,呕吐不止,后来竟呕出鲜红的血来。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贲门被撕裂了一个口子,十分危险。但刘玉东放不下村里的工作,二三天后又回到了村里,边点滴,边工作。

在走访中刘玉东了解到,村民有怨声不交农业税是有原因的。关键问题是原村干部在土地承包中违背法律和民意,留下了一系列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在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刘玉东先后写了三封《致村民公开信》,宣传讲解党的税收政策,并深人每一户农民家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春节期间,按规定正月十五才上班。可大年初七刘玉东就回到了村里,他要去看望一下那里的村民,把税收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再扎实一些。

有道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一年,发展村破天荒完成了农业税的上缴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在九井镇乃至讷河市都算得上是一条人人震惊的头号新闻。敢于在困难面前横刀立马的刘玉东,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

让人们啧啧称奇的事情还在后头。

很多年以前,发展村有500亩机动地被一些“有能力”的人抢种,有的村干部私下包给了外县的农民。对此事村民意见纷纷。沸反盈天。可是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没人予以解决。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刘玉东决意吃掉这个别人不敢吃的“螃蟹”。但有人说这是白日梦想,弄不好还会被螃蟹夹了手,卷入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当时,也有许多人,在期待和沉默中选择了观望。

其实,说这话的人不无根据,因为这是一笔陈年旧账,早已成为历史事实。想改写这段历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为了农民的利益,为了伸张正义,即使有天大的困难,刘玉东也要拼尽全力为村民办好。刘玉东亲自带司法所干部走访村屯、外县农民,做大量详细的调查笔录,请市土地局进行勘界,宣传税收政策,强调主权归属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上下协调、细致工作,刘玉东终于把发展村“丢失”多年的500亩地要了回来。发展村村民为之大快,笑容挂在脸上。都说,像刘玉东这样的干部,才是咱百姓可信赖、可依靠的人啊!

时间转眼到了2003年的春天,发展村村民又把目光聚焦在了同一件事上——机动地承包。以往,机动地承包始终是猫腻最多,村民意见最大的问题。这回刘玉东又如何运作呢?人们拭目以待。

有着勤政廉政敬业情怀的刘玉东,认真遵循民主管理的程序,先召开村委会拿出初步意见,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然后再付诸实施。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不但事前贴出公告广而告之,而且还挨家挨户地进行传达,绝不漏掉一户一人。由于劳累过度。刘玉东的胃又出血了,只好住进医院。而三天后,刘玉东又不听医嘱返回到村里。因为村支部书记来医院说:“你不来,机动地承包工作就没法往下进行,村民只相信你。”

村民的信任是一种荣耀,但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可以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用武力争取到。它来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灵魂的清泉,它可以拯救灵魂,滋养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刘玉东意识到,如果机动地承包出现问题,他将无颜面对村民。

“细节决定成败。”刘玉东深谙此理。在竞包的细节上,刘玉东颇费心思。吸取以往由竞包人亲手抓阄常常出现混乱的经验教训,刘玉东想出了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他把抓阄的地点定在了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进入办公室后将门锁好,然后将办公室房门的上半部门板拆掉。抓阄的人只能站在门外,透过门上半部的玻璃窗看好以后,用竹竿指点确认自己想抓几号阄,然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打开公布结果。机动地竞包如此这般公开透明,让发展村村民皆大欢喜,民心大振。一些本想找茬闹事的人,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说:“我服了!”

刘玉东感慨地说,农村工作的确很复杂,但只要领导秉公办事,再难的事也会变得容易,再复杂的事也会变得简单。因为人心是杆秤,斤两见分明。老百姓的心,从来都是公道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我们出以公心,把一碗水端平,许多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

刘玉东的话说得通俗、简洁,但不乏哲理。因为真理永远是简洁通俗的。为老百姓做事,心要诚,情要真。意要切。就是依照这样的准则做官、做事。刘玉东每到一处,都能出奇制胜。

2003年5月,光芒村发生土地纠纷事件,村支部书记被打伤住院。此事历时一年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关键时刻,镇党委书记派刘玉东去该村开展包扶工作。

刘玉东到达光芒村以后,面对新情况,他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强化党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为农民办实事为突破口,调整了不称职的村干部,并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一土地纠纷事件平息了。这一问题的解决,着实给人们带来了无法承载的震撼。后来,九井镇以光芒村为典型,在这里召开了题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反思大会”。

