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神医淳于意

2009-03-30史海威

文史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汉文帝扁鹊行医

史海威

中医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但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掀起“废除中医”之论后,中医的发展受到了影响。而目前的“中西医相结合”使很多年轻的中医医生更多地依赖西医的诊疗方法,使中医的发展更显尴尬。本文或许能为弘扬中医起到一些作用。

淳于意(约公元前205年—约前140年),西汉初齐临淄人,因做过齐太仓长,管理都城的仓库,故又称仓公。他是汉初著名的医学家,因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在医学史上的开创性贡献,司马迁专门在《史记》中为其立了传。

立志于医,学遍名师

淳于意年轻时非常喜欢钻研医术,史书记载他“少而喜医方术”、“喜医药”,然而自学的那些“医药方试之多不验”。为了学得真本事,淳于意开始遍访名师。起初,他拜菑川唐里的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淳于意“尽受(公孙光)精方”后,仍不满足,公孙光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必为国工”,就把他推荐给了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七十,医术非常高超,但没有儿子等近亲,又不愿传于外人,就一直保守着各种秘方。公乘阳庆看淳于意基础牢固,资质聪颖,待人殷勤谨慎,就收下他为徒,并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淳于意学成,“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后才出师四处行医。

被诬获罪、缇萦救父与汉文帝废除肉刑

淳于意特别精于脉象,善于望诊和切脉,能识破表象,察知重症,常能一见而知人潜在病症。如齐侍御史成自述头痛,淳于意诊断为疽症,判定其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当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成于第八天就因呕脓而死。又如齐中郎破石有病,淳于意诊断后认为其伤在肺,十日后当尿血而亡,至期果如其言。于是,淳于意远近闻名,一些诸侯王和官僚阶层就想方设法让他留在身边,专为自己看病。医者圣人心。淳于意不愿为少数人看病,他的理想是为天下人解除病痛,无奈何就“不以家为家”,“出行游国中”,成为一名游医。自然,这得罪了部分上层官僚人士。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王公贵族诬告淳于意“不为人治病”,轻视生命。官府听信诬告,要处淳于意肉刑。按西汉初年律令,凡做过官的人受肉刑必须押送到京城长安执行。也就是说,淳于意要被押送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生有五女,当皇帝诏书进京问罪时,他感伤无男随行,长叹道:“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十五岁的小女缇萦听到父亲的哀叹,决定随父进京。为了营救父亲,缇萦斗胆上书汉文帝为父求情,并愿意做奴婢替父赎罪:“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人身为官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汉文帝感其赤诚,就下令免除了淳于意的刑罚,同时颁发诏书废除由来已久的残酷肉刑。这个偶然的事件,促成了中国法制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从而使中国的刑罚制度远远走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前列,汉文帝可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否定肉刑的君主。“缇萦救父”的行为,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也被充分宣扬,东汉经学家把它作为奉行孝道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后来成为二十四孝之一。班固曾有诗赞缇萦日:“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圣心仁术,惠泽众人

淳于意被赦后,专心行医,针药并用,疗效显著。但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他也深深感到:病人的病情和特征,如果没有记录而仅靠医生的记忆,若医生记忆不准,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给病人带来麻烦。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淳于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就医中,他把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里、病状、病名,以及诊断、病因、治疗日期、疗效、预后等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把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详细记录。淳于意把这种记录称为“诊籍”。利用“诊籍”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还无意地保存了他的部分医疗学术思想,这对我国悠久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弘扬大有裨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共记载了他25例完整的医案。后来,不少医生仿效他的做法,“诊籍”也就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病历”,淳于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医病历的创始人。

根据“诊籍”记录,可以看到淳于意行医的足迹遍及山东,曾为济北王、齐王、齐国的侍御史、齐王的孙子、齐国的中御府长、郎中令、中尉、中大夫、齐王的侍医等多人诊治过疾病。当齐王刘间为阳虚侯时(公元前176—前164年),淳于意为其治愈了关节炎一类疾病,还随从刘闾来过长安,并为安陵(今咸阳东北)阪里的项处诊治疝病。由此可见,淳于意诊治过的病人非常之多。所谓医者圣人心,在淳于意眼里,病人只有疾病的不同,没有身份贵贱的差异。

在多年多地区的行医中,淳于意像扁鹊一样,把他的医学思想、医学经验、医术广泛传授给他人,而没有按照他的两个老师公孙光和公乘阳庆“毋以教人”的要求,把医术的传授限定在神秘而狭小的范围内。他广收弟子,因才施教,培养了宋邑(临淄人)、高期、王禹、冯信(临淄人)、杜信、唐安(临淄人)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时期文献记载中带徒最多的一位医家。可以说,淳于意不但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而且是一位热心传播医学的教育家。从淳于意学医的老师和他传授的弟子大多是临淄人来看,当时齐地的医学、医文化应该是非常发达和兴盛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医学圣手,淳于意并没有夸大自己和医者的作用,而能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还有不足和医生的局限性。他在应答朝廷“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的诏问中,坦白表示自己:“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臣意不能全也。”俗话说,治得了病,救不了命。有些疾病,医家是无能为力的。闻听此言,那些自我标榜能包治百病的医生应该感到羞愧吧?医圣张仲景给淳于意以极高的评价,在《伤寒杂病论》序文中写道:“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中古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把他与黄帝、扁鹊等人相提并论,笔者以为是恰如其分的。

经史学家考证,淳于意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淳于村,现墓周围古树参天,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办公厅)

猜你喜欢

汉文帝扁鹊行医
丞相的职责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讳疾忌医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宝宝国学堂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
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