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09-04-14李少松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概率思维能力情境

李少松

一、 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情感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和发展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即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不骄不躁、虚心好学的良好品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力量源泉。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所有表现都要予以赏识,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对一些不良行为与错误,尽量避免使用直接、严厉的批评,可通过表扬他人的良好行为,暗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赶快改正缺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巧设悬念探求新知;还可贴近学生熟悉生活,以加深理解新知;也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巩固新知;有时还可用数学家的名言、轶事、数学成就等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精心设置问题,诱发学生创新思维。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便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但缺乏动人情节,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激发学生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通过设计关键性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既明确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探索过程,又开拓了学习思路,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转变自身的角色,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互动者,要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出现,绝不能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不仅积极参与,积极思维,而且敢于质疑问题,敢于求异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毫无拘束地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前提,而求异是创新思维的根本。根据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求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应用与拓展”模式,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模式,即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合理的解答,并确认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学会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数学模型,掌握了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2)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让学生学会综合知识的思维方法。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这一点应当为学生所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关系。如选择若干具体课题,以体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展示数学的整体性。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与综合、思考与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与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应重视渗透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样本的有关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做出估计等。教学中还应将统计与概率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从统计与概率的角度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在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时自然地使用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将隐藏在教材中的思维活动显现出来,把演绎体系背后存在的大量丰富的内容挖掘出来,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大城县里坦中学)

猜你喜欢

概率思维能力情境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培养思维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