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

2009-03-20于景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河蟹养殖技术无公害

于景海

摘要: 根据泉塘镇养殖实践总结出的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包括蟹池选择与清整、种草移螺、放养蟹种、饵料投喂、日常水质调节、蟹病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当地河蟹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26-0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广袤的湖泊水库中,历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味被奉为席上之珍。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徽省无为县泉塘镇,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河蟹的人工挖田养殖,迄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养殖规模逐渐由零星分散的粗放饲养发展到规模集中的集约化精养,养殖观点也由“大养蟹”不断向“养大蟹”转变。目前,全镇总养殖面积2 200hm2,年产成蟹近3 000t,其养殖基地于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创建的100个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区之一,同年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笔者根据泉塘镇养殖实践总结出以“活水、种草、移螺、优苗”为主要的内容的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1蟹池选择与清整

蟹池应选择靠近优质水源且给排水方便的地方,给排水渠道应单独设置,互不循环,蟹池面积一般在0.33hm2左右,形状以长方形,长宽比3∶1为佳。蟹池四周距埂1m处开挖环沟,沟宽2m,沟渠0.6~0.8m(相对池底而言),面积大一点的蟹池还应视情况开挖“井”字形沟。开挖底沟可使螃蟹在夏天高温时潜入沟底避暑,一般埂高1.0~1.2m,池底淤泥厚10cm,池埂坡比1∶3,可防河蟹打洞逃窜。蟹池挖好后或河蟹起捕后要对蟹池进行清整,清整时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铲除杂草,加固池埂,布置维修防逃设施,并对池面进行2周左右的冻晒。在蟹苗投放前2周,进水10cm,用生石灰1 500~2 250kg/hm2化浆全池泼洒(包括埂面),老塘口可酌情增加750kg/hm2左右,在环沟等淤泥较多处可边泼洒边耙翻。清塘消毒可杀灭多种杂鱼、蛙类及有害生物,疏松土质,补充钙质,改善河蟹的生长栖息环境。生石灰的清塘消毒作用,其他化学药品无法替代,为首选产品。

2种草移螺

蟹池种植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作饵料遮荫,也可作蜕壳时螃蟹的攀附物。标准的蟹池内沉水、进水、浮水类水草都应有分布,沉水类水草以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为佳,也可种植苦草,必要时可投撒少许水花生。蟹池清塘后,用轮叶黑藻、伊乐藻草秧600~750kg/hm2,以10~15株为1束插入泥中3~5cm,行、株距各1m,栽种于蟹池底面(环沟内不栽种)。为防幼蟹投放后进入摄食草芽,种草区域可用高50cm的尼龙网用竹棍固定后围住。为有利于水草生长,水草种植前,应施复合肥37.5kg/hm2作基肥,4~5月各追施1次复合肥15.0 kg/hm2。水草种植2个月后撤去网障,水草正式长成后若在蟹池的覆盖面积达不到70%,可从别处采集水草投撒。撒种水草时注意四周的环沟不能投植,以便于鱼蟹活动,同时避免影响水流。蟹种投放后可于清明前后一次性投放鲜活螺丝6.0~7.5t/hm2,既能为河蟹提供天然的活饵料,又能改善池塘底质,净化水质。

3放养蟹种

一般蟹池在消毒2周后即可投放蟹苗,蟹种放养时水位控制在50~60cm,蟹种投放应注意:一是蟹种规格不宜过大也不能太小,一般以160~240只/kg为佳;二是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以9 000~12 000万只/hm2为宜;三是苗种尽量选择当地土池培育的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蟹苗,为保证种质,可自选优质亲本到沿海繁育场跟踪繁殖再回到内地自育自养。蟹种要求来自同一水系,甲壳完整、肢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规格整齐,投放前先用池水浸2~3min,然后提出,如此重复3次,再用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3~5min。可在蟹池内套养鳜鱼。每年6月初,投放5cm左右的鳜鱼苗150条/hm2左右(可视蟹池内野杂鱼的多少酌情增减,但最多不超过225尾/hm2),无需其他任何投入,年终螃蟹起捕时可获0.5kg左右的鳜鱼105~135条/hm2,得净收入3 000元/hm2左右。

4饵料投喂

河蟹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投喂上应实行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以“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喂原则进行投喂。植物性饵料有:豆饼、玉米、小麦、土豆、南瓜以及各种水草;动物性饵料有野杂鱼、螺丝等。为了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在蟹苗刚入池的前3个月内,还应投喂适量的配合饵料。为提高豆类、瓜、麦类等植物性饵料的利用率和适口性,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对此类饵料在投喂前宜作熟化处理。

投饵时应遵循“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定时,即在养殖的前后2期因气温相对较低,河蟹摄食量少,可每天或隔天投喂1次,安排在傍晚进行,生长旺季可每天投喂1次;定量,日投饵量按3~4月份为蟹体重的1%,5~7月为6%~8%,9~10月为10%左右,也可视前日的摄食量来定,一般以没有剩余残饵为宜,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则宜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辅加熟玉米,以使其增膘促肥,提高商品蟹的规格和质量;定点,即沿埂边浅水区定点按“一”字形摊放,每间隔1m左右设一投饵点;定质,就是要做到青、粗、精饲料结合,使营养搭配合理,全年饵料中动物性饵料占45%,植物性饵料占35%,颗粒料占20%。要求饵料新鲜可口,严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

5日常水质调节

河蟹适宜生活在偏碱性的水体中,pH值在7.5~8.5为宜,自4月中旬起气温逐渐升高时至螃蟹起捕前20d,每隔20d左右向蟹池泼撒石灰1次,一般150kg/hm2左右,以调节池水酸碱度,使pH值维持在8.0左右。随着水温的增高,蟹池的水位也要逐渐抬高,5月上旬须保持水位0.8m左右,7月起保持水位1.0~1.2m,7~9月保持水位1.5m,一般每隔2~3d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天加换水1次,换水宜在清晨,池内外水温差不大时进行,加水时应一边加水,一边排水,以便形成微水流,待换水量至全池的1/3~2/3时即可。注意及时地捞除残杂腐败草及残剩饵料,防止败坏水质。

6蟹病防治

蟹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采取清塘消毒、种草移螺、本地苗种、优质水源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药物防治。可从4月开始,隔月用甲壳净泼洒1次,用量0.2~0.3g/m3,直至9月底;或从5月开始,每月用强氯精0.4~0.5g/m3或溴氯海因0.3g/m3加注新水后,全池泼洒1次,起捕前1个月停用;或从5月开始,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氟哌酸,每1kg饵料中添加1g,连喂5d,9月底停用;或河蟹大批蜕壳前3~4d投喂1次蜕壳素。发现河蟹患病,要对症用药治疗,在药物防治上应注意:一要对症;二要按量;三要注意用药安全,不使用违禁或高残留等药物;四要有耐心,一般用药后3~5d见效;五要外用和内服相互结合,必须做到双管齐下;六要做到先杀虫后灭菌消毒。

7参考文献

[1] 李应森,王武.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J].渔业现代化,2007(2):27-28,39.

[2] 马晓棠,孙彩霞,贾丽,等.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推广[J].现代农业,2005(1):17.

[3] 孙希德,铉立元,张绍莉,等.寒冷地区小水面河蟹养殖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4):43-44.

[4] 王旭.河蟹生态健康养殖中水草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40-242.

猜你喜欢

河蟹养殖技术无公害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小规模肉牛养殖技术措施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