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研究

2009-04-14朱院利

消费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甘肃省意义

[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位基本方略。甘肃省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包括着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等等资源型城市,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在全国排名前列。本文针对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意义进行研究,进而为甘肃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甘肃省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义

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研究生导师项目,项目名称:“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02-09

作者简介:朱院利(1977-),女,陕西咸阳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企业经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位基本方略。甘肃省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存在着资源型企业和资源城市由于资源枯竭面临的转型问题,存在着由于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这一切都表明,目前在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综述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陈吉宁教授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系统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通量强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则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通过生态环境要素的质态变化形成对生产和消费活动进入有效调控的关键性反馈机制,特别是通过分析代谢废物流的产生和排放机理与途径,对生产和消费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二者完整地涵盖了社会经济系统中物质量、能量流、废物流等物质代谢的全过程。[1]

甘肃省作为西部工业重镇,包括着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等等资源型城市及众多资源型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省会兰州市环境污染程度在全国排名前列。因此在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研究

(一)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全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和谐,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以兰州市为例,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人口、工业的大量密集,生活垃圾、生产中有毒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等危害生态环境的因素愈加严重;追求城市GDP增长,对能源、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导致资源、能源过度开发、短缺甚至枯竭,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逐年上升。例如,兰州市的生活垃圾由2000年的68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101万吨,5年内提高到50%左右。兰州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58.88%降低到2004年的33.38%。兰州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从2000-2004的5年的时间内,平均工业废气排放量是1194.2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年内平均排放量是54838吨,居于兰州市历年工业废气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中等偏上水平。以上种种表明,在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在甘肃省建设“两型”社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甘肃省可持续发展。

首先,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提高企业和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因此甘肃省可持续发展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积极培养城市市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保护生态的自我约束意识和生态责任感,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必须注重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大众媒体是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危机意识、法律意识、伦理意识,促进形成参与意识--这构成环保意识的五大要素的重要途径。拥有非商业性、公益性和人际直接传播性特征的公益广告,作为“媒体发布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形式,有效达到传播环保意识的作用。[2]例如,利用媒体、公共场地的公益广告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期坚持,提高企业和民众的生态意识,认识到生态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挥主人翁精神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企业和民众必须形成绿色的生产习惯和消费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之下,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生产所产生的负的外部性,例如环境污染。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约束企业在保障自身收益不受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在技术、工艺改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缓解企业生产中对环境所造的危害,例如废水、废气、废渣的减少排放甚至实现无害化排放,从而缓解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对于民众而言,必须形成绿色的消费习惯,例如减少甚至不使用对环境存在危害的生活资料的使用,例如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不食用野生的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不乱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例如废旧电池等等。在企业和民众长期坚持之下,形成良好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保障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从民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的改变入手,引起行为方式的变化,这将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建设,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的巩固,促进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压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特别是对于甘肃省而言,意义更为重要。甘肃省存在着较多的资源型企业及由此而形成的资源型城市。在长期的粗放式经营之下,资源型企业目前都面临着未来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延长产业链、细化产业链,为期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路径;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缓解资源压力的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以酒钢集团为例,尽管资源还处于繁荣期,居安思危的酒钢集团在原有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新技术为基础,延长产业链连,把原来的废弃物充分利用,开发新产品。对于嘉峪关市而言,在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基础上,也着力打造旅游城市的品牌,注重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在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在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缓解生态和资源的压力。

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可以缓解生态和资源压力。减少或者取缔城市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部门,稳定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年来兰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42.2%,提高到2004年的52%,一定程度上缓解兰州市环境污染的压力,减少地区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不断掠夺自然资源的同时,却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打破经济、社会、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因此,在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物质解耦或减量化,实现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

(三)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地区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笔者认为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存在,就证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处于一种良性的动态平衡中。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物质需求减量化,环境污染减少化。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内发展经济,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总之,面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中所受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制约现状,在甘肃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民众和企业的生态环境意识要提高,从而引起其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改变,形成良好、绿色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为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软环境”。生产方式的转变则是目前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缓解资源压力的重点,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硬条件”。 以上种种还需要众多的制度和资金支持,以保障甘肃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莫凡,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N]经济日报网络版,2005-11-4 http://www.southcn.com/ nflr/llzhuanti/hjyhxsh/hjzl/200511150510.htm

[2]沈菊、欧阳巨波、张洪伟,公益广告的特征、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0):45-47

[3]邱瑛,“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 社会构建问题研究-以辽宁市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42-45

[4]习近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J]管理世界。2005(7):1-4

[5]袁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8(4):153-156

[6]金庆焕,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J]学界,2006(16):30-31

[7]田文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习论坛,2007(7):64-66

[8]唐元,节约型社会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4):1-2

[9]孟治刚,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实践路径和制度保障[J]2008(1):79-80

猜你喜欢

资源节约型甘肃省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有意义的一天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生之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新型资源节约型耐热奥氏体不锈钢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