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发展特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2009-03-25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

高 兵

[摘要] 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代表着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大学在学科门类宽广、基础学科强大、新兴学科充分发展的学科特征基础上,以优势学科先行快速发展体现当代大学的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应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优势学科先行、特色学科的快速发展,统筹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的关系,探索学科发展规律,加强学科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有特色、高水平的独特学科发展之路。

[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 学科建设 核心竞争力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对于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势力,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水平大学的特征和建设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演讲时所说:“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必须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学科发展的道路选择上,仍有需要厘定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独特的学科发展之路,以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快速发展。

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

高水平大学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大学因中国经济的崛起与社会的全面转型而获得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⒈经济的发展使得教育投入有了经济实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对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巨大需求,也为高等教育投入提供了厚实的基础,特别是国家通过“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技术推广中心的建设,优先发展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中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学,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高校要及时适应职能发展的演化,以经济建设为导向,在重视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对社会的支持与服务。

⒉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的教育质量与社会地位是各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增强,对社会资源的争夺,特别是来自政府、社会、企业的投入以及生源和就业、科技产业、社会服务的竞争,使得高等教育必须正视需求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科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促进办学渠道的多元化,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已成为现代大学办学制度设计的重要原则。

⒊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基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将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国家技术进步提供更多的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为目标,国家加大了对高水平大学的投入。

⒋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重视为现代大学发展提供机遇。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高水平大学要引领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以人才培养、科技驱动经济、带动产业升级、服务地方发展为目标,成为地方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库、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服务社会的先锋军。

⒌市场因素成为教育变革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建设创新经济,迫切需要高等院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要以市场驱动为目标,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院校的要求,开展以形成高新技术为目标的科技创新研究和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通过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分析预测社会未来潜在发展需求,培育新的社会需求。高校在成功地创造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就成功地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源动力。

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学科发展思路

高水平是现代大学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充分显现,有特色是现代大学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高校特色、竞争优势和学术声誉主要通过学科水平来体现。学科建设的实质是建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水平,具有竞争力、相互配套的学科群,即以有特色、高水平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潜力,配置好学科力量,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学科、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以其高水准的科研水平和先进的办学模式,确定学科发展的主导目标,体现特色学科的优势和综合学科的功能。

1.学科门类宽广,基础学科强大、新兴学科充分发展是高水平大学的学科特征。高校之间竞争的根本是学术水平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以学科的人才、资源、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提升科研实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学科比较优势获取社会认可,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明确学科条件和特点,特别是主干学科在国内外高校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保持特色及相对独立性,改造传统学科,发展基础学科,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一流的学科群体。

2.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系中,重点学科的层次和点数是地位、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象征,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的承接和社会声誉及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学科要在特色学科方向形成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推动学科整体发展和科技进步。

3.建设独特性、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范围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已成为高水平大学与时俱进,保持领先的战略决策。高校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发展方向,重点培植和和建设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学科,通过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4.建设高水平大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者不能偏废,“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将传授科技知识,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传授人文知识,发展学生对社会人际关系、物我关系的处理能力综合起来,达到真善美在学科层面的统一。

三、高校学科发展道路的艰难选择

大学永远存在着不断发展的学科的无限需求和学校提供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的学科发展是持续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科对于实验条件、学科队伍和经费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1.学科的水平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的。大学学科所需资源的增长永远满足不了学科自身发展增长的需求。大学发展的特殊时期往往表现为一个学科发展的目标超过学科自身发展的能力以取得迅速发展。

2.高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高校都存在着提高学术水平和优化学科结构的矛盾。要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定位决定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学科的渗透、交叉和融合的优先战略,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合理调配学科资源,实现学科间的协调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发展优势学科,通过特定学科的超常规发展,以形成高水平的基础学科和优势学科作为学校的特色,形成新的特色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采用立项——专家论证——审批——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的程序,使学科建设步人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3.优势学科加强和弱势学科改善是矛盾的统一体。学科重点建设是必要的、必然的,如没有重点建设,就不能迅速聚集优势学科进行快速发展,如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事实上降低了学校的学科优势。通过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确定学科发展重点,处理好标志性学科和学科基础建设之间的关系;整体优化和优势先行之间的关系;发展传统学科、加强基础学科和建设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办学水平和追求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

4.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发展应用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基础厚重、生机勃勃的学科体系。

四、以学科特色建设为主渠道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发展

自加压力、勇于拼搏是高水平大学获得率先、科学发展的灵魂,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是迅速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高校应始终围绕有特色、高水平来统筹学科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契合度,推动学科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学科,培育对区域发展有重大贡献度的重点学科,建设好行业的核心学科,其他学科围绕核心学科建立,培养有特色、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产生一批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科技成果,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特色。

1.优势特色。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抓好重点学科建设。高水平大学均具有自己的特色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是一所高校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标志性成果的主要阵地。大学的科学研究已成为国家基础科研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国家通过如863计划和973计划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985优势学科创新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技术开发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创新模式实验区等学科平台,推动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水平大学就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特色优势学科为核心,走优势与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强调解决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及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凝炼重大科学问题,构建学科交叉、产学研互动、重大科学示范工程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推动学科整合,使之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带动学科整体水平上台阶。学科整合过程中要突出学科群和学科链建设,着力发展交叉学科和延伸学科;以重大科技攻关促进各学科交叉渗透以及综合提高,促进主干学科和基础、通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

2.地方特色。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学科特色,凸显学校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很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应是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学科要始终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这种联盟要克服以单项成果为纽带的传统合作模式,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纽带,综合政府的信息、政策优势,以全行业的改造创新、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志向,实现学科与市场、社会的对接,赢取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提高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面向市场的协调能力。

3.新兴特色。以形成学科新突破为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进行分层次学科建设,重点发展基础研究,大力发展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扶持应用研究,协调各学科均衡发展,集成创新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形成交叉新兴学科。

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要立足学校长远实施学科发展,形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体系,实现学科群的共时协同效应。以重点发展领域和现有优势学科为突破口,形成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进新技术产生和发展;加大学科的组织力度,扩大研究领域,使学科的多个方向都有亮点和特色并相互支持。

4.国际化特色。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在国际交流中的主导、主体地位,引进国外智力推动产学研发展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多元化程度沟通和融合的桥梁。要提高留学生在研究生规模中的比例,为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国际视野;通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项目及引进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寻求和海外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一系列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教师和研究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能力、研究世界最前沿科技课题的能力。

5.以学科特色为导向,体现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学科为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术团队,锻炼团结协作精神和科技攻关能力。以良好的学科团队和科研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和智能特征,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胆识和善于创新的个性。在科学研究方面,重点放在学术上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和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对国家或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有望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高原;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业创新精神、深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技术人才。

6.以学科管理推进体制创新,显现管理特色。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在一级学科范畴上完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通过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学术机构探索学术自由和大学管理的有效途径,使高水平大学的决策力、执行力、胜任力跟动车组一样随着科技需要,能迅速提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20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4-3-30.

[2]高汉运.高水平大学特征与建设策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09-111.

[3]姜明.以学科交叉为特色的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8-9.

[4]张安富涂娟娟.高水平大学在高等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地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4.

[5]周进.大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特殊矛盾[J].科技导报,2002(5):20-21.

[6]潘懋元,车如山.特色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4):33-35 .

[7]李军权,徐佐君.高校如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J].前沿探索,2007(2):28-29.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