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河南省纺织企业发展与质量监督

2009-03-25张建国尹作飞

中国纤检 2009年3期
关键词:名牌纺织品纺织

张建国 尹作飞

当前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对服装和纺织品企业来说更是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场危机,促进服装和纺织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服装和纺织品形势

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危机将进一步加深,尽管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这场金融海啸不至于引起像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今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将大幅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可能出现贬值,都将进一步波及我国。在这一外部经济环境下,服装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的局面将加剧,出现困难企业压力加大,资金周转更加紧张,外贸景气指数明显下滑,外贸订单明显锐减局面。

全球经济的持续动荡,对服装和纺织品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目前,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全局影响还未完全显现。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以及消费心理的进一步侵蚀,外部市场的消化能力将逐步萎缩,世界经济格局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这都将使我国服装纺织品出口面临更大的变数。国际市场消费萎缩,直接导致我国国内纺织品服装订单迅速减少,呈现量价齐跌的格局。目前统计,今年的订单已经下降了20%~30%。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信心下挫,由于欧洲和美国分列中国的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美国家消费指数的下降预示着消费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收入、物价等经济指标持悲观态度,这将会使得消费者即期的消费需求减弱,消费支出减少,这无疑将给我国未来几年服装和纺织品出口蒙上阴影。

二、服装和纺织品企业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我国服装和纺织品企业在产业配套与市场潜力方面仍有空间。我国经济基础雄厚,有充分的回旋余地,能适时地加以调控,保证发展。从国内纤维消费市场的未饱和度、落后地区纤维消费潜力的激升空间、产业结构需求潜能、服装出口位列以及行业人均产值的国际间类比来看,缺口同样意味着提升的可能性。而且,我国纺织工业通过技术进步形成的规模和配套优势依旧,社会经济在发展,其他领域纤维需求量还会增长。一言概之,从外部需求来看,世界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趋势减缓,但不会停止,全球纤维消费量稳步提升,人均纤维消费量缓步增长。我国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纺织工业通过技术进步形成的规模和配套优势难以被轻易取代;从内部需求看,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驱动力转移,启动国内消费是关键,产业用纺织品、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配套完善和社会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使拉动内需空间巨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向多层面发展,价格、质量、功能、环保是主流消费需求。

从外部因素看,面对服装纺织品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已经连续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扶持服装纺织企业发展,并将采取多种财政、信贷支持等措施,解决纺织企业当前面临的生产和经营困难。从内部因素看,除了国家政策扶持,服装和纺织行业摆脱当前困境的主要途径还在于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和行业自律来提升竞争力,这是应对危机、化解风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目前,一些新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面临资金、招商和运营的压力,一些传统、品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将迎来新的转型、提升和创新的机遇,必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建立产业与市场的跨地区双向转移体系,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1.建立扩大内需市场的结构调整机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成本结构调整的标准和体系。

2.完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业态调整。突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综合功能,通过完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市场综合体”的商务功能。

3.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终端下移。以往重视大型区域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对纺织服装的省级代理服务,传统的做法是,这些代理商基本都入驻在大型专业市场内等待县镇的经销商来采购代理。现在看来,集中大型专业市场的总代理将批发终端下移,集中在县级商业中心开办“三线”批零结合终端,已经成为延伸市场终端、增强代理加盟的新方式。郑州银基商城等市场在全省各县开展的巡回展销活动就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终端下移开辟了新的思路。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的商户建立新的终端,促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内的商铺、商户、商品的终端下移,是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扩大内需、增强服务的新趋势。

4.跨地区双向转移的有效运营机制。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平衡。因此,可以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已经开展的“3+1俱乐部”对接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开展跨地区的市场和产业对接活动。

5.协助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共同联合品牌商和经销商,实现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和联合,推动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要通过举办大型产销对接会的形式,把“对接会”作为纺织服装各类博览会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外向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出口外销型企业应进入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平台建设工作,迎接纺织服装产业和市场的全面内需时代。

