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金融危机催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特色与危害

2009-04-02金泽虎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条款贸易

金泽虎

2009年,也许是国际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世界各国在去年不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本应更加团结,共治危机,可是,不利的消息却不断传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似乎又日渐显现。

一、背景与诱因

(一)背景与事实。自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因信贷紧缩和资产价格缩水而导致的全球需求下降正在以惊人的力度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各主要国家出口轻则增速减缓,重则大幅缩水。进入2009年2月后,美国国会讨论的长达700多页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中,仅小半页纸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在众议院获得批准。参议院正在就此计划进行讨论,众议院在通过此计划时,其中一项附加条款规定,除特例外,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必须使用美国产钢铁产品。人们推测,参议院审议的版本可能会把“购买美国货”的限定范围从钢铁扩展至所有能够使用美国产品的制造业商品。

(二)直接的诱因。从源头上看,经济界人士比较一致的分析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完全可能出现不同内涵的三次冲击波。欧美各国政府2008年夏季出面拯救银行为危机第一波结束。紧接着全球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是危机第二个冲击波,在这一波中我国的实体经济因为外贸大幅缩减,同样受到不小的冲击,全球新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均很严重。最近,欧洲开始拯救汽车业,专家认为应当视为拯救第二波危机的行动。接下来金融危机出现第三波,根据历史上多次经济危机出现、发展到终结的过程,危机第三波一定会出现,而且如果出现就是贸易保护主义重登全球经济舞台的最可能时机。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迹象颇为明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其政坛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情绪更是高涨。美国新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买国货”条款虽然尚未成为美国法律,但自从它提出以来便引起轩然大波。有分析指出,一向信奉自由市场原则的美国提出带有明显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可说是全球经济面临困境的产物。随着经济陷入衰退,欧美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保护本国经济、提高就业的压力也在加大。

不难想象,在内需短期难获提振而海外需求又僧多粥少的背景下,政府可能会考虑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国内企业,同时维护或扩展海外收益,而这无疑会给全球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带来严峻考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发表评论称,在跨国交易带来的是痛苦而非繁荣的时候,市场融合就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作为推动全球市场融合的两个引擎,无论是贸易还是资本流动走势的反转都有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寻求贸易保护以求自保。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排外情绪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

(三)各国的反映与动作。国际舆论连续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这项“购买美国货”的条款给予激烈抨击,将其斥责为“一项愚蠢透顶的经济政策”。该条款率先在欧洲和加拿大引发抗议风暴,每年这两个地区都要向美国出口大量钢材。加拿大总理哈珀最早公开对该条款表示不满,称将对此事“严重关切”。欧盟贸易代表阿什顿也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禁用外国产品的振兴经济法案,欧盟“绝不会坐视不理”。这句话被一名西方驻美外交官形容为“过去20年布鲁塞尔发出的最强硬措辞”。随后,欧盟驻华盛顿代表及英、法、加和墨西哥等国外交官已发起游说攻势,旨在说服美国参议院在辩论奥巴马提出的经济刺激方案时取消这一条款,“否则一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不可避免”。

二、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特色

(一)保护主体的特殊性

金融危机让各国政府“大难临头”,二战以后,全球的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原来人们谈到贸易保护多指弱小国家之间,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恰是发达国家惹的祸,而且这次贸易保护跟30年以前贸易保护政策不太一样。这次的贸易保护是发达国家完全出于自身利益来保护自己本国的国货,保护本国自己劳工的岗位。新一轮世界贸易战可能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二)群起效仿势头显现

美国此举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招来了全球的一致反对。但各国一面明里口诛笔伐,一面暗中群起效仿。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已经不是唯独美国才存在的新动向。贸易保护主义的“魔影”开始在全球的上空不断盘旋。1月24日,印度宣布在未来6个月内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西班牙地方政府忙于遣返外籍工人,瑞典政府规定部分援助计划只担保瑞典产品,德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优先考虑对本国企业放贷,英国爆发抗议外籍工人的罢工事件等,仅仅半年光景, “世界是平的”在周围壁垒林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环境中成为一种奢求。

(三)兼有歧视性和争议性

“购买美国货”条款,对所有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歧视问题,这严重违反WTO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 同时其争议性体现在,在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看来,“购买美国货”对于美国利益在短期内是有利的,同时利用议会立法通过,在美国国内自然就是合法的,但是其他国家尤其是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反应激烈,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贸易保护介于“合法”和不合理之间的特点,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外贸领域很难达成一致,容易引起争议,且难以进行协调,以致现在成为全球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内容。

(四)未来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国际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我们可以推断美国推出如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后的结果!美国若以危机为借口阻止进口,偏袒本国公司,美国大公司在国外也难以赢得合同,从而促使美国贸易伙伴排斥美国产品,进而诱发频繁的贸易战,世界经济活力减小,经济情况日益不景气,从而诱发各类灾难性的社会问题。所以,为了彼此共同的利益,尤其字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各国必须也只能“同舟共济”。

