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175米蓄水线

2009-03-24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蓄水三峡工程三峡库区

从2008年9月底起,三蛱大坝开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然而,这次莆水使得库区生态容量和地质结构都承受了最大的考验。试验性蓄水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175米,而是停止在172.78米……

175米蓄水线的背后

三峡工程兴建之前,长江三峡滩险流急,仅能通行1500吨级船队。据悉,当三峡水库水位进一步大幅提升至最终的175米水位时,航道平均宽度将大大扩展,三峡大坝至重庆港的航道成为坦途,通航条件更加改善。不只如此,2006年,三峡水库开始按三期蓄水位156米运行,以每6平米一度电计算,当蓄水位抬高到175米时,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增加的发电量显然不可小觑。

然而,175米蓄水线的背后,压力很大。

“上级要求,蓄水期间,不能死一个人!”从2008年9月底起,三峡大坝开始试验性蓄水至175米,生态容量和地质结构都将承受最大的考验。不能死一个人的死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传达,一直到最基层,让库区的各级官员绷紧了神经。

可是,三峡库区腹地最大的移民县重庆市云阳县,在蓄水不久即出现了5处新的滑坡带,最严重的是江口镇盛元村,涉及100多人,房子裂缝太厉害了,必须赶快搬迁。据重庆市政府最新发布的消息,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重庆库区的12个区县共出现土地灾害险情93处

11月22日,库区又发生了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湖北秭归发生4.1级地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次地震是否跟三峡蓄水有关,一直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但是,库区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却在蓄水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时如约而至。

这次试验性蓄水,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175米,而是停止在172.78米。

试验性蓄水足三峡库区生态和地质的第一次大考,但这仅仅是开始。重庆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里奥说:“长江库岸的稳定、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少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对于三峡库区输血式的投入,并没有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而结束,在新的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之前,库区范围内的每一宗环境事故都会成为敏感话题,生态建设的投入将会与日俱增。

灾害频仍

自从三峡大坝开始蓄水以来,搬家就成了,一些库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点。他们先是从老房子里搬了出来,到2008年6月,大坝将进行175米蓄水清库时,他们又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临时住点。

但如今,水面还没有达到175米,长江一级支流比如汤溪河边的房子,却已随着水位的上升不断裂缝。在没有取得新地质灾害点的治理以及居民搬迁费用前,地质局只好给村民们发卷尺,让他们每天去测量裂缝的宽度,有变化的马上打电话向上报告。

三期蓄水期间,库区一共出现了多少处新的地质灾害点?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提供了一组数据:除了已经完成治理的366个地质灾害点以外,目前还有511个搬迁避让项目正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适时搬迁、确保安全”的原则实施,共有80457人需要搬迁,其中已经完成了37051人。

据专家们的预测,蓄水期并不是地质灾害出现的高潮,到2009年4、5月份退水的时候,才是最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大部分裂缝和滑坡的确都是2008年5月份水面从150多米退回140多米时出现的,到2009年5月份,库区水面将从175米退到145米,新的地质灾害点大量出现将不可避免。

同时,让人警惕的是地震。就在蓄水任务刚刚完成10多天后的11月22日,库区腹地的湖北省秭归县就发生了4.1级地震,震中距三峡水利枢纽约29公里,三峡坝区有明显震感。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对此解释说:“水库蓄水后,河谷下的断层的水压增加了,加上地下水的渗漏,对断层的滑动起了润滑的作用。因此,库区会出现一些‘水库诱发地震(不是天然地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并且,断层滑动是局部的,震幅有限,对三峡大坝的结构安全不会构成威胁。

无底洞似的投入

小震幅的地震和小规模的滑坡真正威胁到的,其实是库区百姓的房屋和生命安全。因为地质灾害的缘故,仅云阳县已经搞了两次避让搬迁,一共搬了1万多人,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县里还专门成立了避让搬迁指挥部。

对于地质灾害治理的投入,如今看起来像个无底洞。目前,整个重庆市的地质灾害治理投人已经达到了77亿。但这些还都只是蓄水前专家们勘测过,已经立项了的。

虽然三峡工程开建之前,对于地质灾害问题也做过相当漫长的考察和评估,但是,对于治理的投入却相当有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及其相关文件表示,整个三峡工程400亿元移民投资总概算中,仅拿出6亿元,用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

可是,三峡大坝建成以来,随着越来越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不能死一个人的目标,中央政府的投入在不断追加。截至2006年的三期蓄水,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已经从最初6亿上升到近120亿。而每次的蓄水与退水,新出现的地质灾害点都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或者搬迁,这还不包括像秭归地震这样不可预期的灾后重建。刚刚发生的秭归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涉及12个乡镇的灾后重建无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是由地方政府解决,还是纳入三峡地质灾害治理?现在还不得而知。

对于面积巨大的三峡库区来说,地质灾害不断涌现,工程治理的模式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库区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但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因为库区大多是山高坡陡的地形,环境类的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要比其他地区高出四五倍。

意外可能还会发生

事实上,如果三峡正常蓄水175米,意料之外的事可能还会发生。2008年9月中旬启动的试验性蓄水,最终在距离水位175米仅差2.53米时暂停,有一个未预料的原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垃圾。

据重庆万州市清漂队长、人称“长江清漂王”的刘古军回忆,最早的垃圾在9月底就来到了他的地盘,而随着库区蓄水的逐渐升高,超出想象数量的垃圾让清漂人员错愕不已。

上游沿江的陆上垃圾被涨起的水托起来,顺着江就下来了。每天垃圾从江里捞出来就被大卡车拉走,卡车运得甚至没有人捞得快。而三峡库区仅万州清漂队有51条船,但是相比于顺江而下的垃圾来说,它们仍显得微不足道。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意外,事实上是因为上游绝大部分乡镇几乎都没有正规的处理设施,按照常规的处理办法,都先堆在长江沿岸。结果一旦下雨、蓄水、洪汛,这些上游的垃圾将“立即转手而下”。10月17日那天,垃圾一度被压在万州的河道里,冲不下去。

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长江中下游的“水危机”。三峡水库蓄水导致向长江中游的下泄流量减少,长江中游及支流水位持续下降,对长江航运及支流流域沿线用水造成了一定影响。据称,10月中下旬,长江中游的航道上每天都有船搁浅。

11月初,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通知要求,停止抬高三峡水库水位,结束本次试验性蓄水。三峡水库水位随即暂停于17238米。伴随三峡库区首次175米蓄水任务的中途暂停,以及随后水位的下降,垃圾满长江的状况终于得到了缓解。另据报道,大坝下游航道水深不足的情况也随之有了较大改善。

尽管这些仅仅是三峡工程动工16年来的一点小意外,并没有造成广泛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对于已经花费了上千亿元的三峡工程来讲,能否实现工程设计所要求的海拔175米的正常蓄水位,以及达成远洋海轮从上海直达重庆的通航愿景。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者而言,仍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蓄水三峡工程三峡库区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KD377:家用多功能灭火器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
庄辉:东经109.88 北纬31.09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