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老舍与胡风

2009-04-02

全国新书目 2009年3期
关键词:总务胡风老舍

散 木

最近,看了蒋泥关于老舍的评传。老舍,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蒋泥从他的“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等入手,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本文谨就老舍与胡风的过往作一讨论。

在抗日战争中的武汉和重庆,老舍和胡风曾共同在周恩来的安排和授意下,参加和组织抗战文艺。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是总务股主任,胡风是研究股副主任,后来胡风回忆说:“举老舍这个有文坛地位、有正义感的作家当总务股主任,这是符合众望的。”

1944年,在重庆纪念老舍创作生活20年的大会上,胡风动情地说:“(老舍)对于作家朋友们,无论是谁,只要不是气质恶劣的人,他总能够随喜地谈笑,随喜地游戏,但他却保持着一定的限度;无论是谁,只要是树有成绩,没有堕入魔道,他总能够适当地表示尊重,但却隐隐地在他的方寸里面,保持着自己的权衡……这态度常常引起我的感激的心情。”

后来胡风还回忆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共矛盾白热化,他按照周恩来的安排离开重庆潜赴香港,行前曾告诉老舍,因为他相信老舍是靠得住的:“我相信他不是那种出卖朋友的人。”后来胡风又听说老舍在香港沦陷后,因得不到胡风的消息,竟在与别人谈话时掉了眼泪,这表明“他很珍视我对他的这种信任”。

可是,后来的一场政治台风如何会击碎这些美好的友情呢?或者说,在1955年“胡风案”前后,老舍在心态上究竟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谜”。

据林斤澜讲:1955年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之前,“老舍的心情可说一片蔚蓝”,比如喜欢交游的他经常约友人在家中小聚、赏菊。“1955年之后,这种事少了,到了1959年‘反右倾,根本上就没有了”。

到了1966年2月,胡风将被逐出北京,当时他感到莫大的沮丧和屈辱,于是,一丝没有泯灭的旧情让他给当年在重庆时的友人乔冠华、徐冰、陈家康、徐平羽和老舍写信致意。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胡风当然是不知道了。而老舍自己,也竟没有能够度过这场劫波。

胡风夫人梅志回忆说:“胡风对老舍始终是尊重的、相信的,就是当时写的什么,胡风也没有当回事。我们并不在意老舍当时对我们的批判,倒是听到老舍自杀的消息,胡风吃了一惊,说,‘像老舍这样的人他们都容不下!”“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现在大概大家都懂得那里面正闪耀着他底对于生活的真意,但他有时却要为国事,为公共事业,为友情伤心堕泪,这恐怕是很少为人知道的。”这是老舍的“真”。此外,还有老舍的“委曲求全”。胡风所见的主持“文协”的老舍,“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胡风说:“舍予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这一切,最后都使“这样的人”通向了一条不归之路,而那又是他的最后一个“谜”——“他为何选择自杀来了结一生?”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面对如此巨大的社会变动和动荡,许多知识分子都养就了“外圆内方”的政治性格,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些具备了这种性格的人,他们的内心分裂又是十分痛苦的。诚如蒋泥在作品里所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当年毛泽东对这句古诗情有独钟,而老舍,以及更多的人们,其实都是在这种历史作用力之下,宿命地安排着自己的命运的。

猜你喜欢

总务胡风老舍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对话”小伙伴老舍
职业学校总务工作中的价值观分析
试谈农村小学总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农村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漫谈
下好“后勤”一盘棋,当好“保教”助推器
重塑胡风的奇女子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
胡风致乔冠华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