(五)问题的严重性

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候,实行这种贸易的保护不仅可能伤害出口国,很可能也会伤害那些本想保护自己的进口国,很多国家仍然把贸易保护主义当作救命稻草,逻辑上好像可以用来当作良药,但很多时候很可能是毒药。现在,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与当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供应链与物流配送的全球分布使得世界经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更加薄弱。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其后果都可能是全球性的循环不畅。因此,即使在WTO的规则框架之内,只要对开放政策有些许偏离,后果也会是使当前的危机雪上加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像不信任的情绪会在一夜之间蔓延至整个信贷市场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也极强。一旦一个国家打开缺口,相应的报复性关税、倾销与反倾销等很快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换句话说,在危机中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况且这类新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危害。

三、可以预期的危害

(一)已有结论的过往教训

国际舆论对 “购买美国货”条款反应如此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对80年前美国胡佛政府犯下的错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记忆犹新,并且不约而同地将美国这一自私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条款与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相提并论。1930年6月,也就是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美国国会两个议员提出关税保护方案,当时美国1028位经济学家认为这不能保护全球经济,认为不应该通过这个法案,但是胡佛政府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大量进口商品冲击,提出并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开始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立即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同时引发对美国出品商品的报复,全球贸易额从1929年360亿美元,降到1932年的120亿美元。这种政策的结果伤害到美国自身,美国的经济也由此下降了三分之二,一半的人失去工作。《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挑起的全球贸易战,不仅导致了长达10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还引发了一场“众败俱伤”的贸易战,加剧并延长了当时的经济萧条。甚至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不无关系。短视和利己总是让全球经济代价高昂。

(二)危险的开例

在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重压下,美国的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纯属饮鸩止渴。此例一开,贸易保护主义新威胁即迫在眉睫。如果有几个主要国家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照顾本国产业,那么其他国家也会以牙还牙,这种以邻为壑的“致命做法”将把全球经济引向末路。如果各国政策均倾向保护主义,只会恶化全球经济形势,令各国早日恢复经济的希望更加渺茫。历史的教训需要铭记,然而人类的弱点往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顾眼前利益。支持“购买美国货”附加条款的人就认为,此举可以促进美国就业。对于贸易保护主义者来说,保护国内企业,减少失业,这是他们最大的理由。

(三)损人不利己

无论是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还是从历史经验来看,“购买美国货”形式的短期保护主义的行为,都是短视之举。一些平日里坚持自由市场观念、高举自由贸易旗帜的国家,一遇到危机,或受到内部压力,便祭出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相当不明智的。美国著名智库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两位知名经济学家霍夫鲍尔和斯考特在该所出版的《政策概要》上,发表了题为《购买美国货:不利就业、有损声誉》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这些条款不仅会危及脆弱的全球贸易体系,破坏美国欲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中扮演领导者的努力,而且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因这些条款而失去的工作岗位要比原想“保护”的工作岗位还要多,损人者并不利己

(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风险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现在不少国家一方面高调支持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却在明里暗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上所述,以美国带头的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后,亚太一些国家的部分反危机措施也呈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苗头,例如纵容甚至鼓励本币贬值,希望借此刺激出口增长。群起效仿势头显现等等。各方搏弈的结局充满不确定性风险。各主要国家的领导人在2008年11月份G20峰会上有关坚持自由贸易的承诺,其践约前景让人担忧。

(五)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的逐步扩散,不排除更多的国家会有类似的“贸易壁垒”出现,整个世界都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也不例外。美国近期频频在贸易问题上发难中国,“中国制造”的处境也将更加艰难。从1978年经过痛苦抉择打开大门那一天起,中国就一直在努力融入整个世界。但是,这样的历程也并不平坦,除了“中国威胁论”的猜忌与打压之外,生命力强劲的“中国制造”也往往成为贸易保护交锋中的受损害者。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所要面临的保护壁垒可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都要厚。进入2009年,中国商品遭遇歧视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印度对中国产玩具下达进口禁令,巴西对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等不胜枚举。

此次“购买美国货”条款如获通过也将对中国钢铁产品产生很大影响。因为美国用于建筑和公路建设的钢材主要从中国进口,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钢材数量上是最大的,约占中国钢材总出口量的十分之一。最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公开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示意中国有意低估人民币汇率。这可是个份量不轻的标签,布什政府几年来一直避免使用这个词。根据国际货币组织宪章,汇率操纵是被禁止的,可以当作实施报复性贸易制裁的理由。金融危机的深化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依靠出口推动的增长模式可能就此走到了终点。

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貌似在短暂的时间里有机会恢复经济元气,提高就业率,但上述危害证明,保护主义从长期看极有可能大大延缓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反而不利于长远的经济振兴。破除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携手共克金融危机当是大局,只有如此,世界经济才能漫漫走出低谷,各国的经济运行也才能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资料:

[1]陈达:《海关总署:警惕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09月23日.

[2]安蓓:《美国助理贸易代表:金融危机下应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028/15157984.html.

[3]吴琳琳:《警惕贸易保护“趁火打劫” 》《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21日.

[4]胡江芳:《 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特征及发展》《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5]吴瑞:《论WTO规则与美国反倾销法的趋同及冲突——从反垄断法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新发展》《法治研究》2008/10.

[6]宋秀峰:《世贸组织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析论》《鸡西大学学报》2008/05.

[7]范丽娜:《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论坛》2008/16.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条款贸易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要旨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制定一般反滥用条款: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