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井观天”和“望洋兴叹”

2009-03-17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09年12期
关键词:河伯夏虫井口

王 冠

小学生都读过《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坐井观天》是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的意思。这成语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底看天,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而是自己的见识少。

读了这个故事不由使人想起“井底之蛙”来,那可要比“坐井观天”早得多了。它出自于春秋时期庄子所著的《秋水》。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只青蛙,住在一口废井里,它只知道井底小小的一块地方,只看见井上小小的一块天空,根本不知道井外有多么大的世界。

来自东海的大鳖出现在井口上。青蛙便向它夸口说:“喂,你瞧我这儿多好!我可以自由地跳跃,可以安闲地坐在井壁的坎儿里休息。要想游泳,水很充足,可以浸没我的腿,浸到我的下巴;要想散步,也可以在软软的烂泥上舒服地踱来踱去。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小蝌蚪、小螃蟹,谁也比不上我!我简直逍遥自在,快乐无边。你何不下来玩玩,参观参观我这一汪大水呢?”

海鳖听了,倒真想下去看看,可是左脚还没有跨进井,右脚却已被井口搁住了。海鳖连忙后退了一步,然后对井蛙说:“朋友,你见过大海吗?其阔度何止千里?其深度何止千仞?大禹治水之时十年中有九年洪水,也没有使海水量增加;商汤之时八年中有七年旱灾,海水也没有减少。大海如此不受洪水和大旱的影响,由此看来还是住在东海里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惊呆了。

青蛙听了海鳖的话,一点也不懂。是啊,它没这个见识呀!同青蛙谈海如同和生活在夏天的虫子去谈冰雪的乐趣,它们是无法体会到的。这就叫做“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这句话也出自《庄子·秋水》。那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叫“望洋兴叹”。

秋天发大水,河水暴涨,许多小河里的水汇聚到黄河里来,黄河顿时变得格外宽阔,都看不见对岸的牛马了。于是黄河之神河伯沾沾自喜起来,以为自己是天下最了不起的了。他顺流东行,不觉来到了北海(渤海),向东一望,只见白浪连天,茫茫一片,哪里望得见边!这时河伯才感到惭愧异常了,抬起头来向北海之神海若叹道:“唉,我原先自以为了不起,现在看到你这样宽广难穷,才明白自己的骄傲实在毫无根据。我将永远被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见笑了。”

海若对河伯说:“住在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让它知道海是什么样的,这是因为它受着环境的限制;活在夏天的虫,不可能明白冰是什么东西,这是因为受着时令的限制。你现在离开你褊狭的河床,来看一看大海,觉悟到自己的幼稚可笑,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无数河流的水,不断地灌入大海,大海始终也不会满起来;大海里的水不断地向河流里输送,却也始终不见浅多少。不论春秋、旱涝,都没有影响。但是我从来没有因此而自高自大,我知道自己不过是广漠宇宙之间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可见,所谓四海之内的中原之地,从整个宇宙来看,不是好比一粒小米在大仓库里一样吗?河伯的认识真是比井蛙强多了。当然河伯的见识是在看见了大海后得到的,可井蛙只见过井口大的一块天而已,你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现在人们常用“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狭小的人;用“望洋兴叹”形容一种无能为力,怅惘无奈的心情;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来比喻对愚昧无知、眼光狭浅的人讲不通道理。这些典故对我们来说不是很有启发吗?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就有这样的认识,确实难能可贵。典故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自然是伟大的、无穷的,相比之下,个体是那么的渺小。自然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人只有深入自然去观察,才能增加知识,变未知为已知。另一方面它又警示人们,即使有了一点知识和本领,也要谦虚谨慎,切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免得贻笑大方。

猜你喜欢

河伯夏虫井口
小青蛙从井底爬出来啦
西江月·散步
夏虫亦可语冰
独家专访曹骏: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天原来那么大呀
大水沟·一只夏虫的吟唱
井口之蛙
井底之蛙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