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2009-04-05靖小英

成才 2009年4期
关键词:美的探究同学

■靖小英

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靖小英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尊重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主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不断地体验、调控中悟出更多更好的学习策略来,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求。

一、必须调整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以“新”引趣。教学中,不断从课外读本中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用新奇生动的教学方法或运用声色俱佳的电教手段,或使用抑扬顿挫、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感情丰富、略显夸张的教学仪态,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例如我在教学《山的那一边》一课时,仿用拍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前,我参照课文情节发展,画了少年跋涉山路,寻找大海的画卷。教学时,我顺着主人公的步伐,将画卷由下而上地慢慢展开,讲到哪里,画卷就展开到哪里。这不很像电影中的“摇”镜头吗?而教师的讲解又自然成了“画外音”。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学生在扣人心弦的紧张而又愉悦气氛中,一起与主人公经历自信——彷徨——怀疑——坚定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了主人公跋涉的艰难从而产生“为追求梦想而坚持不懈努力”的情感共鸣。

2.以“美”激趣。教学时,利用独特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图画,感受美的语言,把握美的形象,体会美的意境,娱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触发其情思,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对象,转化成积极主动的审美主体,使学生产生获得求知的快感,萌生出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如教学《观沧海》这篇诗歌,初战告捷的曹操面对浩瀚无边的沧海引发的豪情之作,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是对雄伟壮阔的海山秋色的写照,也是诗人伟大抱负、豁达胸襟的流露。教学时,我让几位美术功底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根据诗歌画出一幅简单的海山秋色图:水波动荡,丛林挺立,的确很美。我又提醒:,同学们再想象一下,是否能画得更美些?几位同学若有所悟,商量一番后,在黑板上又画了一轮太阳,并且把海岸线扩展到了太阳以外的最边沿,顿时,一种吞吐日月的宏伟气势就渲染出来了。同学们仿佛被这壮阔气势的图景震憾了,惊叹的眼神一直欣赏着画面。这时,我提醒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品味诵读,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大声朗读诗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3.以“情”治趣。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一举一动,都在与学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勤学上进的一面,我们要用全部的爱心去关爱他们,努力营造平等、友好、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上课违返纪律时,我们不妨收起严肃的面孔,投以微笑的愠怒,这种投入温情的责备既教育了学生,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当学生行为表现异常时,我们应先压住心中的不快,仔细询问了解具体原因,用爱心去感染学生。这样,在浓厚的师生情、朋友情的激励下,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4.以“疑”促趣。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但是,设疑要根据学生实际,不能过深或过浅,要设法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趋向。

二、给予自由学习权利。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自由选择学习的权利,当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兴趣会日趋浓厚。如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自行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样,同学们就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其乐融融。又如组织学生社区调查,教师不定题目,让学生深入社区,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访问。回校后,也不急于要学生马上写,而是让他们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这样,每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组建合作学习伙伴。组建合作学习伙伴,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增强自主学习效果。小组成员都是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学习伙伴,大家在一起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讨论起来大家就毫无顾忌,各抒已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愿结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探究新知,最终达到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的才华。因此,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改革评价机制。评价的原则一般以正面鼓励为主,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的内容主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合作探究的精神、实践创新的能力。评价方式要注意四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如在阅读课文《春》的教学中,当学生自主品读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春的内涵这一环节时,我让同座位学生,对品读部分进行互评,促使人人主动参与,以提高学习效率。对同一内容的品读,不但要尽可能让多位同学评价,还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直到他们满意为止。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辛冲二中)

责任编辑 张 泉

猜你喜欢

美的探究同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