从此以后,光芒村真正释放出了令

人眩目的光芒:2008年,光芒村秋整地、植树和废弃地改造工作在全镇一举夺魁:年终工作考核,名列全镇第一;2009年5月,讷河市以光芒村为典型,在这里召开了“废弃地造景观林现场会”。如今的光芒村早已今非昔比,一跃而成为全镇的先进村和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时至今日,光芒村村民还记挂着刘玉东。因为刘玉东包村时,主持修建的20多处水利工程,让这里的农民从此不再受水患之苦。吃水不忘挖井人。光芒村村民怎么能不挂念刘玉东呢?

一腔热血忠诚于党

“腹有诗书气自雄。”坦坦荡荡做人,清清白自为官,勤勤恳恳干事,踏踏实实为民的刘玉东,之所以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显身手,源于他高端的文化素养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刘玉东是一位不折不扣、酷爱读书的学习型、书香型领导干部。他不管走到哪里,身上总是背着一个大号的书包,里面装着6样东西:工作日记、读书笔记、《领导文萃》、《财富时报》、《南方周末》和工作文件。每天写工作日记和读书笔记,是他已坚持多年的习惯。他说,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写工作日记是对所做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悟出许多道理,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在九井镇任党群书记的时候,他就要求年轻干部每人订一本《领导文萃》,每月看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要求大家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潜移默化地提高年轻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建成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

2006年9月,刘玉东在干部招聘中脱颖而出,履任九井镇镇长。职位变了,但读书学习的习惯不但没有变,而且更加努力刻苦。他说,要想做一个让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镇长,必须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拥有丰富的工作思路,才会不脱离群众,不落伍于时代。正是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让刘玉东具备了与众不同的儒雅气质和精干利落又不乏艺术的工作作风。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会发出“还是共产党好”的由衷感叹,哪里就会气象一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这并不神奇,只是因为刘玉东心里装着百姓,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九井镇有4万亩水田,刘玉东任九井镇镇长后发现,农民种植的水稻品种不但产量低,而且病虫害严重。于是,他通过专家考证,引进了两个优质水稻品种,并在全镇推广。如今,九井镇的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94%。种植优质水稻以后,亩产由原来的800斤,提高到现在的1000斤。难怪提起刘玉东,村民都赞不绝口呢!在刘玉东任镇长的三年来,不仅农民的腰包鼓了,而且九井镇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惊人巨变:街道宽了,路灯亮了,人行道铺上步道砖了,镇里的办公条件改善了……这一件件让百姓受益的好事、实事,怎能不让老百姓拍手叫好呢?如今,九井镇已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2009年,讷河市召开了5个经验交流现场会,其中有3个是在九井镇召开的。

“自加压力,负重奋进。”这就是刘玉东一惯的工作风格,因为他不想当碌碌无为的官。身为领导,就意味着自己肩负责任,肩负责任就该不辱使命,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一腔热血,无愧无憾地为党和人民多做一些好事、实事。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刘玉东从抗洪一线回来,满脚的污泥,一身的疲惫。从他的谈吐中得知,牛年春节过后,他还没有来得及休一天假。妻子牙疼让他陪着去看医生,可一拖再拖,至今也没能兑现。

刘玉东说,这些天暴雨不断,老云沟的水又出槽了,有的农田被淹了。有两间民房被冲垮了。在这个时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在百姓利益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刘玉东总是奋不顾身冲在最前面。2003年的汛期,九井镇大鞠家子屯出现险情,刘玉东听说后连夜就上路了。暴雨瓢泼似的下,公路上的积水已是齐腰深。为了大家的安全,刘玉东打着手电走在最前面探路。等到达鞠家子屯时发现,洪水已经漫过堤坝,形势万分危急。刘玉东立即组织人连夜抢险,从晚上8点多钟,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终于把险情排除了。就在此时,又接到险情通知,说卫星运河17号地段绝口了。险情就是命令。刘玉东率领众人又急忙赶到绝口处,扛沙袋,打木桩……口子终于被堵上,但刘玉东却瘫倒在地上……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刘玉东——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讷河市九井镇镇长的真实写照。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村民工作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