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

2009-03-25秦豪荣吉文林葛竹兴陈学林桂德怀郭秀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秦豪荣 吉文林 葛竹兴 曹 斌 陈学林 桂德怀 郭秀华

[摘要] 本文从江苏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总结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各种模式的内涵特点、具体做法和实施效果,摸索出适合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结合得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借助校企合作和模式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作为江苏高职教育的特色,已融入了推进江苏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之中。立足江苏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状,总结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模式,摸清其运行规律和具体做法,旨在为职业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企业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特点

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举办职业教育,由行业企业出资独立兴办职业院校,将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作为行业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企业办学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最直接的模式,能够根据自身对人才数量、结构、规格、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按需有计划培养。

(二)具体做法

1.企业提供办学经费。学校人、财、物等接受行业企业领导和管理,教学业务归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

2.校企关系良性互动。寻找与把握双方利益平衡点,建立权利分享与责任分担相结合的内在机制。企业为学校提供培训基地,学校为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

3.建立保障约束机制。国家应制订相应的法规,鼓励企业积极举办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签定相关协议,制定管理制度,保障双方合作长期持久。

(三)实践效果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铁道分院,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集团,形成了“六结合,六促进”的企业办学模式。即“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促进教学针对性的提高;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支持相结合,促进实训职业环境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人才相结合,促进教师“双师”结构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特征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校办产业与企业生产环节相结合,促进校办产业活力的增强;职业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促进校企双赢机制的形成。”从该校的办学实践来看,依托企业发展高职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给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形成了校企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特点

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所签订的订单,不仅是“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更重要的是“订知识、订技能”的培养订单。

(二)具体做法

1.选择发展前景广阔、需要人才较多、管理者素质良好而又热心于教育的企业“下单”。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3.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落实学生就业。

4.签订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书,明确责、权、利,共同预防风险。

(三)实践效果

江苏牧医学院与南京桂花鸭公司签订协议,每年确定30名学生组成“桂花班”,实施“订单式培养”,取得了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效果。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公司每学期派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有针对性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加工技术,最后一学年学生全部到公司顶岗实习。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与江苏先声药业集团、昆山百佳惠医药公司、江苏康缘药业集团进行“订单式”培养,定专业,定工种,定培养目标,师徒结合,开通了就业直通车;无锡机电分院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创新“订单培养”模式,缩短订单周期,模糊订单数量,实行订单到校、订单到班、订单到人,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销对路”。

三、“课堂—工作间”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特点

“课堂—工作间”是一种把课堂设在现场、把现场搬进课堂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课堂设在车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职业性和岗位性。适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共同参与企业管理和教学过程。学生融于企业环境中,兼有员工身份。

(二)具体做法

1.改革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要求,把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专业操作训练、顶岗实践的新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要体现应用性、适用性、实用性,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派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3.构建保障机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员工培训工作,保证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学校和企业负责人相互兼职。成立由企业、系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模式管理委员会,共同解决模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实践效果

江苏牧医学院以兽药生产与检测专业为试点,构建“课堂—工作间”培养模式,规范专业教学体系,配备“双师型”教师,建成全国一流的动物药品生产基地——江苏倍康药业,系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实践表明,实施“课堂—工作间”教学模式,教学贴近生产,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真正实行了“无缝”对接,教学效果显著。

四、校办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特点

指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即学校根据专业特点,立足区域经济,兴办企业化管理的、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以产业兴专业,实现人才培养职业化、办学模式多元化的特色发展目标。

(二)具体做法

1.按现代企业管理,突出管理特色。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增强校办产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成立校办产业董事会、监事会,以加强和完善校办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体制和生产组织体系建设。

2.围绕专业办产业,突出专业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掘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兴办校办产业,建立责权利相统一、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实体(公司)。

3.办好产业促专业,突出培养特色。高职院校的校办产业,更加突出专业实践功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安排多种技能、多种岗位的培训。

4.纵横辐射求发展,突出创新特色。外联市场和企业,内联专业和基地,纵横辐射到区域各行业,多元合作,着力科技应用和创新人才培养,营造新技术转化和新产品开发优势,发挥校办产业教育、经营、示范、服务多种功能。

(三)实施效果

江苏牧医学院通过建设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和倍康药业校内实训基地,坚持“四个紧密结合”,开创“四环办学模式”,形成了“紧扣畜牧产业链,产学研结合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四个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师生能力培养与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紧密结合。“四环办学模式”:围绕畜牧业产业链设置专业——依托主干专业办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做强特色产业为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提供平台——以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载体服务地方畜牧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贯彻“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地方“都市农业”圈,抓住区域经济脉搏,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并大力建设产学研基地,构建科研和实训的平台,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校办产业办学之路。

