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交流“逆差”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

2009-03-25

商情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逆差文化交流

张 洁

【摘 要】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变化,开始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传播不对等,产生了文化交流的“逆差”。这种现象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强化文化主权意识,并利用国家的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外来文化进行积极的防御,同时要设法加大本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传播市场上取得主动权。

【关键词】文化交流“逆差” 发展中国家 影响 对策

一、文化交流“逆差”的产生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显现的是社会的灵魂。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其方方面面都渗透到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不同民族法律和权利意识中。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和规模都不一样,但人类进行交流的需要、愿望和迫切性是完全一致的。也正是国际传播中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使得人类社会不同地区的文明进步大体上保持了同步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用于文化交流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目前的传播格局和传播模式在促进国际间人类文化交流、加强人类信息传播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形成人类社会相对稳定的关系形态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变化,人们对长期习以为常的文化交流模式和文化传播市场格局产生了许多疑问,其中最大的就是关于国际传播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传播不对等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交流“逆差”现象。

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逆差”现象最早出现于国与国交往中的经济领域,而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中的这种“逆差”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进入90年代以来,文化交流的“逆差”现象愈加突出。

某些发达国家的传播机构打着传输文明的旗号大举地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的传播,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制品以铺天盖地之势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狂轰滥炸,大有取发展中国家本地文化而代之的趋势。全球文化一体化正朝着明显的西方化,尤其是美国化的方向发展。就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尽管应该具备同发达国家进行对等文化交流的地位和机会,而实际上强弱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商业文化裹挟其控制全球的意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凭借科技优势以及由此构建的不平等的跨文化传播秩序,推销、宣扬和传播西方主流文化及其价值观念,并通过恶意贬损和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蜕色,或者被边缘化。

二、文化交流“逆差”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文化交流的“逆差”首先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主权和文化传播资源形成威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先后完成了民族独立过程,取得了国家主权,但由发达国家长期造成的“文化殖民”现象并没有随着殖民者的离开而消失。相反由于发展自己的文化传播事业的需要,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委托发达国家培养传播人才,从而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和传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这样的外交难题,由于自身传播力量的微弱,自己的国家形象是由西方大国塑造的,一交手,首先是处在一个先行的、被歪曲、被误解的偏见中,被剥夺了享受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外交礼遇,一旦被激怒,又引来更多的非议与围攻。自己的立场、观点都无法在正常的舆论环境中让人们知晓,更谈不上理解与支持。”

(二)文化交流“逆差”给发展中国家受众造成了“文化紧张”局面,整体文化素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受众被迫接受超出自己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的大量外来文化信息,囫囵吞枣式的信息接受现象普遍存在。“一下子生活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感到迷茫和压抑。” 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向世界扩张的需要,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承受能力,大肆倾销文化产品,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世界各国的文化都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不甘心于本国文化就此衰落,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混战使文化的接受者们常常无所适从,特别是对外来文化由于陌生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恐惧和盲目,紧张状态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三)文化交流“逆差”给弱势文化地区造成了价值体系的混乱和价值观的冲突。在本国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了若干代的人,很难在一种域外文化进入时迅速地抛弃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转而信奉自己并不认识和熟悉的“时髦货”。对众多的普通人而言,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所支撑的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往往很难做出孰是孰非的准确判断,也就很难在行为过程中有满意的结果。

(四)文化交流“逆差”的最终结果将导致弱势文化的被同化或文化殖民的产生。尽管在外来文化进入的初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不习惯,但当外来文化逐步地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扎根以后,就会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类似于传统文化式的影响。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外来文化、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强势文化如今这种大规模的侵入。

三、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交流“逆差”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对内政策

1.国家要加强本土文化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要在传播中融入独特的本土文化,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选择各国受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使本土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跨文化传播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兼容外来文化之精粹,在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汇、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2.发展中国家要鼓励本土文化创新,不断有所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对于民族文化最有效的保护就是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最有效的继承就是与母体血肉相连地不断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才有生命力。我们要融合东西方文化于一身,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根植于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从多种文化资源中吸收“全球性创造”的新观念、利用新的传播形式,获得比传统意义上更广泛的受众。力求使作品体现的价值观是为了有价值的事业而斗争,以敏感和兼容现代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国际性。

3.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的产业化是发达国家文化扩张的重要政策,是占领世界文化市场的重要产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给落后国家的文化产业施加了压力,这种外在的压力必然会形成内在的改革文化管理体制的动力。发展中国家要把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建设结合起来,以追求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要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开发娱乐性的文化资源,大力加强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主导声音,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只有主动出击,才能热切参与民族文化安全的保护,也才能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4.将经济发展指标与文化建设发展指标相结合。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忽视文化建设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加强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文化上达成一致的目标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这样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5.发展中国家要将本国文化政策与就业和青少年教育相联系。文化政策的设计者应看到文化产品和信息生产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中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继承人。各国的民族文化能否代代相传,青少年决定了该文化的未来。

6.发展中国家对于本国的文化产品可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比如:对进口的发达国家的电影等文化产品规定配额;对本国的文化产品给予津贴和补助;联合文化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制作文化产品以扩大受众;对进口节目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加以改编;利用自己的媒体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记录;建立自己的电视频道;禁止直接接收国外卫星直播电视节目,并对接受者征收费用。

(二)实行正确的对外政策

1.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区域性联合。要对抗文化霸权,改善文化交流“逆差”现象,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携手合作,建立双边的、多边的和地区性信息交换组织,发展新的区域性文化项目和机构。合作中要促进教育和科学协作以及文化交流,其中展示现代创造性和文化研究要作为核心。

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支持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实行“文化例外”的贸易规则。“文化例外”是对“自由贸易”的一个制约,是对美国文化产品垄断世界文化产品贸易的一个制约。这种制约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保存自己的文化遗产,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巩固全球的多极化世界格局。

3.发展中国家要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方面依然担负着重要职责。它不同意文化交流像普通的商品那样实行自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应支持在组织内签订一项公约,以制止跨国垄断公司的老板和商人主导世界文化走向的势头,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发展中国家要树立本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传播市场的地位必须通过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的方法。依照发展中国家文化的明显特色和丰富多彩,它们进入世界文化传播市场应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只有强化文化主权意识,并利用国家的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外来文化进行积极的防御,同时设法加大本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传播市场上取得主动权,才能使继续加剧文化交流“逆差”现象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继南.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271.

[2]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3-246.

[3]丁宗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与选择.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逆差文化交流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原因及形成机制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