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全球港航脉动 前瞻趋势变化大局

2009-04-02吴明华

航海 2009年5期
关键词:国际航运航运中心

吴明华

全球港航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个时

代感受着“环球同比凉热”的体温。无论身在地球哪一个角落,港航业的一个事件、一个变化、一个行动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尽管视角不同,但因为关联度、市场机遇,已经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作为话题展开他们的对话。6月24—26日,300多位中外港航业人士聚首上海,出席由上海交大主办的“国际航运大会2009”,就共同关注的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谓各抒己见,共识颇多。

世界经济和国际货物贸易的

复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世界货物贸易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呈现一种齐涨共跌的态势。历史经验表明,世界货物贸易增速的弹性比全球经济增速的弹性更大,波动幅度更大。根据历史经验,航运业对实体经济有3-6个月的滞后期。随着各国实体经济的逐步触底企稳和贸易融资的逐步解冻,国际货物贸易量也将企稳并出现缓慢回升,航运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值得关注的是,BDI指数已有明显好转,但是集装箱班轮运价指数还在下降。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发展司司长王庆云坦言,从今年航运市场看,港口内外贸环比出现了正增长,但与去年同比则还是负增长。总体上说,以航运带动港口业已经进入调整期,这一调整的时间也许将持续一到两年,还可能更长。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产品需求形势还未定型企稳,恢复要有一个过程,目前还看不透。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形态的影响,以及这种形态、结构变化也处在十字路口。现实经济存在能源结构问题,如煤炭消耗,2008年中国年耗煤2.8亿吨,以年增长2.8亿吨预测,5年将耗煤38亿至40亿吨,航运结构如何适应?煤耗问题取决于经济形态调整,金融危机并没有形成对中国金融体系方面较大冲击,但更多的是内伤,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危机冲击下订单减少,产能过剩浪费的矛盾凸现,如何实现产业转移或者调整经济结构,对于沿海地区将是非常严酷的现实。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认为,目前,我们可能正在经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世界经济和国际货物贸易的复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各国联手应对危机的力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实体经济初步探底企稳,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衰退趋向放缓,作为先行指标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反弹。虽然复苏尚须时日,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幅萎缩的可能性已经较小。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包括石油、有色金属等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反弹,其中虽然有金融炒作的因素,但真实需求改善方面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尽管经济和贸易最终必然会复苏,航运需求将会重新明显增长,这个趋势无可逆转和阻挡,但是,需求的复苏是否能够带动航运市场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赖于整个航运业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危机之前,航运业形势一片大好,导致整个行业急速扩张,新造船订单大幅增加,这为今后的船舶运力供给埋下了隐忧。现在大量的集装箱船停航、油轮成为海上储油仓库都是运力过剩的表现。这次金融危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订单的生成,提早避免了航运危机的发生,但船舶交付数量在未来3年仍会明显增加,这有可能导致贸易好转之后的运力供给增长继续快于需求增长,继而对整个航运业的重新复苏和繁荣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在此我也要借机向大家呼吁,及时拆解老旧船舶,控制运力的明显扩张,积极促成航运供需关系的平衡,期待航运市场复苏和繁荣的到来!

要为变化作好准备

上半年各个经济体已经开始出现反弹迹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救市的信心依然坚定,中国等一些国家的救市空间仍然很大;各国间的合作力度也在加强,4月初G20峰会出人意料地达成了多项共识。这些都为今后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机遇。据预计,到2010年,全球经济有望重新实现明显增长。随着经济的重新增长,需求日渐复苏,贸易必将随之回升,航运需求将得到保证。

汇丰银行全球航运金融部总裁MARK LONG表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要的是对航运业面临的环境有一个评估。从目前看,尽管全球各国GDP仍然处在下行阶段,但到2010年将会出现反弹,经济企稳止跌。BDI指数上下波动,究竟在什么水平属于正常?过去2~3年的表现都难以置信地认为是正常的,也许2003年的水平是较正常的。对于航运业来说,很多融资是在二级市场通过金融化的债券来进行。今后两年,银行提供资金的缺口非常大。更多的公司债将发行,私募基金也是较好的融资渠道,成为船公司感兴趣的渠道之一。因此,航运金融的环境会发生变化,所有船公司要为变化作好准备,现在危机下的环境提供了机遇,只有把握机遇才能取得成功。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发展司司长王庆云认为,未来交通运输将呈现客运风险小、货运风险大的趋势,主要是出行次数增长,从政策导向看,不管是哪个航运中心,要提高对腹地经济的竞争力,降低成本,运行效率高,要双赢共赢。政府要做到,一是制度管理完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政策导向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组合的优势,四是相关政策配套。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认为,基于我们对市场的信心,我们更多地把这次危机看作一次机遇,着力在应对危机中抓住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的“五个转型”,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型、管理方式转型、团队建设转型和竞争力模式转型,努力将中海建成国家30至50家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水平的航运企业。