三、河南省服装和纺织品企业要走名牌之路,努力打造服装纺织品强省

近年来,我省服装业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一些产品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领先的。比如,郑州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女裤生产基地等。但与国内的服装强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在品牌经营上。目前,河南已有31家企业的35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居全国第七位,列中西部地区第一位,但我省的服装企业、服装产品在中国名牌榜上还是一个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关键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就是竞争力,我省服装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增强名牌意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培育名牌,走名牌发展之路。

服装和纺织品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有很多工作,包括名牌观念的树立,名牌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名牌形象的创立,名牌的发展、巩固和保护等。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就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树立强烈的名牌意识,树立让中国名牌响遍全世界的雄心壮志、坚强的决心和自信心。二是制定一个具有明确竞争意识的科学且切实可行的名牌长远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三是始终抓好产品质量这个永恒的主题,坚持创名牌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名牌产品来说,质量是首要和最重要的问题,创世界名牌要坚持“四个一”和“三个第一”战略。“四个一”即质量世界第一,价格比国际低一成左右,服务世界一流,交货期一天不误。“三个第一”即产品质量第一,规模(销售量)第一,效益第一。如果不严格坚持“四个一”和“三个第一”战略,就不可能进入世界名牌之列。四是高举科技创新的大旗。创新是创世界名牌产品最根本的动力和途径,对服装企业来讲,不但要大力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在服装的设计上下工夫,加大在设计上的投入,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行业组织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做好名牌培育和发展工作:一是围绕河南省名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河南名牌战略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联合会的作用,使其在培育名牌产品工作中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的服务工作;二是鼓励已经获得名牌产品的企业,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坚持不懈,继续努力创新,保住来之不易的名牌荣誉,并向世界名牌目标迈进;三是强化政府激励机制,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四是抓住企业这个争创名牌的核心和关键,引导他们立创新之志,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营销创新、质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形象,营造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些举措,都给服装企业创名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全省纤检部门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全省纤检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和服务企业两大职能,始终坚持监督服务并举,以服务服装和纺织品企业为主的工作理念,加大检测设备投入,加快各方联动质量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积极做好服装和纺织品企业争创名牌的各项服务工作,推进我省服装产品质量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注重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一是努力打造一流检测队伍,检测能力有了新突破。要求检测人员把“满足职能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和科学、公正、快速、高效、检得准、检得快、检得科学作为工作的追求目标。适时组织检测人员到北京、深圳、广州、山东等地进行学习交流,制定《检验人员晋级考核管理办法》和《岗位考核管理办法》等,定期对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标准等进行全面考核。二是加大设备投入,突出抓好硬件建设。去年投入600多万元购买更新了部分检测设备,目前由省纤检局牵头的国家棉花、纺织品和服装检测中心正在紧张有序地建设,预计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更新设备。该中心建成后,信息化建设将显著提高,检测科学、快速、高效、准确的能力将显著增强,检测能力将由现在的170多个品种268个项目增加到400多个品种700多个项目。届时,将满足国际国内所有服装和纺织品产品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

(二)大力加强监督服务工作体制建设。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根据抽查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监管和服务相结合,以服务规范为主的工作方式,督促和帮助企业创立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促使企业走以质量取胜、品牌取胜的道路。如今,服装纺织品企业出现了三个可喜变化:一是产品质量意识、标准意识越来越强,创建名牌的企业大幅度增加。二是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严、标准高。无论是在机构设置、人员定岗、购置设备,还是主动送检、人员培训、质保能力认证、标志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都能向高标准看齐。三是产品档次有大幅度提升。符合产品标准和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企业个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在甲醛、pH值、色牢度、可分解芳香胺等方面合格率明显上升;从面料成分和款式上已经可以与江浙、闽、北京等省份及国际流行款式相媲美;牛奶纤维、竹纤维、远红外纤维、甲壳类纤维、大豆纤维等在服装产品上已出现;品牌效应正逐步形成,如:娅丽达、梦舒雅、渡森、纽纶、德亿斯顿等一批品牌已在众多产品中崭露头角。

(三)探索制定服务企业有效措施。比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长效监控机制;建立完善的覆盖全社会的质量监控网络;实行质量溯源管理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监管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纤维检验局)

猜你喜欢

名牌纺织品纺织
撕名牌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