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和理解帮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

2009-03-25李晓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感悟理解成长

李晓宏

[摘要] 文章为《成长•感悟人生》的读后感,作为对第十四个世界读书日的献礼,本文主要阐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课堂,应该让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悟,进而获得成长。责任心和守规则是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必须具备的品质,可这些品质在我们的大学生身上慢慢的流失,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成长是一个感悟的过程。

[关键词] 爱 理解 感悟 成长

以前到图书馆,我借书的区域真是有限的可怜,基本固定在管理专业书籍所在区域,只因有年暑假借了很多散文、杂文回家看,被先生戏称为“不务正业”,于是有很久,我不再去看这些书……

看虽未看,但心中总是割舍不掉对这些书的热爱,因是51个孩子的班主任,我总想教给他们更多他们的专业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到的知识,和他们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所以经常我会留连在此类书的书架之前,却没有借阅的勇气,我不想被人称为“不务正业”。

终有一天,当我的手指触摸到她——《成长•感悟人生》,我知道了什么叫无法舍弃,我终究让她出现在了自己的借书记录当中。最先吸引我的,是序里那句话:“人的一生也许不会成功,但一定在成长。然而有些成长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有些路并不是我们想走的,我们如此脆弱地承受着生活的洗礼,有些人因此而更加坚毅,有些人却在苦海里挣扎沉沦。我们不想辜负了父母含辛茹苦的教诲,不想误解了课堂上老师谈笑风生的意义,更不想过早地意识到沧海一粟的渺茫与世俗的迷惘,所以当我们手足无措的侍候,只能高声呐喊:“让书籍那喷涌的泉水洗尽我生命中污浊的浮华。”而这些,正是我的孩子们所缺少的。

记得曾几何时,他们和我说出自己心中的迷茫和无奈,作为老师,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那份渴望和企盼,他们多么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建议、帮助,可经常,我会为自己的回答内疚好久,我不能给我的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因为作为一个生命体,我的经历真的比他们多不了多少。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成长必须是在经历之后。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固执地觉得这句话是无可挑剔的,因为我自己的经历在给着我成长的感觉,可是在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拜读完这本书中一篇篇短文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感觉:真的只有经历才能让人成长吗?那环境、理念和思想呢?

我为书中人性之光内的“规则的美丽”而折服,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到菲律普岛的一个荒凉的南北向路段,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几乎所有的车子都在从南向北行,作者的车子是北向南行,但让他感动的,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没有一辆车子试图去超越那条白线,一条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这就是规则。这让我想起一名学生,按规定应该七点五十分上课,可那天她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时候已经是八点三十分,距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间,我不能不问她为什么到那时才来,得到的回答让作为老师的我不知如何应答:“天在下雨呀。”这就是一个大学生心目中的时间观念、规则?作为老师的我听起来虽然心痛,但觉得真的应该反思!我在自己的工作计划上加了一条——主题班会:我看规则!

当我翻到智慧心经,看到“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写到1930年,作者的奶奶因为一窝鸡蛋孵化到最后两天时,母鸡却意外身亡,奶奶就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同时物色新的母鸡,但有四只性急的鸡仔在“继母”未到之前就破壳而出了。这四只第一眼认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就整天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而对“继母”感情淡薄。1935年的春天,一名奥地利小伙子洛伦兹偶尔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经过分析排除,推测出这是因为小鸡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洛伦兹将这一现象总结为“铭记现象”,并提出动物的行为模式理论。籍此,他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并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作者的奶奶在洛伦兹之前知道这个现象,但没有推广到所有的动物,也不能提出一整套理论,建立一门学科,所以尽管与诺贝尔奖如此接近,但仍无缘奖项。其实,不只是作者的奶奶有这样的遗憾,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当别人做到以后经常会听到这种声音:“想当初我也在弄的,这些我都知道,只不过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禁要问,那当初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我们是不是缺少了一种精神呢?面对我80后的学生,心中有太多的担心……

其实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修身养性中“等了整整一天”。这是一篇最普通不过的文章,通篇到尾,都由生活中最简单的语言组成,但其中的思想,却让作为老师和母亲的我想了许久许久……文中的主角是父子二人,儿子在外面出车祸后打电话给父亲的秘书(因为父亲的手机一直关机),要父亲马上去处理,父亲听到后脸色也变了:“人怎么样?”得到的回答:“人没事,只是追尾,车前保险杠断了。”父亲正要打电话,儿子的电话进来了,父亲问:“报警了吗?”“没有。”“跟车主协商了吗?”“没有。”“你在干什么?”“我在等你啊。你开车20分钟就能到。”父亲沉默两秒后突然挂了电话,并对秘书说:“他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留下一脸惊愕的秘书,晚上回到家,看到了客厅里失魂落魄、脸色阴沉的儿子,儿子的第一句话:“你还是我父亲吗?我等了你整整一天,你今天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吗?”“我是你父亲,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在办公室等你爷爷,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儿子呆了,忽然他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了头——爷爷,已经在十年前去世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也低下了头,这个父亲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位懂得爱的人:在学校,我尽己所能地帮我的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很多东西我都热心的代办了……我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囡囡别动,这个危险,妈妈来。我这是真的爱他们吗?对于晚辈,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放开紧牵着的手?还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用于成长的天空呢?

想分享的东西太多太多,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继续。这本书我建议大家也去借来看一看,几乎不会占用什么时间,因为这本书可以放在你有阅读欲望的任何地方:案头、餐桌、床头甚至卫生间……让我们在一个个的故事中领悟人生,面对我们的学生、孩子,放掉说教,让他们自己在领悟中成长!只有自己真正领悟到的东西,才能永远地打动一个人、改变一个人。把我们的感受和孩子分享,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都知道最幸福的人就是做一个有上进心的好人!

猜你喜欢

感悟理解成长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