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性飞扬 崇高之美

2009-04-14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

李 静

摘要:本文阐述前1290年左右至巴比伦之囚的古代希伯来民族以神性的崇高美为核心,进而延伸出完全的智慧美、合规律有节制的理性美、谦卑顺服的收敛美、各从其类的纯净美、勤劳无华的朴素美、注重心志的抽象美以及神采奕奕永恒之美的审美特性,并论及在此审美趋向影响下的艺术表现向着摈弃具象写实、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古代希伯来民族;犹太艺术;审美特性

审美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一种态度,而不是以研究人对“美”的心理感受为对象的“快感”生理学。与希腊、罗马民族着重表现“人的心理感受的趋同性”以及与现实相比所呈现出的事物的超常性、巨大性的崇高观不同,古代希伯来民族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在美学史上,古老的希伯来民族是最早在自己的经典中表达真正的崇高观念的民族之一,这一点深得美学界的肯定。作为“宗教的民族”,信仰把希伯来民族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历史与现实、观念与实践以及日常琐事的价值判断等等,都归纳到“上帝决定论”的神学框架之中,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神学、政治神学。在线性的历史发展中,从摩西带领人民出埃及到世界之末日,上帝不仅左右着各民族的兴衰,而且通过神秘的启示对希伯来人展现其关怀和道德要求。上帝是犹太教宗教哲学美学的最高范畴,以此为依据和基础的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思想,必然会深深地打上神性崇高之美的烙印。

一、古代希伯来民族的审美特性

在希伯来民族看来,上帝绝非人本质的理想性的投射和完成,而是自有永有、至高神圣的,是世界万物之美的本原,美即为上帝的特性,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人性的哲学意义上的“和谐”,即上帝本身即为美。因此,上帝的另外两种特性“无限性和无形性”也被作为美的象征,进而反映在其美学思想中。无限性直接表现出以“永恒为美”的审美特性;而上帝无形的神秘存在以及人对神的可感而不可触性,表现出以“抽象为美”的审美特性,这已超出了通过有限事物的表达形式所能及的范围。《旧约》不仅给予“以上帝为美”的审美标准,还教导古代希伯来民族静观其后效。在上帝的“崇高”性在希伯来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次次被证实之后,更加坚固了其信仰的可靠性和“以上帝为美”的独特审美标准的权威性。

又以上帝的绝对存在和绝对真理性为根源,得出上帝的创造为美的审美特性。上帝的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创造。因此,凡是合目的性的和合规律性的存在都是美的,都是趋向肯定的东西,显示了秩序感是创造者上帝心中对美的事物的定规。在《创世记》中,上帝对他所创造的产品的形态、功能表示肯定和赞美,因为它们符合上帝创造的预期目的,也符合它们自身的存在目的。例如,水中的生物、地上的动物和空中的飞鸟都有不同的生物构造功能,它们的形状、功能也都符合自身种类的目的,这就是“合目的性”,而为满足其运动需求而表现出特征又具有“合规律性”的特点。上帝创造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变动的存在物。不同种类的创造事物之间有对立统一的关系,显示了上帝创造的和谐美。人作为上帝创造物中的最高境界的作品,包含有上帝的真实形象,这原形既是智慧、良善、慈爱、圣洁,并且,最终成为人性中美的本相。行为也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创造的一部分,首先,上帝创世的行为严肃、辛劳,显示出一种理性精神和匠心独运的行为美。

上帝的创造中不仅包括了有形的事物,还包括了事物发展的无形定律,即所谓的灵界定律,这在智慧书卷《箴言》《诗篇》中多有记载,也被上帝看作是“好的”创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智慧书卷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古代希伯来民族智慧的开端及泉源。就希伯来民族的美学价值观而言,人生的意义即是求美的过程,即寻求上帝本身的过程,即是借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来认识上帝这一万物之美的本原,来改变具有丑恶属性的原罪的过程,亦即人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而最终美的获得,即是人之所以“降世为人”的目的,同时又是通往“无限”、“永恒”的钥匙。《旧约》历史书卷《列王纪上、下》及《历代志上、下》中所记载得希伯来民族千百年的沧桑史,正是对的审美标准的挑战与服从,背叛与顺应的结果。当顺应服从上帝意愿,与 神的审美趋同时,将有和平与胜利的历史为奖励;当挑战甚至背叛上帝意愿时,将有灾难甚至亡国的历史出现以作为对希伯来民族的严厉管教。这已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寻常审美范畴,这种审美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得到淘洗,并最终成为希伯来民族审美价值的基石。

二、审美主体的独特性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这就意味着它们具有当下生成性而不是既定的。在希伯来民族的审美观念中,人类既作为审美主体又参预到上帝的救赎事业中,成为审美客体的一部分。上帝是要人实践的上帝,因此,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美学,一切的审美经验都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上帝的无限性如果说带给人的是一种对神性的向往和追求的话,祂的无形性就必然导致人类对上帝“敬畏”心理的产生,在这两者的联合作用下,促使“上帝为美”的美学思想得以存在于历史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并由此引发这个古老民族以“崇高美”的美学思想为核心并引伸出智慧、理性、抽象等审美特性。真诚、公义、正直、完全的智慧美、合规律有节制的理性美、谦卑 顺服的收敛美、各从其类的纯净美、勤劳无华的朴素美、注重心志的抽象美以及神采奕奕的永恒美这些都在古代希伯来民族生产生活中都有淋漓的表现。对于古代希伯来民族来说其建基在宗教信仰之上的美学思想,绝不是供人清谈或书斋玄思的对象,而与他们的生命和生活处境紧密相关。“独一真神“的宗教信仰,使其在阐明物质世界的短暂性

和有限性之后,为追求具超验价值的真实性和终极关怀的神圣意义而不断地、自觉地在实践中上下求索。

三、古代希伯来民族的审美特性在艺术方面的表现

人的一切行为是在价值观指导下完成的,许多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都以特定的价值观作为驱动源。古代希伯来民族在艺术方面,基于神学价值观的根源以及以上帝的崇高为美的审美特性,认为上帝在时间上,永恒存在,没有产生和消亡;在空间上,他创造了无限大的宇宙和万物,创造了无限大的人类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在力量上,集创造、保护、毁灭功能于一身,他是最高的超自然实体,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就决定了古代希伯来民族对任何“有限”的艺术形式的排斥。因此,古代希伯来民族充分地发展了能抒发心灵的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等抽象艺术,而“以上帝独一性”为中心的犹太教教义的美学思想和伦理道德中反对偶像崇拜的内容,共同导致了犹太艺术形成摈弃具象写实、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因此,其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象征型艺术。

四、结语

古代希伯来民族在其经典《旧约》中的美学思想已成为犹太美学的传统,对其他古代经卷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影响后世。随着《旧约》成为基督教经典的一部分,以及其中犹太教律法和先知预言的基本信仰被基督教的肯定,建立在犹太教信仰之上的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思想,也将随着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对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