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字句的语义预设

2009-03-27

现代语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非典型指向主观

李 岩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才”字是一个有着复杂用法的副词。“才”字句有典型的语义预设,“才”字本身也可触发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随着“才”字位置的变化(或前或后),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可分为两类:一是用来表示主观大量;二是用来表示主观小量。

关键词: “才”字 语义预设 主观量

一、语义预设

预设,也称为前提、先设、前设,“它在哲学与语言学领域中都曾引起过人们的注意,至今它仍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1]。预设,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任何命题总是有一个明显的预设——使用简单或复合专名是有所指的。”后来,英国哲学家罗素、斯特劳森等人对预设进行了更深刻的研究,并形成了预设理论。那么,什么是预设呢?我们认为,预设就是说话人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在自己头脑中预先设定了的听话人已经知道了的某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向听话人提供新的信息。这些已知信息就是该话语的预设。现在语言学界大都同意法国语言学家基南对预设的分类,他把预设分为两类: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本文主要涉及到的。语义预设指的是纯语言系统内部的预设,是零语境下的预设。石安石在他的《语义研究》一书中写道:“能通过否定检验的都是典型的预设关系。”[2]所以,我们按照他的标准,把能通过否定检验的语义预设叫典型的语义预设,把不能通过否定检验的语义预设叫非典型的语义预设。语义预设不仅可由语句中的各种成分带来,也可以由句中的某些副词带来。例如:本文中的“才”字。

二、主观量的概念

在对“才”字句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引进主观量的概念。“严格地说,任何话语都带有主观性,不带有说话人态度、感情、视角的语句是不存在的。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的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3]也就是说,“‘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与‘客观量相对立”[4]。主观量可以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两种,主观大量是说话人认为这个量很大,而主观小量是说话人认为这个量相很小。例如:对“干了几天了?”这一提问,可以有三种回答:

(1)三天。(2)都三天了。(3)才三天。

表达的是客观量,不含有说话人对“三天”这个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第二种回答和第三种回答表达的是主观量:第二种回答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大(主观大量)。第三种回答表示说话人认为“三天”这个量相当小(主观小量)。可见,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含有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表示主观量大小经常使用的是一些副词如“才”或“都”等。下面,我们通过对“才”字句的语义预设分析来看一看句子中主观量的来源。

三、“才”字句中的语义预设分析

“才”字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副词。它既能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的一些连词搭配使用。《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才”是这样描述的:“①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②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的晚。③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只。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用于后一小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为了配合。⑤强调肯定语气。”[5]本文主要涉及“才”字句中的语义预设,故将其范围设定在前三项,我们用才1,才2,才3来标记,并且只限于一般陈述句的单句。而侧重于条件复句、原因复句、目的复句和主要涉及强调语气的后两项均不在讨论的范围。下面我们对才1,才2,才3分别进行讨论。

(一)才1: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才1”的语义指向是动词。

(1)他才离开学校。

(2)他才从上海回来不久。

(3)他才打了电话。

例(1)的预设是:1.他有其人。2.学校是存在的。3.他原来在学校。这话的预设也可以从与其相应的否定形式“他并非才离开学校。”推出。例(2)的预设是:1.他有其人。2.上海这个地方是存在的。3.他原来是在上海。同样的预设也可以从它的否定形式推出。例(3)也可照此类推。所以这三例都是典型的语义预设。

(二)才2:表示事情发生的晚或结束的晚。

从形式上看,这一类“才”字句常常包含“数+(量)+名”结构,“才”字的位置在数量结构之后,即“数+(量)+名+才”。“才”字的语义指向是前指,指向“才”字前面的数量结构。

(4)三天才做完这件事。

(5)他三十岁才当上科长。

(6)五千块才买了这台电视机。

例(4)表示的是事情结束的晚,可以推导出来的典型的语义预设是:1.有这件事存在。2.这件事做了。与此同时,“才”字本身还触发了一个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三天的时间不算短。”例(5)表示的是事情发生的晚,触发的典型的语义预设是:1.他有其人。2.科长这个职位是有的。3.他是科长。“才”字还触发一个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三十岁年纪很大了。”例(6)也可类推。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例子中的“才”字所触发的三个非典型的语义预设虽然属于不同范畴(例(4)属于时间范畴,例(5)属于年龄范畴,例(6)属于数量范畴),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表示主观大量。“三天、三十岁、五千块钱”都是可以衡量的客观的量,由于有了“才”的加入,表示了说话人对这个量的主观评价。三个例子中的“才”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也正是主观大量的来源,“才2”是表示主观大量所采用的形式。

(三)才3:表示数量少,程度低;只。“才3”句式与“才2”句式相似,也是常常包含数量结构,不同之处是“才3”的位置放在数量结构之前,即“才+数+(量)+名”。在“才3”句中,“才”的语义指向后指(指向“才”后面的数量结构),与“才2”句相反,它表示的是主观小量。如:

(7)这孩子才三岁口齿就这么清晰。

(8)他才三十岁就当上了科长。

(9)这台电视机才五千块钱。

例(7)中,“才”字句除有典型的语义预设外(不予以列出),“才”字本身还触发了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三岁还很小”。例(8)和例(9)与“才2”句式的中例(8)和例(9)相似,不同的是“才”的位置变动了,但引发的语义预设却完全不同。例(8)句除了含有与“才2”句式中的例(8)相同的典型的语义预设外,“才”字还触发了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三十岁年纪很轻”。例(9)也与“才2”句式的第三个例子有相同的典型的语义预设,不同的是“才”字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五千块不算多”。例(9)也可类推。“才3”句式的三个例子中的“才”所触发的三个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都表示主观小量。

四、结语

“才1”句子中的“才”一般不与表示时间晚、历时长、数量少、程度低的词语搭配。“才1”修饰的是动词,表示动作刚刚发生,整个句子只有典型的语义预设而没有“才”字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才2”经常与表示时间晚、历时长的词语搭配构成句子,“才2”句中的“才”语义指向指向前面的数量结构,整个句子除了有典型的语义预设外,“才”字本身还触发了非典型的语义预设,用来表示主观大量。“才3”经常与表示数量少,程度低的词语搭配组成句子。“才3”句中的“才”语义指向后面的数量结构,整个句子除了有典型的语义预设外,“才”字还触发了非典型的语义预设,表示的是主观小量。所以,“才”字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表达出了说话人对原来可以衡量的客观量的主观态度,是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的直接来源。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石安石.语义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3]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4.

[4]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A].赵金铭.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李岩 江苏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非典型指向主观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后印象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对立与存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辨体施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