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当孩子的“保护伞”

2009-03-30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哇哇大哭保护伞孙子

邹 艳

自从儿子出生后,婆婆把他当作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如何教育儿子一直是我和婆婆争论的焦点。婆婆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道理,现在不用严格教育,而我却认为孩子的习惯要从小养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在育儿道路上我和婆婆之间出现了很多分歧。

孩子蹒跚学步,摔跤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必大惊小怪。可婆婆却不这么认为。一次,我在书房看书,儿子在玩积木。忽然一阵哭声传来,扭头一看,原来儿子摔了一跤,我扭过身,鼓励道:“宝宝,妈妈知道你可厉害了,爬起来吧。”儿子抬起头,见我没有任何动静,依然哇哇大哭。我再次鼓励:“宝宝很厉害的,能自己爬起来的,不信你试试看。”听我这么一说,儿子用力撅起屁股,用手撑着地板,准备站起来。

正在这时,婆婆一个箭步飞奔过来,一把将儿子抱起,又是揉又是捏的,还一个劲地哄:“摔到哪里啦,痛不痛?都是奶奶不好,这地也不好。乖,奶奶帮你揉一揉。”然后,又转过身来看着我,“你这妈是怎么当的呀,孩子摔跟头了,你坐那儿看你的书,怎么那么心狠呢。”出于礼让,我没有跟婆婆争论。可自那次以后,儿子摔了跤,从不自己主动爬起来,都是趴在地上大哭,等着大人抱。

吃饭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只要婆婆在家,儿子没有哪一次能乖乖地把饭菜吃完,她总是一边追一边喂,还乐此不疲地夸赞孙子动作灵活。一旦婆婆不在家,我对他的教育就难上加难。儿子有时还因为我的严格而大闹情绪:“奶奶好,妈妈不好。”我真是又担忧又无奈。

面对溺爱孙子的婆婆,我感到很难过。为了儿子养成良好习惯,我决定找婆婆好好谈一谈。我心平气和对婆婆说:“妈妈,你爱孙子我理解,但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一些他能做到的事,我们不能包办。我们要教他遇到了困难怎么解决,而不是代替他解决。虽然摔跟头、吃饭都是小事,但孩子会察言观色,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他永远都学不会独立。”

婆婆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看出她的犹豫,我提议道:“妈妈,这样好了,先试试我的教育方式,如果效果不好,再听您的不迟。”我的真诚感动了婆婆,她点头同意了。

不久后的一天,儿子被凳子绊倒又摔了一跤,哇哇大哭起来。婆婆听见了,马上从厨房跑了过来,见我在旁边,她立刻想起了我们上次的谈话。看着满眼泪水的儿子,婆婆没有直接抱起他,而是一个劲地在旁边鼓励道:“宝宝,别怕,奶奶和妈妈都在这里,勇敢地爬起来,宝宝最棒了。”听奶奶这么一说,儿子果然非常勇敢,屁股一撅,小手一撑,马上站起来了。小家伙爬起来后,看着摔红的小手愣了一会儿,但马上就在身上擦擦,望着我们嘿嘿地笑起来。那一刻,我跟婆婆四目相望,备感欣慰。

孩子的品德、意志要从小培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到了关键时刻,恐怕很多家长的做法都和我婆婆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孩子“保护伞”的角色。这次以后,婆婆体会到了长期以来我的良苦用心,虽然我们之间还是有分歧,但比以前更注重交流沟通,统一立场。我相信,有了更科学统一的教育态度,儿子会在成长路上越走越好。

专家点评

两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永远是家庭教育中的尖锐矛盾,但这对矛盾可以调和。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应该是年轻父母的态度。年轻人应该有比老人家更加开放的心态和积极学习的能力。要知道,老人家的经验有时是非常正确的!当孩子摔倒在地,我们要做的是什么?立即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并非最好的选择,而应该快速检查孩子是否有脱臼、挫伤等现象。在确认孩子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再给予孩子肯定和温暖的鼓励,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关注他,但是希望他能自己努力克服困难。因此,案例中的奶奶和妈妈都有自己正确的部分,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已。有人说:年轻父母是捧着书本带孩子,老人是凭着阅历带孩子。其实,无论是年轻父母还是老人,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带孩子的,而两代人之间的交流就是最好的学习。

猜你喜欢

哇哇大哭保护伞孙子
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
为小朋友们撑起“保护伞”
保护伞
吓着了
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