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两优996水稻在修水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03-20胡高山方承章丁来保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胡高山 方承章 丁来保

摘要介绍了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3号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淮稻13号的主要栽培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淮稻1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44-01

淮稻13号原名“淮9862”,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遗传背景的中间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907。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1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85 kg/hm2,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2.1%,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054kg/hm2,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26.7%,比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9.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05.5kg/hm2,比对照扬辐粳8号增产5.4%。大面积生产一般产量9 7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11 250kg/hm2以上。

2特征特性

2.1农艺性状

淮稻13号为迟熟中粳类型,感光性与感温性中等,全生育期154d左右。株型集散适中,株高103~105cm,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性强。分蘖性中上等,长势旺盛。叶片长宽适中,厚而挺立,叶角较小,分布规则均匀,群体内通透性好,有效、高效叶面积比例高。叶色深绿,功能期长,成熟时仍有3片以上绿叶,生长整齐清秀,熟色熟相俱佳。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淮稻13号分蘖成穗率、颖花分化能力均较高,一般成穗300~33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20~160粒,结实率85%~90%,穗、粒数变幅较宽,相互间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千粒重29g左右。

2.2抗性及品质

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多年接种鉴定,白叶枯病为1~5级(9级制),穗颈瘟为3级。基腐病未见,稻曲病无或轻度发生,抗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籽粒饱满,壳薄粒亮。粒重高,米质优。据江苏省种子站2006年取样送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糙米率84.8%,精米率76.3%,整精米率73.3%,垩白率12%,垩白度1.3%,碱消值7.0,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82mm,透明度1级,综合评价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饭粒整齐,洁白晶莹,软硬适中。

3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

湿润秧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d左右,净秧板播量300 kg/hm2左右;旱育秧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秧龄40~45d,净秧板播量450kg/hm2左右。秧田施用纯氮225~300kg/hm2(磷钾配合)。湿润秧要施足基肥,1叶1心早施断奶肥,2叶1心重施长粗分蘖肥,同时可喷施适量多效唑,移栽前3~4d巧施起身肥,争取秧苗单株平均带蘖2个左右。旱育秧要抓好苗床培肥、药剂浸(拌)种、保湿齐苗、控水促根促蘖、防治病虫草害等环节,促使秧苗分蘖同步,生长蹲实清秀。

3.2合理密植

6月15日前后移栽最为适宜。移栽行距一般27~30cm,株距10~13cm,栽27万穴/hm2左右,每穴3~4苗,基本苗90~105万根/hm2(包括2叶1心以上大分蘖)。肥力水平偏低田行株距可适当缩小至25cm×13cm,保证30万穴/hm2左右,每穴4苗,基本苗105~120万根/hm2(包括2叶1心以上大分蘖)。

3.3田间管理

产量在9 750kg/hm2左右,一般需纯氮300kg/hm2左右(磷钾配合)。根据争足穗,攻大穗,保粒重的要求,应采用平衡促进法,基蘖肥与穗粒肥之比为5.5∶4.5为宜。穗粒肥要前后兼顾,在余叶3.5和1.5时各施尿素120kg/hm2左右。在水浆管理上要坚持浅水促蘖,在栽后18d左右,总茎蘖数达300万个/hm2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至分蘖末期,达到清水硬板,叶片挺拔,出现一黄。栽后28~30d,高峰苗达420万根/hm2左右,成穗率75%~80%。孕穗及扬花阶段,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成熟前7d断水,但不可过早,以利养根保叶,增粒增重。

3.4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病情虫情监测,及时指导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用毒死蜱等防治灰飞虱和稻蓟马。大田期可用井冈霉素、阿维菌素、毒死蜱和高氯菊酯等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喷药前田间应保持水层,药后保水3d以上,可显著提高施药质量,抽穗前后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1~2次,可确保丰产丰收。

4参考文献

[1] 胡祝祥,华荣.淮稻9号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3):85-86.

[2] 袁生堂,袁彩勇,文正怀.淮稻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5):39-40.

[3] 夏光宏,魏宝磊.机插淮稻9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41-142.

[4] 周有炎,沙安勤,王洁,等.淮稻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09(3):27-29.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