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季节香菇地栽生产技术

2009-03-17张铁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2期
关键词:刺孔菌袋菌棒

我国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人工栽培香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多数方法都有成本高、技术难掌握的缺点。

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的生产实践证明,与常规架式栽培模式相比,本文所介绍的地栽香菇生产技术,具有技术易掌握、管理简便、产量高、菇型圆整、菇肉厚、香气浓郁、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还有效解决了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季节不产鲜品香菇的问题,增加了菇农的收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一、选择场地建造菇棚

选择生态环境好、向阳、清洁、近水源(水质要纯净)、地势平坦、土质干燥、无污染源、偏沙性的田块。

1.搭建发菌棚

通常每一万个菌棒,占地120平方米。发菌棚内要求通风良好,光线不能过强,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发菌期间菌丝能正常生长。

2.搭建出菇棚

因反季节地栽香菇,出菇季节从5月初开始至11月结束,其间要经过炎热的夏季,所以,关键是要降低温度并保证遮荫效果显著。应搭建外层高架遮阳网的双层出菇棚,主要结构是:外层棚为遮荫棚,高度为3~3.5米,顶面用高密度遮阳网覆盖并用铁丝绷紧扎牢,防止风大扯破造成损失。其作用是防止太阳直射,为出菇棚创造一个光线弱、阴凉、通风良好的香菇生长环境。内层棚为出菇棚,出菇棚应建成南北朝向,要求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棚长50~60米,宽6米,高2米,搭成拱形塑料大棚为最佳,棚外要开排水沟,以防雨保湿。

二、选择菌种和接种时间

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优质、高产的耐高温型品种,平泉县选择的是武香1号、931两个高温型地栽香菇的主栽品种。通常在11月份开始制作栽培菌棒和接种,来年5月进棚下地出菇。

三、制作菌棒、灭菌及接种

1.培养料

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 所选用的麸皮要求无杂质、无霉变、无生虫、无板结的新鲜优质辅料,木屑最好选用阔叶硬杂木且粗细、新旧各半为宜。首先将木屑、麦麸、石膏充分混合在一起,再把糖融化于水中后,洒在混合料上搅拌均匀。加水量要根据木屑的干湿决定,搅拌好的配料含水量在55%~60%为宜。

2. 装袋

菌袋选用57×15×0.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菌袋。装料要紧实不松散,装好的料袋重1.5~2公斤为宜。装袋时间应控制在4~6小时内完成,防止搅拌后的散料放置时间过长酸败变质。菌袋口一定扎紧扎牢,装好后的料袋要检查有无破损和刺孔。发现刺孔可用胶带粘贴,破损严重的要更换菌袋,防止在以后的发菌过程中杂菌侵入造成菌棒污染。

3. 灭菌

装好的菌袋多采用常压高温蒸气灭菌,灭菌开始时用猛火加热4~6小时,使蒸锅内温度快速升至100℃后,稳火再保持15小时左右,停火焖锅2小时,达到灭菌要求。当锅内温度降至70℃左右时要趁热出锅,出锅后的菌袋单排码放在经过消毒的清洁、干燥、通风的棚、室内冷却。待温度降低后,用宽大塑料薄膜罩上,四周压严,密不透气。里面用气雾消毒盒点燃熏蒸6小时,再次进行杀菌消毒。菌袋内部料温降至25℃左右时为最佳接种温度。

4. 接种

为了发菌迅速,一般采用侧面四点打穴接种方式。接种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种人员动作要迅速熟练,尽量缩短接种时间,防止杂菌侵入造成污染。接种后的菌袋最好用等宽的薄膜进行分层覆盖(待菌丝长至5~6厘米时,再撤去覆盖薄膜养菌),可有效防止菌棒水分挥发过快和杂菌的入侵。