五、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

(一)内涵特点

校内生产性实训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实现“八个合一”: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

(二)具体做法

1.按照新的职业教育理念配置教育资源创设实训条件。由院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生产任务、技术标准、原材料等,实现生产要素和职业教育要素优势互补、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2.实训基于工作过程。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

3.建立利益和约束机制。对于学校而言,必须先让利,企业才能盈利,学校也才能实现生产过程育人。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市场化运作,建章立制并形成教育支持生产、生产融入人才培养的局面。

(三)实施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汲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组建了先进技术制造中心,融产、教、研为一体,使各企业、研究所和专业系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借鉴“教学工厂”的职教模式,教学实验设备大都按照外资企业实际使用的要求进行配备,让学生“现在学的”和“今后做的”基本保持一致,尽可能缩短学习与应用之间的差距。建立综合科技教学环境,将理论学习、应用模块和工业项目有机地组合在一间课室中,并按照工业流程或技术发展的过程设计安排实验室的布局。在教学区内部的环境布置上,力求富有企业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

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内涵特点

工学交替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具体做法

1.选择好的实习基地和优秀教师领队。由学校向企业发出招生订单,双方签订工学交替合作培养协议,企业提供工作岗位,学校安排学生学习。

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在企业相关技术岗位和学校轮番接受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一般以1周到3个月为期实施工学交替。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法规。签订工学交替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加强学生在企业劳动培训的保护工作。

(三)实施效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人立服饰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上海人力服装设计学院”,开设“上海人力服装设计班”。校企双方运用“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培养企业急需的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在人立公司就业,从而形成“人立服装”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促使学生认同企业文化,转变就业观念。

七、校企合作研发模式

(一)内涵特点

职业院校的师生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组成研发团队,由企业提供部分研发经费,合作研发企业所需的产品,然后在项目完成或试产成功之后买断或分享专利的模式。

(二)具体做法

1.开辟科研项目产业化的“直通车”,推动科研项目产业化效率和比率。

2.明晰科研成果产权,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各方的积极参与。

3.建立透明、高效的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投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模式中来,提倡第三方的权威机构的评估和监督。

(三)实践效果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奠基础、产教结合筑平台,以国际融合为背景,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引进企业驻扎在学院内,抽调骨干组建研发团队,调研市场确定研发产品,学生参与推行理实一体,把实用型教学仪器设备作为研发的重点。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为职业院校专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已成功研发出多关节机械手、观光电梯等教学模型和自动化生产教学系统等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准的实用型教学仪器设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和有特长的学生,增强了学院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综合实力。

八、直接服务企业模式

(一)内涵特点

以服务为纽带,构建学校与本地区行业、企业联系的桥梁,通过服务与行业、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同盟。

(二)具体做法

1.开展新品种推广服务,为本地区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2.开展科技示范服务,促进行业与企业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

3.开展新技术服务,使学校和企业结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学科研战略同盟。

4.为企业提供专门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服务。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

5.创建校内产业,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服务。

(三)实施效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了草坪公司、体育场地绿化工程公司、喷滴灌公司、新大实业公司等功能相对独立的校内产业实体。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服务,为农民开展科技示范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以自身的产业直接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服务,走出了一条直接服务模式的产学研结合道路,创建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走这一模式的产学研结合道路,既服务了农林类企业,致富了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学生的科研推广能力,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九、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一)内涵特点

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企业和学校通过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货币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资金,双方形成一个新的股份合作实体的模式。或学校以土地、师资等入股,企业以资金、设备和技术入股,风险共担,把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实例效果

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构建了七个多元化开放式的实训中心。其中在校内建成了汽车基础模块教学中心,用于对学生和社会学员进行汽车基本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模块式教学。为充分利用好资源,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汽车企业管理人员及资深汽车教育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定期活动,为汽车专业的规划和教学计划的确定进行咨询、论证和决策。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高度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使学校逐渐成为了无锡地区集全日制教学、非学历培训、职业技术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教育、汽车行业和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十、校企合作教育体制创新

近年来,江苏高职教育以体制创新为着力点,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结构,逐步形成了集群式、集团式、集合式三种集约化发展体制,为职业教育的集成发展构建平台。集群式是大量学校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发展,形成职业教育的集聚高地,实行资源共享,开放式办学。以常州高职教育城、苏州国际教育城为代表的集群式发展已经成为江苏职教发展中一个亮点。集团式是以一两所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通过广泛的企业参与,形成一种跨地区联动发展的职业教育体制。到2008年,成立了经贸、建筑、农林、现代服务、信息、旅游、纺织、化工、机电、汽车、艺术设计等11个职教集团。集合式发展,实行“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40所分院在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统筹运行下形成了一种集合式发展,为江苏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寻求了一种体制上的新突破。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研究课题“江苏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