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行为探析

2009-04-13曹明乐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
关键词:志愿导向家长

曹明乐

摘要:高考学生专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选择妥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被录取,影响到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招生的生源素质及其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培养人才的质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高考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对社会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行为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当前有许多学者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者学习的专业跟自己的个性及智力类型等不一致,从而导致厌学、学习成绩不佳,最终难以实现人生理想。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存在自我认知不明、掌握信息失衡、家庭主导等因素,导致高考志愿专业选报时出现相对盲目性选择,笔者旨在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影响高考考生专业填报的因素,并分析高考考生的求学心态,为考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提供帮助,同时也为高校和家庭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价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完成高中学习后,就进入到大学继续深造,大学生群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生经过高考之后就要进行高考志愿的选报,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就成了家长和考生最头疼的事,尤其专业选报将成为影响考生终生的关键步骤。考生专业选择主要受到个人兴趣、能力、个性、职业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健康状况,过去受教育情况、自己的经济状况、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的地理环境因素,也都要统筹考虑。然而,专业选择虽然经过层层把关做出的决策,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一项在北京某高校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40名大学生中,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到底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呢?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占总调查人数的48.2%);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分别占总调查人数16.1%和26%);受家庭影响的占0.9%;其它因素占3.2%。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否决了对专业的初始选择,而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感兴趣。

高考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考生自我实现的途径,但是考生专业选择到底要依据什么样的导向,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又该如何引导考生呢?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以至于有部分考生在专业选择时显得比较盲目和无所适从,家长在这方面也经常出现不恰当的行为。笔者通过对高考生的专业选择行为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高考学生专业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国家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专业选择现状

笔者就南京工业大学08级新生在高考志愿选报进行了开放式问卷抽样调查,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考生在志愿选报时依据什么样的导向。笔者对497份问卷调查归纳发现,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以下几种导向(图一):(1)就业导向。以这种导向填报专业的考生达到被抽样的6l%,占到样本总量的3/5强,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2)兴趣导向。仅有9%的考生选择了以自己的兴趣为选择专业的导向,这是不可思议的;(3)发展导向。有6%考生选择以未来发展作为自己的专业选择导向,这部分同学有相当数量是想考研考博的;(4)冷热导向。有11%的考生在选择时参考了社会公布的冷热门专业分析,忽略了专业冷热是有一定的时限性;(5)声誉导向。有13%的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以专业在社会上的声誉、地位作为导向,在个人面子上比较在意;(6)未知导向。仅有一人选择了不知道。

前面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高考后进人大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对当前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所以笔者认为。考生此时的评价体系回到了按照个人兴趣与个人特性,自我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成熟,所以很多考生在高考后进行专业选择所依据的导向是存在问题的。

就目前我国高考生志愿选报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认为考生填报志愿常常有以下几种误区:(1)盲目攀比、从众选报。有很多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对专业不是去了解,而是“大家报什么我就报什么”,这样盲目从众选报专业的人不在少数;(2)专业等同职业,选报志愿过专。很多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把专业学习的范围理解得太窄;(3)高分等于好学校。考生迷信自己的考分就应该是上一个好学校,而对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却没有概念:(4)高费用等于好专业。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专业好差是不以收费高低为标准的;(5)有资料就能填好志愿,随意填报“服从”。其实志愿的填报、专业的选择都是一门学问,是年轻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决策是否恰当影响到将来的学习与就业;(6)依赖心理严重,父母包办见长。很多考生的志愿是由父母一手包办的,而当下父母选择的依据往往较为功利,多从就业出发。

考生专业选择导向存在的问题和志愿选报过程存在的误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令人担忧的,这不仅浪费了国家有限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对大学生的培养成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1.应试教育遗毒

培养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各种人才是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中学教育主要是围绕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课,特别是升学考试的科目进行,这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学生学习纯粹是为了应考,知识兴趣中心也主要放在了备考科目上,为考高分而“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自我兴趣考虑却相当少。对自己人生道路如何走、朝何处走缺乏明确的认识,对自身的职业自我概念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如何落实中学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任务。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培养全面发展并有特长的人才,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的素质,促进教育向多样化发展,这是我国中学教育的一大问题。

2.社会生存压力

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已经让这群高中毕业生提前感受到了危机。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逐步发展到“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本科文凭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累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所以也无怪乎有54.5%的考生上大学的主要愿望是“找一份好工作”,其它选项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市场接纳度高的专业,相对能保证今后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学生的判断与认知虽然具有一定功利主义倾向,但从成本收益角

度分析亦不失为理性选择。

3.信息掌握失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但学生和家长获得的信息与真实情况却差强人意。例如,网络作为信息量最大、时效性最强的现代化资讯手段已吸引考生广泛关注,但由于网络资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导致考生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偏低,原因有二:一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当信息到达受众的时候可能已经不真实了;二是信息传播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信息往往是往好的方面加工处理。而一部分更为直接准确的信息源,因种种原因未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大学发的招生宣传资料,咨询会上大学招生宣传的老师。所以,当询问到学生对所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时,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对所填报专业的了解程度稍高,“了解”的占29.1%,仍有38.5%的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填报了相应专业,自认为了解程度“一般”的占32.4%。(见图二)线性统计检验表明不同家庭背景(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地域的考生均不存在显著区别。