四、发菌期的管理

接种后的菌棒移至发菌棚,呈井字形排列码放进行发菌,发菌棚要保持干燥、清洁、暗光并定时通风。棚内温度控制在18~25℃、空气湿度60%~70%为宜;发菌期间根据菌丝生长状况,及时刺孔增氧。

刺孔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把握好时机。接种后当菌丝圈生长直径达到6~8厘米时,在接种孔向外2厘米处刺3~4个1厘米深的孔。第二次刺孔,要待接种孔周围菌丝生长至完全相连后,在菌丝外边缘向内2厘米处刺8~10个孔。第三次要待菌丝完全长满菌袋后,在菌袋上均匀刺20~30个深1.5~2厘米的孔。

刺孔后因菌丝生长加速,呼吸作用增强,自身散热量大,菌袋温度会高于室温2~3℃。这期间要注意通风降温,适当减少堆叠层数,控制室温在28℃以下,防止高温烧菌和烂筒现象发生。

菌丝长满菌袋后,进入转色阶段,此时局部会形成松软的瘤状物菌膜,并有浅黄色液体渗出。若黄液分泌过多,要及时除去,以免烂筒。转色期的适宜温度是20~25℃,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出菇率,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五、栽培期的管理

1.畦床整理

出菇棚内按南北走向做畦,畦床之间留50厘米通道。若经济状况允许,可在通道上安装微型喷淋设施,以利保湿降温。

2.畦面消毒

先用50%的辛硫磷乳液1000倍喷洒畦面后,再按15公斤/亩比例扬洒石灰粉,闷棚两天,以达消毒、杀虫、杀菌之功效。

3.覆土选用

覆土要选用保湿性能好、不易板结、无污染的沙壤土,过筛去掉碎石杂物,在烈日下曝晒两天(也可用1000倍的辛硫磷喷洒消毒)待用。

4. 菌袋入棚

4月底至 5月上旬,选择晴好天气,将菌袋运到棚内。用锋利刀片划开菌袋薄膜将其剥离,平排于畦面。用覆土把菌袋缝隙和两端填满塞严,菌袋表面3厘米不覆土,留其长菇。

5. 出菇管理

覆土后首先要喷大水一次,之后每天喷水三次。因天气日渐炎热,而此时夜间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中午喷水时间要略长于早晚两次,以利降温,并使棚内湿度保持在85%左右。经过4~5天的干湿交替和温差刺激进行催菇,菌棒即可长出菇蕾。为使菌棒多产优质菇,又不消耗过多养分,还要及时疏去多余菇蕾。随着幼菇的生长,要逐渐减少喷水次数,缩短喷水时间,且根据情况定时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促进幼菇健壮生长。当香菇长至7、8分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注意清理残存于菌棒上的菇脚,以免引起菌棒腐烂。

第一潮菇采收完毕后,停止喷水,进行1周左右的休菌。待菌棒含水量降低,表面菌皮变硬,采摘头茬菇留下的伤口恢复至红棕色,再喷大水一次,重复上面的出菇管理措施,准备出第二潮菇。

六、反季节地栽香菇人工催菇措施

香菇菌棒排畦覆土后,一般按照上述方法管理,菌棒便会正常出菇。对转色太深、菌皮过厚过硬、表面瘤状物过多的菌棒,需采取人工催菇措施。近傍晚时分,用塑料板或木板轻拍菌棒表面,拍打力度以菌棒充分震动而不变形为宜。拍打后再延用正常的出菇管理措施,直至菇蕾长出。

排畦后的菌棒表面不长菇,而从底部长菇,同时也直接影响相邻菌棒出现同样状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菌棒底部覆土不实,使新鲜空气进入。解决的方法是,取出菌棒,清除底部长出的香菇后放回原位,把菌棒之间和两端的缝隙用覆土填满,填不满的间隙用水冲实后再次填土即可。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局 张铁军

猜你喜欢

刺孔菌袋菌棒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固定菌袋插杆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胎侧刺孔在成型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