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谓“联想式难题”

2009-04-01贾鹏雷

计算机世界 2009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核心制度

贾鹏雷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如果文化出问题,从根本上说人的管理、人的约束和激励、关于人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联想又一次陷入风言风语。在这一轮风波的背后,原因比2004年的那次更为复杂,标本意义也更加浓厚。

联想是一家有独特精神气质的公司。放眼中国企业,从综合素质角度来考虑,联想无疑也是最优秀的。同时,它也始终饱受争议,其在中国商业史上的独特地位造就了它一举一动皆受关注的局面,对企业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但身份不可更改。那么,此次由以“杨元庆离职传闻”为核心的一系列传言,揭示出的问题显然比传言更为严重。

联想在中国商业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一代联想人通过一系列创新达成的,在制度困境下完成了产权的转变,率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管理制度,在技术围城下走通了“技工贸”之路,在中国市场成熟时实现了全球运营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联想始终在努力把企业由“人治”转变为“制度化管理”。而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矛盾,公司是由老板说了算,还是由制度说了算?

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联想自己、外界、各路研究者都认为联想已经完成了这个转变,退一步说,联想的答卷也是最好的。但是这次风波告诉我们,联想答的并不彻底。消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乃至局中人有很多都是联想的人,他们都足以注解这个问题的不彻底。

过去的3年,是联想暗流涌动的3年,也是自收购案以来实现盈利后压力最大的3年。压力来自于多方面,业务的原因是最不足为外人道的,根本的压力依然来自于企业文化。

联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优秀中国企业的,是它有着强烈的企业文化。在前20年创业中,这种强烈的企业文化凝聚了联想人。而在遭受到危机之际,联想的根本挑战也是来自于企业文化,说其“成也文化,败也文化”并不过分。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如果企业文化出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管理、人的约束和激励,关于人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在完成国际化之后,联想的核心高管经历了兴奋与担心交错的几年,这种兴奋与担心既来自于业务,也来自于非业务。这让公司的文化变得复杂,声音很多,代表着不同势力。看上去,联想确实完成了规模上的跳跃,悄无声息地突进500强,但另一方面,联想的内心是否变得同样强大,却没有答案。

不客气地说,联想已经在从一个创新型公司向一个销售型公司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堕落。联想的成绩,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创新基础之上的,战略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或者文化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回头看看,可以掰着指头数出为人称道的一系列案例。然而,国际化之后,由于业绩压力的加大,联想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完成了身份的转变,以前的创新凤毛麟角。除了规模不足和国际化经验,与竞争者相比,联想的资源都具有优越性(尤其在中国),却没有造就优势反而疲态毕现(在中国反而退步),不能不让人从非业务层面去找原因。

中国人对联想的情感是非常浓厚和复杂的,这是动力,也是压力。联想的基因是优秀的,困难在于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联想是否可以真正直面。说实话,我信心不足。经济萎缩了,是一些企业倒闭的时机,但也是强者更强的时机。这是新年第一期的话题,希望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猜你喜欢

国际化核心制度
聚焦港口国际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