4.自我认知不明

高中生正处于从少年阶段向青年阶段过渡的时候,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使其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发生自我认知失调。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高校专业和社会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而学生在面临高考志愿选报这种重大决策时,便可能会无所适从、盲目从众,而这种仓促选择的结果很可能是跨进了大学校门后,就会出现对专业课程的厌学现象。所以,中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深刻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及文化基础知识,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而且要十分清楚自己的短处和弱点,同时考虑各专业或职业对于人的要求不尽相同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和要求,合理慎重地填报高考志愿,确定职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做到“知彼知己”。

5.家长因素影响

每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在人生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刻,家长往往投入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有许多考生的志愿表现出家长的心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志愿选报过程中受父母影响的考生达到44%,这个比例对于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高中毕业生来说,笔者认为似乎过高了,甚至有少量考生填写了“父母威逼利诱”的字眼。可见,父母在高考志愿的选报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到底是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的作用,就只有看父母采取的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方式和态度了。

五、策略建议

1.高校方面

(1)专业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国际社会为背景,以国内社会为基础。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落实,高校不顾当前国内形势,广设专业,大量招生,对一些国内市场没有相应的岗位需求的专业,开办的学校也是多如牛毛,导致学生就业困难。所以,在我国出现的情况是,不是社会发展催生新生专业,而是专业预设催生市场需求,这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高校应该做的是促进专业设置向市场主导转变,专业结构的合理与优化体现在能动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专业界限淡化、专业口径拓宽、专业柔性增强、专业方向灵活,增强大学毕业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另外,高校自身也应作相应的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让专业选择更具人性化和自由度,专业学习也才能更具成效性。

(2)信息供给。许多学生及家长对高校的专业设置知之不多,往往只凭文字介绍去理解,所以,多渠道的信息供给是必要的。首先,学校应当通过学校网站建设与及时更新,充分发挥网络及时快捷高效的优点,对学校和学科建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又有侧重点的宣传,为考生及家长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信息。其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招生宣传与家长和考生面对面的优势,真实告知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相关信息,要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讲解全面、明白、透彻,切勿使之产生歧义,引起误会,更不能故意误导学生报考。在咨询宣传过程中,高校对学生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防止不切实际地盲目承诺,维护高校的信誉和形象,要做到“宣传要全面,信息要真实”,以学生为本,为考生、家长、社会服务的意识。在招生宣传的同时,高校的配套改革也要落到实处,并向考生和社会宣传,对于调整的专业和基础学科也有一个向考生和社会宣传的问题。

2.家庭方面

(1)自我意识引导。家长在早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向型的人一般适合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律师、导游、记者、社会工作者等;内向型的人往往适合做与物打交道的工作,如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会计等。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引导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树立自我意识,逐步认识自己的人生“短板”和长处,明晰自己的兴趣,在专业选择时,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考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专业。

(2)自决能力培养。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进入名牌学校和热门专业。但是孩子的成长发展是要视孩子自身状况决定的,要尊重孩子的自身状况和选择,家长不能越俎代庖,横加干涉。家长喜欢的事业不一定考生喜欢,不一定要子承父业;家长的兴趣不一定是考生的兴趣,不要强迫考生,而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自我思考、自我决策、自我承担,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意。我们可以断言,一个自决能力强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一定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学生方面

(1)明晰目标。考生自己要学会思考,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生即将或者已经跨入成年人行列,所以考生应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和职业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知道自己不能什么都依靠父母,应该学会思考和决策,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高考就是考生了解自我,学会决策,实现理想,把握人生的关键一步,所以,考生应当在高中学习阶段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通过高考来实现这个目标,通过大学专业学习来实现自我。考生的目标明晰,在高考志愿选报时就有的放矢,上什么样的学校,选择专业时就不会出现盲目选择和从众心理了。

(2)量力而行。选择志愿时,个人尽可以按着自己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填写,但也要结合个人的高考成绩。热门专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如果学习成绩不太突出,最好避热就冷。如果学习成绩比较好,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大。近几年,有一部分考生为保热门专业而降格选报,在热门专业录取不了的情况下,放弃录取其他学校的机会,以保下一批第一志愿的录取,结果致使部分专业较好的下批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上一批还要高,形成层次之间录取分数线倒挂。专科录取分数线高于本科录取分数线。这一现象看起来似乎是考生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意志很坚定,实际上是降低了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文化层次和身份。本科院校中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相近专业很多。何必舍本求末呢?

六、小结

高考是时下中国青少年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专业的选择是学生今后的职业取向和人生成就的起步阶段,也是体现学生自身能力的一次绝好机遇,所以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都应该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为我们的年轻一代营造一个自我决策、自我承担、自我实现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世晔.选好专业把握人生[J].中国考试,2002(4,5):P8-9.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潜能研究中心.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http://www.sian.con.cn.新浪教育,2003/04/01/13:53.

[3]童腮军.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4]吕建国主编.大学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8:208.

[5]高福成.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3):62.

[6]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37-49.

猜你喜欢

志愿导向家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我志愿……
“偏向”不是好导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家长请吃药Ⅱ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