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产到户第一人

2009-04-01高富华

中外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养芦山县合作化

高富华

果敢提出:“五到户”

1954年10月,16岁的吴明玉从银行学校毕业分配到了芦山县工作。两年后,下派到清仁乡芦庙二溪联社当驻队干部。

“吴同志,我要退社!”刚进村的他还没有放下行李,就有人找上门来了。“退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吴明玉一下蒙了。他越是劝阻,闹着退社的人反而越多。

吴明玉问:“你们为什么要退社?退社有什么理由?”

闹退社的人一五一十地给他算起账来,一句话,入社后的收入没有单干时高。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细账,吴明玉不能不深思起来,思来想去,他决定走村串户“解剖麻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他提出了在实行高级合作化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到户”、“产量到户”、“工分到户”、“肥料到户”、“附产物到户”的“五到户”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随后他召开了社员大会,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当他刚把自己的设想告诉大家时,会场沸腾了,以前闹着要退社的人当场表态:“真要这样干,我也就不退社了!”

散会后,吴明玉连夜给县委写了一个报告。随后几天,他组织社队干部编制表格,丈量土地,忙得不亦乐乎,只等上级批复后就把田地划分到户。然而,县委不但没有同意他的做法,反而认为他是在“和农业合作化道路唱对台戏”,还批评了他。吴明玉却整理出一篇题为《含苞的花蕾——五到户》的调查报告,投递给了《四川日报》。

3个多月后,1957年2月12日,《四川日报》刊登出了他的文章,这是四川省最早提出“包工包产到户”的文章。随后报纸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都不赞成包工包产到卢。其理由是,这样做增加了集体与个体的矛盾;包工包产到户与建立农业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相违背。于是,这篇文章便成了“攻击合作化道路”的罪证。

厄运降临的日子

吴明玉认为,《四川日报》上的讨论文章,许多人不是真正代表多数农民说话,是教条的官样文章。他以极其虔诚的心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阐述了他对农业合作化实际情况的调查和提出“五到户”主张的理由,以及遭受批判的情形,并随信附上了“五到户”责任制办法的全文。1957年8月,吴明玉以双挂号信的形式投寄了这封信。

半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张盖有“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收发科”椭圆形蓝色戳记的回执。10月2日,芦山县委领导宣布吴明玉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说他攻击农业合作化后肥料减少、劳动力流失、社员情绪低落,这是几支毒箭。还说他提出的“五到户”办法,是一套复辟资本主义的黑纲领。

厄运降临到了吴明玉的头上。在强制劳动改造10个月后,1958年8月他被戴上了“极右”帽子而“开除团籍,开除公职”,送天全县硫黄矿劳动教养,后转到凉山荞窝农场、会东铅锌矿劳动教养。

这期间,他两次向毛泽东寄去他的调查报告,陈述他的见解,但没有回音。

1960年11月的一个大雪封山的夜晚,他深一脚浅一脚地闯进了二郎山天全县硫黄矿劳教队队部,对着一屋子正在烤火的管教干部高声地说:“我要说心里话,说完了你们枪毙我好了!”他接着说:“我要说的是毛主席犯了错误,毛主席在农业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一口气说完后,就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判决。果然,冶炼车间的张主任“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拉起他就往外走。吴明玉心如止水,他知道接下来就是把他拉到雪地里处决了。谁知张主任却把他拉进了自己的寝室。

“啥时候了,你还说这些!告诉你,中国不是你一个人的中国,谁对谁错历史自会做出结论的……”几句话如雷轰顶,他似乎猛地醒悟过来:我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不能等到历史做出结论的那一天……

1963年,吴明玉被摘除了“右派”帽子,解除劳教,留场就业。他开始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反映他“改革的梦想”。从此,他一有空就趴在桌子上写个不停。不久,一篇5万多字题为《向日葵》的中篇小说就脱稿了,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主张“包产到户”受到“万人唾弃”的人物形象。他没有想到。这篇无处发表的小说,在3年后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又让他戴上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而锒铛入狱。

他在西昌西河砖瓦厂接受批斗时,躲过看守,解下裤带缚住双手,一个猛子扎进一条人工渠。谁知人工渠的下面却是西昌市自来水厂的蓄水池。他不但求死未果,反成了“企图害死西昌人民的反革命投毒犯”。西昌市造反派为“肃清流毒”断然停止供水3天,弄得全城人心惶惶。20多年过去了,至今一提起这件事,吴明玉还内疚不已:“我让西昌市民过了几天提心吊胆的日子。”

重返工作岗位

1976年10月,吴明玉开始向各级部门申诉。经过多方努力,1979年5月12日,中共芦山县委对吴明玉的申诉进行了认真的复查后,做出了“撤销对吴明玉‘极右分子政治结论和开除团籍,开除公职、劳动教养处分”的决定,吴明玉重返工作岗位。

随后,他的情感生活也有了起色。1980年,一位小他17岁的姑娘闯进了他的生活。家住芦山县城西郊的王崇兰从小就听说了芦山有个叫吴明玉的干部,因提出“包产到户”被打倒后仍然不服,还要上书毛主席!这个在书中才能看到的英雄,经人介绍突然出现在她的身边,她高兴极了。两人第一次见面竟然忘了年龄上的差距,谈得十分投机。当年底,这对有情人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爱情结晶来到了他们身边。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叫吴瑕,意即洁白无瑕,是吴明玉见证了风雨之后的人生寄予。

自1980年以来,中国党政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包产到户的形式,这可是吴明玉呐喊了20多年,并为之遭受不公正待遇而牺牲了青春年华的事呀!

吴明玉当时还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温州地区,有一位叫李云河的县委书记,在全县搞“包产到户”被打成右派,正是看了1957年2月12日《四川日报》上他那篇文章后受启发才搞的。具有戏剧性的是:当年批准将吴明玉打成右派送劳动教养的芦山县委主要负责人,后来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带着县委一班人准备在全县悄悄推行“三包五到卢”,谁知刚铺开摊子就受到省委点名批评,撤销县委第一书记职务,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劳动,后又被遣送回家。

历史是公正的,最终认可了吴明玉的远见卓识,认可了他执著追求正义的精神。1980年底,42岁的吴明玉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28年过去了,今年70岁的吴明玉仍担任着雅安市人大代表和芦山县人大代表。每当人们提到包产到户的话题之时,他都激动不已,会向人们倾诉他对于中国农村发展变革的切身体验。

猜你喜欢

劳动教养芦山县合作化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芦山县: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和根治欠薪宣传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雅安芦山震后区域农旅融合与发展策略
开展感恩教育 引导群众奔康奋进
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