航运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才能实现多赢

在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港口航运业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港口码头、物流业者和其他上下游企业共建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建立长效的市场协调机制,加强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延伸服务和增值服务,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咨询师BUI Troung Dao Thai认为,金融危机对全球知名港口的打击较大,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港口吞吐量出现了严重下滑,其中像釜山、香港这样的港口下降了10%,上海港也下降了15%。从历史上看,2001年是全球港口的净增长最差的一年。根据对经济前景的预测,2010年后将出现增长,而全球海运将在2010年企稳。中国港口今年预计跌幅达6%,2010年将出现回升势头。对于集装箱运输来说,2009年将是糟糕的一年,2010年将会回到正轨。全球港口需要抱团度过严冬,其中中国集装箱运输将比其他国家率先走出衰退。

上港集团副总裁黄新认为,船舶大型化也对船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挑战,运作得好则能有效降低单箱运输成本,运作得不好则不仅无法降低成本,甚至因装载率低而增加成本。因此如何提高大型船舶的装载率已成为航运界日益关注的重点。在货运需求低迷之际,通过支线喂给,是提高大型船舶装载率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船公司采用中转模式进行航线经营。上海港在东北亚区域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自然条件,高效的作业效率,使其能够在中转业务方面具备相对优势。上海港为配合船公司大船化经营和发展中转业务的趋势,投入了先进的装卸设备设施和码头作业管理系统,双吊具作业桥吊的使用,极大提高了船舶装卸效率,减少了船舶在港时间,有力地促进了船公司在上海港开展国际中转业务。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港洋山港区大型船舶的靠泊日益频繁,8 000TEU以上的船舶已成为远洋航线的主力。除了对船公司提供高效的装卸作业服务外,上海港还将今年定为“客户服务年”,对广大客户作出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承诺,以期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中海集团总裁李绍德表示,我们着力推行“大客户”和“大合作”战略,通过优质服务与广大客户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培育优质的大客户群,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广泛开展同行间的合作,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进行航线合作和舱位互换,优化航线设计,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最近,中海集运与长荣海运进行班轮航线合作,共同投入26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共计19万TEU的运力,经营远东到北美和欧洲的四条航线,这是控制运力投放、放低营运成本的有效途经。我们将继续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心态与广大同行进行合作,共同渡过市场难关。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用新的理念把握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航运中心需要集聚各个产业要素,才能成为航运中心,集聚度愈高,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大。从世界各个航运中心看,汉堡、鹿特丹、挪威、迪拜、希腊、丹麦、伦敦、新加坡都有各自的特点。

BIMCO 秘书长Torben Skaanild直言,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推动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但关键在于新的理念的把握。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应该说,选择的时机很好。在当今世界的航运中心向东亚转移的过程中,上海面临着与周边港口的竞争,因此要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在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结构上构建,海事产业、港航企业的投资需要再定位,数量、质量以及供求等方面得到优化;第二,航运中心依托所在的经济体,其人力资源、运营成本、税收等要有良好的环境;第三,国际化,航运中心要吸引包括国际海事组织、跨国航运企业、贸易商以及众多的投资机构入驻,国际化程度愈高,航运中心的吸引力会更强;第四,领头羊的角色,一大批来自相关领域的响当当的公司落户,有利于推动航运中心的发展;第五,政府管理、行政体制和教育等许多要素都能很好地融合;第六,劳动力的结构、英语水准以及城市形象,也将吸引各国高素质人才聚集和落户。作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将是世界各大船东设立的基地,造船业的基地,更是货物贸易的集聚地。

上海城乡建设交通委员会秘书长徐建群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两个方面,同时赋予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仔细分析这些任务和措施,落脚点都是在如何优化软环境上。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使启运港退税、航运金融、营业税减免等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吸引航运公司积聚,构建一流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将通过上海自身努力,以建设陆家嘴、北外滩、临港新城等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为抓手,实现现代航运服务要素的空间集聚;以发展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为重点,促进航运中介、航运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邮轮经济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体系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

马施云国际会计师事务所RICHARD GREINER认为,从目前全球范围看,百分之四十的航运活动都由欧洲航商来揽取和展开。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未来航运中心会越来越多,世界航运中心的格局正在并还会发生新的变化,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像上海正在成为新崛起的国际航运中心。对上海来说,在航运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可以说,在目前世界上各大航运中心中,还没有一个航运中心能够拿到和担当完成全球贸易的所有订单。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会遇到迪拜、日本等亚洲航运中心的竞争,未来印度也会参与到这一竞争中来,航运业将出现更有魅力的景象。◆

猜你喜欢

国际航运航运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伊斯兰金融:面向“一带一路”国际航运融资模式探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国际集装箱市场变化及带来的潜在挑战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亚洲区域内集装箱运输贸易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