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测试理论的缺失谈高职英语测试

2009-03-25邵红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邵红万

[摘要] 英语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环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了解和掌握语言测试基本理论是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英语语言测试的分类、信度、效度、可行性、难度、区分度等基本理论,分析了英语语言测试实践中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围绕如何使英语测试促进英语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语言测试 测试理论缺失 测试类型 测试信度 测试效度 测试反拨

一、引言

Anastasi(1982)认为“测试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所做的客观的标准化测量”。Carroll (1968: 6)则认为测试是一套程序,旨在诱发受试者的行为反应,并以此推导出他的相关特征(a procedure designed to elicit certain behavior from which one can make inferences about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dividual)。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环节,测试内容和形式常常会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反拨作用(胡春洞,1990:247)。然而,由于英语教师测试理论缺失,英语语言测试实践出现一些列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了解和掌握语言测试基本理论是当务之急,如何使英语测试促进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英语语言测试理论回顾

(一)英语语言测试类型

Hughes(1989:9-19)依据测试目的、测试方法和方式、测试题型、测试成绩判别标准和判卷标准进行分类,将英语测试分为五大类。

1.依据测试目的进行分类

(1)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水平测试是为了测试人们语言能力而设计的,设计者不管被试学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内容或目标,而是测试被试是否达到某种语言水平。如TOEFL,GRE,IELTS,大学英语四六级、江苏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都属于水平测试。其目的是为了检测被试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学习任务或是否能够胜任某项工作。

(2)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

学业成绩测试是用来考查被试在学习英语某一阶段或最终阶段的成功程度。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目的是看学习者是否取得了进步,以及取得了多大进步。设计学业成绩测试可以依据课程内容或教材内容,也可依据课程目标,它们各有利弊。学业成绩测试包含期末考试(final achievement tests)和阶段性测试(progress achievement tests) (Hughes,1989:10)。

2.依据测试方法和方式进行分类(束定芳,1996:179-181)

(1)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

直接考察学生某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测试称为直接测试。我们要了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求学生写出一、二篇作文;我们要测试学生的语音语调,就要求学生开口讲话。直接测试的好处:①测试目的明确;②对测试结果的评估也比较直接;③因为所测试的内容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技能,其正面反拨作用(positive backwash)十分显著。

(2)间接测试(indirect testing)

间接测试即通过测试某一技能所具备某种能力来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语言能力。间接测试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通过测试部分有限的能力而了解到学生各种不同的语言能力。间接测试的缺点是学生测试结果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如通过要求学生判断某对单词是否同韵来测试学生的发音能力就属于间接测试。

Hughes认为,就水平测试和学业成绩测试来说直接测试比间接测试好,所获取的对某种能力的信息要比间接测试精确和可靠。直接测试也比间接测试试题更容易设计。

3.依据测试题型进行分类 (束定芳,1996:181)

分散点测试指每次只测试一个项目的测试,每道试题只测试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等,属于间接测试。如教师围绕状语从句虚拟语气用法编写30道选择题进行测试,这种测试就属于分散点测试。

4.依据测试成绩判别标准进行分类 (束定芳,1996:181-182)

(1)常模参考型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ing)

把某一考生考试的结果与参与同一考试的考生成绩相比较以判别其语言能力的测试叫常模参考型测试。如参加考试的考生有100人,考生A只考了30分(满分100),但排名前十,说明考生A的语言能力在100人的群体中属于优秀。

(2)标准参考型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ing)

以某种特定的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判别标准的测试称为标准参考测试。标准参考型测试有两大优点:①标准不变,主要要求学生能达到某一标准;②考生可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达到这一标准而努力。

5.依据判卷标准进行分类 (束定芳,1996:182)

(1)客观测试(objective testing)

阅卷标准事先确定不需任何阅卷者个人主观判断,这种测试称为客观性测试。如多项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阅卷标准无须阅卷者做任何主观判断,这样的测试就属于客观测试。

(2)主观测试(subjective testing)

阅卷标准主要依据阅卷者个人判断,这种测试称为主观测试,如作文、简答题等就属于主观测试。

(二)测试基本要素:效度

效度是一个单一而又整体的概念(a single, unitary concept)(Bachman,1990: 241),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和要求(胡春洞,1990:258)即测试所能取得某些目标的有效程度(章兼中,1993:411)。一项测试只有能够准确测试它所希望测试的内容才具有效度。

1.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内容效度指测试内容包括所要测试的语言技能、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内容效度越高就越能精确了解到所要测试的内容。

2.标准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标准效度是指测试结果与其它高信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吻合。作为对比的其他测试结果就成了检验现有测试的效度标准。这种测试的效度就称为标准效度。标准效度主要包括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测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同期效度是指测试效度可与一个较长、较全面的测试结果相对比,如果结果相一致,则被认为具有同期效度。预测效度是指预测被测试未来语言实际能力的准确程度。

三、英语语言测试实践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和观察,认为当前高职英语测试中仍然存在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英语测试类型混用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英语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测试实践中出现测试类型使用混乱的现象。如教师在编写英语期末试卷时,完全采用了江苏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试卷,未加任何修改。殊不知英语课程的期末考试属于学业成绩考试,而江苏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属于水平测试。期末考试目的是了解学生一学期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所取得的进步。期末考试应与所学课程内容和要求紧密结合。而等级考试反映的是学生英语水平,与学生本学期英语课程所学内容无关。

(二)英语测试信度、效度偏低

由于缺乏对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了解,大多数英语教师在编写试题过程中忽略信度和效度,造成测试的效度低且信度也很低。如期末考试由于选用水平测试,节省教师编制试题的时间和财力,测试的可行性得到保证。但由于考试内容与学生本阶段英语学习毫无关系,考试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学生一学期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因此考试效度很低。同时,由于教师采用英语水平等级考试试题,引起学生猜题或押题,有的学生可能以前做过类似的试卷,测试的信度大大打折扣。

四、如何使英语测试服务于英语教学

一份好的测试应遵循一定效度、信度和可行性以及良好的反拨作用。根据以上对测试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总结了在英语教学中应从如下三方面使英语测试促进英语教学,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加强英语教师测试理论学习

通过教师自学、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英语语言测试理论学习,让每位教师熟练掌握测试类型、测试目的、测试效度、信度、可行性、区分度、难度、编写试题步骤等基本理论。在英语教学中针对不同测试目的采用不同测试,科学运用英语测试,发挥英语测试的正面反拨作用,促进英语教学。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测试信度

如何提高测试信度是语言测试实践中的难题。Hughes(1989:36~42)提出14种提高测试信度的办法,笔者认为其中六种方法应引起英语教师重视。

1.确保测试内容丰富。测试内容越多,信度越高。当然鉴于测试的可行性,一般重要的考试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如果测试结果非常重要,测试内容和时间就可相应加长,如TOEFL, GRE等。

2.限制被试答题范围。不同作文考核被试侧重点不同,如果写作提供多个作文题目,且对内容不加规定或限制,测试被试写作能力的信度就会降低。

五、结论

Hughes(1989:1-2,44-48)指出语言测试会对语言教与学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教学与测试关系应该是伙伴关系。测试对好的教学发挥促进作用,对不好的教学发挥纠正作用。作为英语教师只有掌握英语测试的理论,才能避免英语测试类型混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兼顾难度和区分度,充分发挥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使英语测试真正服务于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本文为江苏省2007年教改课题编码272《高职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理论与实践》与2007年院级课题《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