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造国民精神:教育的使命

2009-03-30陈玉玲

中小学德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国民民族精神

李 涛 陈玉玲

“为今日之民族计,人种之化合泯灭不足忧也,语言文字之灭亡不足忧也,宗教之盛衰变迁不足忧也,国土之存亡亦不足忧也,所可忧者,其惟民族精神之有无乎。”20世纪初仁人志士的担忧仍然是我们今天同样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尽管国民精神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教育在其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民精神的成败大多系于教育。

一、问题的缘起

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凌辱而导致中国国力的衰微,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天朝上国的自豪感已渐渐消失。当前,国人的国民精神已经处于危机的状态:三鹿奶粉事件,良心何在;贪污腐败盛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见义而不勇为成为了一种群体性现象……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怎么了,中国的国民精神怎么了,中国的教育怎么了?

分析国民精神出现危机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仍在作祟。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国文化不同于起源于商业文明的西方市民社会文化,在中国,家庭、国家比社会重要得多。因此,中国人强调家庭而忽视社会;重视私德而忽视公德;重视实际的功利而缺乏宗教式的终极价值追求;尊重专制政治和等级关系而缺乏民主精神。梁启超认为中国国民品格的最大缺点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脆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使得国民精神难以发挥。其次,近百年来国民精神屡受打击。这不仅有外国势力的冲击,还包括我们自己简单的否定与片面的批判。“五四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文化大革命”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反叛,改革开放则是对“文化大革命”所形成的传统的反叛,这些反叛不同程度地从内部消解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神。加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思想的“过度解放”导致了传统价值观的失落。再次,西方各种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片面民主主义的不断涌入而侵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再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的异化,加深了国民精神危机。市场经济大潮中,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个人的利益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唯一正确标准。当人人都对“从牛身上榨油,自人身上赚钱”的信念深信不疑时,人也就被异化了,他们不再关心集体和国家。最后,是国民精神教育的苍白无力。这主要表现在:没有对国民精神教育以应有的重视;国民精神教育的目标太高,太模糊,缺乏层次性和可行性;教育内容老套,缺乏时代性;教育方式、评价方式书面化、应试化,缺乏道德实践。青少年时期是民族精神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而我们的教育却做得很不够。

二、国民精神的内涵

要再造国民精神,首先得弄清楚国民精神的内涵。“国民”,即“具有某国国籍的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宗旨,主要的意思:表现出来的活力;活跃,有生气;英俊,相貌、身材好。”国民精神一词起源于德国,在德文中精神的含义有呼吸、生命:神、灵魂;思想、才智:精华等。因此,国民精神应具有这几方面的属性:一国人民所持有的;经过提炼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方面的;能代表国家的最好的精华部分;表现出活力并能起到巨大作用的。

国民精神与民族精神是相近的概念。梁启超认为,民族精神是“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赵存生教授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支撑和促进民族繁荣兴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气质、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李嗣水在《中华民族精神论》一书中把民族精神的定义概括为9种。国民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共同点在于“精神”上,都是指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区别主要在于“国民”和“民族”。“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国民”则包括国家和民族、公民两个方面,因此,“国民”的范围和内涵包括并且大于“民族”。

鉴于此,国民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和实践基础上不断提炼所形成的,能代表国家精华的,为大多数成员所强烈认同的,以公共道德规范、国家民族意识、气质品格、价值观念、理想信仰、社会责任感为代表的精神因素的总和。首先,国民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它是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和实践中世代相传所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文化传统色彩,但它又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升,代表了时代思想的精华。其次,国民精神表现为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公共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再次,国民的精神面貌、举止行为和活动等细微处渗透着国民精神。最后,国民精神是公民、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按照个人、公共、国家三个层次,可将基本的国民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体层面的国民精神。个体层面的国民精神主要是个人品格:立志向上与自强不息;追求理想与脚踏实地;追求真理与实事求是;临深履薄与淡泊乐观;勇毅刚强与理智节制;自律自制与自由放达;独立自主与至真至诚;保持自尊与戒骄戒躁;充分自信与经常自省等。

第二,公民层面的国民精神。公民层面的国民精神主要指公共道德:重视人道;重视仁爱、慈善和博爱:讲究礼节;珍视友谊;重视合作,注意团结;尊重和理解他人;讲究信义与和平;待人友善宽容与嫉恶如仇;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民族、国家层面的国民精神。民族、国家层面的国民精神主要是指民族、社会、国家意识:忠勇为爱国之本,热爱祖国和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集体主义精神,必要时可以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三、以教育再造国民精神

造成国民精神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仅从教育入手探讨国民精神的再造。民国著名教育家张君励认为教育对于国民精神的再造有根本作用,“不过民族复兴,先则须从教养入手,俾三万万九千万人民,咸认识其为中华民族之人民,乃当今根本问题”。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是弘扬和培育国民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

1、政府重视国民精神的培养,通过教育立法进行保障

21世纪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变得特别重要,而国民精神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和文化正经历着剧烈的变迁,国民在精神上面对

猜你喜欢

国民民族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MINORITY REPORT
拿出精神
传承 民族 文化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国民”与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