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的文化内省研析

2009-03-25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目标文化创新高校体育

陈 桥

[摘要] 从体育文化的创新内容与指向,阐述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洋溢着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而且将演进为一种完整的文化构体,体育教育要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以健美乐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创新高校体育文化。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发展目标 文化创新

当前,探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合途径,对于加大体育课程改革、文化创新的体育教育内容,将形成自身独特的生存机制与发展模式,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目标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这三个特征强调的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焦点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则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规格要求与教育目标。

1.发展个性与健全人格目标

著名的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指出:“应更好地使体育和整体的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把它从单纯的肌肉作用,从它与文化隔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它与智力的、道德的、艺术的、社会的和公民的活动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人类对体育的审视从生物物理、教育社会逐步演进到了文化艺术的阶段,体育已经深入到人类生存和发展价值和意义的层面。

2.奥林匹克精神财富与价值目标

人文精神在大学体育的发展中,作为一种统摄的力量,对大学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应该在世界文化的脉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众所周知,人类对自身人文属性的艰辛求索,始终折射着体育的社会价值目标与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一直激励着全世界的青年去拼搏、去奋斗,如今这种精神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财富。

3.育人和发展文化目标

作为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大学体育一直面临着一系列的文化抉择,有着不少难以被某一时代背景所统摄的文化惯性。社会在前进,理念在更新,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自然、社会和人三个作用对象,分别形成自身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其目标指向分别为求真、向善、趋美,代表着人类自在、自为、自由的三个螺旋式上升境界,从而构成人类文化的总体内容与目标指向。作为以身体练习和人格发展为基点的大学体育,必然要融入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与新世纪的人文精神、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发生着普遍而深刻的联系。因此,育人和发展文化将是中国大学体育未来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二、奥林匹克文化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强调精神文化对这一运动的重要意义,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的结合,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奥林匹克思想强调拼搏与进取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顽强拼搏、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奥林匹克文化对学生和平、团结精神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加强大学生业余自我锻炼

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口号“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揭示了奥林匹克运动基于人类交往的和平意义。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在运动技能的传授中,向学生展示体育运动中的蕴涵的纪律、信义、友爱的丰富内涵以及冲突中的和谐、不平衡中的平衡的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和平、友爱的精神与品质。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主要特点在于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选择的特殊需要,考虑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所能利用的现有客观物质条件,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这是大学生自我锻炼有效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生迎接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人标准挑战的有力武器。

2.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培养

高校体育对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中找到自我价值取向,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随着年龄增长,生理上的发育,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成熟,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体育课选修性项目的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选修的锻炼项目进行教学,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性教学,通过他们的需求来获得知识。真正地领悟和体验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这样的学校体育才有精神感召力,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就会得到张扬。对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大学阶段开展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这对调动体育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宗旨

以往体育课程在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在谈到人的全面发展时马克思提出了既要“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又要“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所强调的“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健美操课程模式追求的是实现体育价值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课程模式的创新促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道德与意志、知识与技术、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健康持续地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形成一种文化内省和精神观照,使我们真正领悟到21世纪的中国大学体育始终贯穿奥林匹克的价值目标与精神财富,依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体育文化上升的一个新的高度。正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定义中指出:“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此定义扩充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使学校体育从单纯生物性身体教育向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教育转变。学校体育不仅要突出增进身体健康的功能,而且还要承载起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步入社会后迅速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同海.21世纪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4-76.

[2]胡勇刚.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目标的实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

[3]陈大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与终生体育的意识[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

[4]王立红.创新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模式,实现体育价值的多元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

[5]冯霞,尹博.中国学校体育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对接[J].体育学刊,2004,(3).

猜你喜欢

发展目标文化创新高校体育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