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消费的潜力与努力

2009-03-2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消费率储蓄率扩大内需

本刊评论员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陷于衰退,西方国家消费市场出现萧条景象,美国2008年四季度消费下降3.4%。对比起来,中国的消费市场依然兴旺,2008年全社会的消费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1.6%,剔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14.8%,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高出GDP 增长5.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增大。考虑到2008年两大主力板块“房市和车市”低迷的影响,去年消费整体较快增长的势头可谓难能可贵。今年一月份消费保持旺盛的势头,特别是汽车销售市场回暖明显,当月的销售量竟然超过了美国,成为当月世界的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消费市场依然增长,反映出人们的信心,也是政府和企业、商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恢复经济有赖于扩大内需,这是上下各方的共识。为了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在国家层面,国家出台了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家电下乡补贴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在地方层面,成都、杭州等城市发放消费券,南京等城市发放旅游券,有的城市准备推出国民休闲计划;在企业层面,广大商家更是八仙过海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春节市场的火爆,说明各级政府和广大商家出手的一系列信贷、税收、物价、利率、促销政策组合拳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不是权宜之计。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8%,是30年来的新低。近日,1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继续下降至6.6%。今年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8%增长率的关键在于内需而非外需。而扩大内需,在目前国内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现实情况下,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增强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是必由之路。

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消费潜力巨大。中国与美国,当前消费市场一盛一衰,折射出两国国民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对经济的影响。美国是个高消费、超前消费的国家,消费率2004年就达到85.5%,而中国2004年的消费率只有54.3%,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49%,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大大低于许多发展中大国。再看储蓄率,2008年美国的储蓄率一度降到负数,当经济出现衰退,资本市场走熊,美国人只能依照腰包状况来决定消费,美国的储蓄率一旦提高,也意味着消费率的降低,所以,短时间看美国的经济尚不容乐观。而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的37.5%增加到2007年的49.9%,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6.62万亿元,同比增长19.73%。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7.69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可见,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二元社会结构所带来的消费能力极不平衡问题。对于城市大多数人口而言,主要是解决人们敢于花钱问题;对于广大的农村和农村人口,他们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主要是提高收入解决农村人有钱花的问题。

如何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这是一篇多年来一直想做好却一直还没有做好的文章。提高消费率,就意味降低储蓄率,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是,扩大消费,可以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最终有利于增加全社会的总财富、总储蓄,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对当前和长远经济发展,其意义越来越清晰和重要。扩大消费,从宏观到中观以至于微观,目标是一致,但各个层面的作为和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央政府做些什么?中央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对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主要是解决如何增加收入、有钱花的问题,对收入稳定人群主要是解决后顾之忧、敢于花钱问题,还要应用好经济政策和杠杆引导好消费,等等。地方政府做些什么?地方政府主要是落实好既定政策,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抓好市场建设,采取创造性的措施,管好流通,繁荣市场,等等。企业做些什么?企业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成本,等等。商家做些什么?商家要增强服务功能,降低消费成本,创新消费模式,诚信经营,等等。消费者做些什么?消费者要看到国家发展的前景,要看到政府所做的努力,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消费观,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等等。

猜你喜欢

消费率储蓄率扩大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现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分项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的实证研究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