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集约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2009-03-20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集约化优势

王 琛 周 涛

摘要对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多地少、经济落后和“城乡二元分割”说进行了评析,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内在矛盾。因此,要以各种合作社和专业化组织,把数以亿计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势单力薄的小农经济联合起来与大市场相对接,通过发展现代大农业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关键词三农问题;集约化;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370-02

近年来,“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此,不少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不少有见地的政策建议。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影响比较大的分析建议主要是农村人多地少、经济落后和“城乡二元分割”说。持这种观点的人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大量转移农民,实行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国家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城乡统筹,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政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1流行观点存在的问题

1.1可行性受制约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每年只能提供800~900万个就业岗位,而城市里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青年人就达1千万人左右(大学生就业难就是一个证明),目前还有数千万失业者和下岗工人急待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极大地制约了近期内大规模转移农民的可能性。这一严峻的现实表明,在我国大量转移农民,改变农村人多地少,并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幅度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奠定土地资源条件,恐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单纯依靠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转移大量农民,将遇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大量农民就业的吸纳能力瓶颈的严重制约。

1.2扶持资金不足

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扶持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不仅取决于人们的美好愿望,更关键的是取决于国家到底有多大的实力,财政上到底能拿出多少钱来。温铁军等农业专家对此都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怀疑。比如张晓山最近就撰文指出,农村税费改革之前,政府和村社区组织通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三提”、“五统”及摊派等实际上从农民那里每年要收1 500~1 600亿元。税费改革以来,为了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各地因减免农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2003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05亿元,2004年510亿元,2005年因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取消农业税收,中央转移支付将达到664亿元,但乡镇、村两级财政缺口仍较大,乡镇、村两级自身财力匮乏和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不足的问题将凸显出来。因此,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大量转移支付来使农民增收致富,受到国家财力的制约。

1.3产业化道路中存在的障碍

虽然在近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中,确实有一些地区,如山东、内蒙等通过以公司加农户,龙头加龙尾,实行“订单农业”的方式使一部分农民受益。但同时大量公司整农户、坑农户、骗农户,使农民血本无归的事件也不断发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司与农户往往并未结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而是各自分离,具有独自利益的经济主体,在经济交往的利益博弈中,由于博弈力量的极不均衡,很难避免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利用其博弈中的优势侵害一家一户中力量薄弱的农民的利益,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更是资本的必然。当农业性的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时,会给农民。但获得平均社会利润时,它不找农民要钱,农民也不找它要钱。但是当企业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或者亏本的时候,它一定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因此,单纯依靠“公司+农户”,以龙头公司带动广大农民,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并使之致富,在现实经济中又由于公司与农民利益的不一致,而常常使农民成为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的最终承担者,而难以使广大农民致富。

2农业集约化经济的优势

2.1利用合作组织的集体力量与大市场对接

事实证明,统一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其价格比起单户的购买要便宜10%~30%,而且质量更有保证,而统一销售农副产品,其销售价格一般也要高许多,这一增一减可使农民增收不少。如果农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按照市场需求,统一进行生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如果农业集约化程度逐步由村到乡到县、市、省、乃至全国,形成像日本、韩国、法国、美国那样的全国性农业合作组织,农民与市场对接的力量将会更加强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可能更为容易,农民增收致富的可能性更大。

2.2农业集约化经济更有利于大农业的发展

所谓大农业不仅包括目前狭义的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还包括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业,有人称之为后农业。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现代农业发达国家都在(2~3)∶1的水平,而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在(0.3~0.4)∶1.0之间,其中西部地区仅为0.18∶1.00,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既是劣势,同时又蕴含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商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业,可以延长农副产品的增值链,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解决大量农民的转移与就业问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集中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业的聚集效应,促进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业,以及相应的城镇化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与规划,节省土地资源,减少污染扩散,也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如果通过集约化经济的方式,把有限的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集中起来,集腋成裘;加之国家政策和资金的相应扶持,甚至向银行贷款也因为成本降低、风险分散而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使农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流通销售业成为可能。

2.3农业集约化经济更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近年来许多农民基本上是只种地,不养地;加之过度施用化肥的掠夺性经营,导致土壤退化、地力下降、耕地质量普遍下降的状况比较严重,对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构成重大隐患。通过农业集约化,在国家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引导农民自觉自愿投工投劳,参与各种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政策课题。

2.4农业集约化经济更有利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银行的逐利性和与数以亿计的农民合作的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矛盾使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得不到较好地贯彻。如果通过集约化的方式,将无数的农民集合为若干较大的实体,国家通过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合作,肯定会大大减少信息量的收集、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执行链条和环节、减少各种漏出量、分散和降低风险,如果再辅之以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则有可能扭转这种局面。

3集约化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3.1集约化在国外的发展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情况看,集约化的各类合作社是各国农民最欢迎的组织方式。如美国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在美国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农场主有能力直接进入市场,或在期货市场交易或同大谷物商交易,而更多的中小规模的农场主则是通过同合作社合作进入市场。为使农场主生产的谷物能够顺畅地进入市场,美国采取了扶持农民自愿组建农业合作社的方式,以此拉进了农民和市场的距离,农民能够就近得到服务;同时,众多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谈判力度,更加接近市场;通过聘用职业经理人,提高了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实现专业化。目前美国的农场主80%以上都自愿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由合作社营销的奶制品的市场份额占85%,谷物和花生占到42%以上。在欧共体合作社发展更为普及。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国,其农业生产体系的基层即农业合作社。

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农业集约化也搞得有声有色。巴西总统卢拉强调,农业集约化经济是中小农民的唯一出路,并将集约化确定为农业发展战略。巴西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社会组织程度。合作社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将逐步在缩小两极分化、增加就业、保护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2我国发展集约化的实践

事实上,我国农民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也在不断摸索、创新、奋斗,进行着以新的农业集约化道路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艰苦而伟大的实践,最为突出的有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和刘庄,近年来出现的吉林四平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以及吉林、河南、湖南等产粮大省、重庆等地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探索。据人大代表秦池江等讲,目前我国已出现18种类型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多达16万多家,覆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科技等诸多领域,加入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比一般农民要高出10%~40%,对农民有极强的吸引力,农民热情很高。他认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亿万农民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伟大创举之后又一新型的历史性创造,也是我国农民从个体经济状态走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做出重大贡献。但目前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一种松散的自发状态,难以确立稳定的内部经济关系,权利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增收仅靠减免税收是有限的,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才是根本。

3.3发展集约化的建议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通过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以集约化的各种合作社和专业化组织,把数以亿计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的、势单力薄的小农经济联合起来与大市场相对接,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相关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相应的小城镇建设,延长农副产品的加工和价值增值链,向市场要效益,向农业结构调整、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转移农民要效益,向农业科技推广要效益。同时,国家通过政策、资金、保险、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构建起真正的现代大农业。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大多数农村还是要依靠当地的党政组织,尤其是具有大公无私思想的乡村领导带领农民搞农业集约化。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收的契机,改造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乡村民主制度及治理结构,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广大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走集约化经济的道路,共同富裕。

4参考文献

[1] 加贝青年.合作社运动是世界潮流[EB/OL].(2004-09-16).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0409/526.html.

[2] 赵昌文,NIGEL SWAIN.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绍光.美国“进步时代”的启示[J].书摘,2004(2):51-5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 王守员,许可,邢增艺.尤努斯模式并非中国“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道[J].新金融,2009(8):62-63.

[6] 韩芳德.欠发达地区“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8):10,6.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集约化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审计策略优化
画与话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智能路由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
陇原渔夫
第二优势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