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螟的发生及防治

2009-03-20王宏鸣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玉米螟防治措施

张 凤 王宏鸣 王 俏

摘要介绍了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和对玉米的危害症状,分析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玉米螟的有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螟;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发生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87-01

经植保部门调查,2008年玉米螟因2007年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如辽北地区、通辽东部地区等,加之暖冬,越冬虫口量大,6月气温较高,中下旬雨量适中,有利于幼虫化蛹、羽化、产卵、卵的孵化,预计2009年玉米螟比正常年份偏重发生。为了促进玉米螟的防治,减少农业损失,现将其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生活习性

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中越冬。翌春即在茎秆内化蛹。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2d产卵,玉米螟产卵对植株高度和部位有选择性,在50cm以上的植株上产卵最多,产卵部分大都在玉米叶片背面靠中脉处。幼虫孵化后,最初仍聚集在原处,咬食卵壳。1h后爬行分散,一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为害。从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即以这种方式分散到许多植株上,造成受害植株较集中的现象。

2危害症状

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蚀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玉米抽穗后钻蛀茎秆,至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外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制损霉烂、品质下降,严重时减产10%~30%。

3发生因素

3.1虫口基数

上一代虫口基数的多少是影响玉米螟为害轻重的重要因素。虫口基数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危害。

3.2温湿度

玉米螟适于高温高温条件下生长发育。各个虫态生长发育的适温在16~30℃相对湿度为60%以上。玉米螟主要发生在6~9月,温湿度适宜。

3.3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不同,被害差异很大。玉米组织中存在一种抗螟物质丁布,成虫将卵产于丁布含量高的玉米品种上,其孵化的幼虫死亡率高。另外,某些品种玉米的组织形态,可避免成虫产卵而减轻危害,如叶面茎秆的毛长而密,则螟害很轻。

4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虫品种。二是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即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如沤肥、用作饲料、燃料等,可消灭虫源、减轻1代螟虫危害。三是因地制宜进行耕作改制。四是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利用玉米螟成虫喜欢选择高大茂密玉米田产卵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种植早播玉米或谷子,诱集玉米螟成虫产卵,然后集中防治,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2物理防治

大面积推广黑光灯诱杀,安装200W或400W高压汞灯,每盏灯有效防治面积一般在3~5hm2。还可设置捕虫水池,修建直径1.2m、高12cm水池,水池下留一小放水孔,诱杀成虫。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3生物防治

一是放赤眼蜂治卵。根据各地不同情况,田间调查玉米螟产卵累计百株1~2块时是第1次放蜂适期。提前9~10d加温蜂卡,使赤眼蜂在田间出蜂恰好与玉米螟在田间早期产卵相遇,一般释放15~30万头/hm2,分2次释放。第1次放15万头优质壮蜂,将蜂卡卵面朝外,在玉米中上部叶背用竹签别好。第1次放蜂5~7d后放第2次蜂。注意放蜂地块不能施化学药剂,雨大风急时不可放蜂。放蜂前要注意检查蜂的发育进度,掌握在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蜂卵产在螟卵粒内寄生,从而不能孵出玉米螟幼虫。二是用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乳剂防治玉米螟幼虫。用苏云金杆菌乳剂3.75 L/hm2对水375kg晴天叶面喷雾。如玉米连片面积较大可在晴天用飞机喷药,每架次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00L对水900L,平均37.5L/hm2,每天可防治近667hm2。三是白僵菌封垛或丢心法。将白僵菌稀释200~300倍液于5月下旬喷施到玉米秸秆的垛上做全面封闭,使玉米螟若虫感染僵化死亡。或用白僵菌3.25~3.00kg/hm2加细沙或细炉灰45~60kg/hm2制成菌沙。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逐棵丢心,时间约在每年6月下旬。

4.4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封垛。封垛的目的是将玉米螟消灭在化蛹羽化之前,消灭虫源。具体时间为每年5月下旬进行。用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施于玉米秸秆的垛上做全面封闭即可。注意施药10d后玉米秸方可做饲料。二是颗粒剂防治。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防治适期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在玉米的心叶末期即玉米大喇叭口期投药。用40%西维因悬浮液1.5 L/hm2拌45~60kg细沙,或用杀螟灵1号颗粒剂3.75kg/hm2对细沙75kg拌匀或用3.5%菊磷颗粒剂5.25

kg/hm2对细沙45~60kg,或用甲拌磷颗粒剂30.0~37.5 kg/hm2或呋喃丹颗粒1.5kg/hm2对细沙30~45kg于6月下旬至7月初投入到玉米心叶内进行防治。投药时,用易拉罐等将底部打出适量小孔做成散药器,将颗粒剂装入,逐株投进玉米心叶中。将隐藏在心叶中的玉米螟幼虫杀死。施药时不要大把扬,要每株必须投到玉米的心叶里,以保证防治效果。三是穗期药剂防治。用50%敌敌畏乳剂500g,对水500~600L,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L药液一般可灌雌穗360个,注意距离高粱地远一些,因为高粱对敌敌畏较为敏感。

5参考文献

[1] 苏延宾.玉米螟危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12):124,126.

[2] 胡志凤,孙文鹏,孙雪,等.玉米螟的预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48-149.

[3] 张丽英.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72-74.

[4] 张学红.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07(5):16.

猜你喜欢

玉米螟防治措施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