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与展望

2009-03-20刘劲哲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产业带深加工加工业

刘劲哲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成绩:科技攻关突飞猛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成长快速化,加工企业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专业化转变;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

关键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成就展望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绩斐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攻关突飞猛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科技攻关突飞猛进。我国成功构建并完善了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的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攻克了膜分离技术、物性修饰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冷榨技术、浓缩技术、冷链技术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冷却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苹果汁等一批名牌产品:一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玉米燃料酒精半絮凝酵母酒精发酵技术、高品质注射葡萄糖生产技术、乳制品专用大豆分离蛋白、注射型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异黄酮等研究方面、米糠稳定化技术和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研究方面、浓缩苹果生产技术及加工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方面、特色果品的贮藏技术方面、冷却肉和发酵肉研究方面、乳制品在转基因工程人乳铁蛋白、ESL奶(长货架期消毒奶)生产加工技术、益生菌分离鉴定及筛选、免疫乳产品开发和初乳活性因子分离技术研究等方面、五倍子在没食子酸高级酯类化合物新型脱水技术、没食子酸醛类衍生物新型催化剂和沉淀剂、没食子酸酮类衍生物还原保护技术,高纯没食子酸膜分离技术方面、松香松节油在五色松香及其酯类产品异构化技术、氢化技术,催化剂过滤器的加工技术方面均获得了技术突破。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了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储备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技术。现在,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成长快速化,加工企业规模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材料、橡胶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其中,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近期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开始的前几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仍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另外,产业成长快速化。到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4万多家,比上年增加9000多家;从业人数达22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占全部规模工业从业人员的21.84%;全年实现增加值2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3.75%。加工企业规模化。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中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全国共有龙头企业42000多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700多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2家。如双汇、得利斯、韩伟、金锣、皓月、雨润、德大、龙大、蒙牛、三元、伊利、三鹿、汇源、大成、华龙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目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并有效带动了同类或相关企业的发展。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三)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专业化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加工程度精深化、加工原料专用化、加工产品方便化和功能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日益明显。由于推广了一批成熟的高新科技成果,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在提取和利用农产品中的蛋白质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新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精细加工等技术上有突破,使得加工精深程度大大提高,产品结构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约为1.1:1。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养,出现了大量的专用加工品种。农业正从单纯食用农业向食用、饲用、工业用的“多元农业”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根据食品消费层次、消费时段和消费空间等方面的区分,有针对性的开发生产适应不同需求的产品,引领市场消费需求。质量标准体系正在得到完善,农产品及加工业质量检测体系不断健全,采用GMP、HACCP和IS09000族系的企业越来越多。

(四)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围绕本地优势和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

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中原地区牛羊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奶业加工产业带,环渤海湾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加工工业带,中南、西南地区柑橘加工产业带,沿海及重点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加工产业带,茶叶主产区优质茶叶加工产业带。很多地方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组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架构之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力量。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展望

不可否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前景依然看好。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5月11日下发《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从金融支持和财税扶持等方面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进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等。此前中央也曾多次提出要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财政与政策扶持,但均没有明确提出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因此可以预计此次政策扶持将包括优惠贷款、贴息等。鼓励农业深加工企业是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的关键,只有下游的生产顺畅,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收购力度。这方面的上市公司较多,如双汇发展、恒顺醋业等。

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后续可能会享受加工补贴、财政优惠等好处,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业上下游利润分配不均的矛盾。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助于完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从政策上来说,包括双汇发展在内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可能从中受益。另外,针对我国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低的情况,意见特别提到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扶持政策,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等。玉米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差,原因在于下游需求不旺,以及收购价格高,导致企业利润差,此前许多上市公司曾涉及玉米加工行业,但因为利润低而相继转产。意见的实施将对玉米深加工企业万向德农、荣华实业、丰原生化等产生积极影响,并且带动玉米种植从而使玉米种子企业受益。综合来看,此次八项措施目标更明确,强度也有所增加,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从证券市场来看,将引发市场对农业类上市公司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更多关注。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两大农业子行业仍然是粮食生产与流通及畜牧业。意见规定,在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方面,要加大补贴力度,预防“价贱伤农”,从而影响未来生产及供应;而对于农产品流通的促进。有助于农产品全国价格的形成,并更有利于判断农产品的供求情况。畜牧业方面,意见提出加大生产投入和市场调控,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畜牧行业周期性的低迷底部有望获得支撑,同时将稳定下游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和原料价格,下游乳制品及肉制品企业等将长期受益;此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对中牧股份等动物疫苗生产企业也将产生利好。

根据《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到“十一五”末,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将达到60%,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60%左右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IS09000、HACCP质量体系认证;农产品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从统计数据看,“十一五”规划前几年目标已经实现。我们深信,随着《意见》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

猜你喜欢

产业带深加工加工业
黑木耳的营业价值及深加工
深加工食品伤心脑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
江苏沿海产业带的共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