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境中的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2009-03-16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1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梯田

卢 叶

·

世界文化遗产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沿线的伊富高省,由分布在4个市的5个梯田群组成,分别为基安干市(Kiangan)的Nagacadan梯田群、洪都安市(Hungdun)梯田群、梅奥瑶市(Mayoyao)梯田群以及巴纳维市(Banaue)的Bangaan和Batad梯田群组成。水稻梯田分布于海拔700米~1500米的高山区域,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眼,迄今已有2千年历史。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是可持续使用有限土地资源的典范,其耕作方式建立在传统知识技术基础上井不断演化,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有机进化的文化景观。代代相传的知识,神圣的传统和微妙的社会平衡使这里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表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征服和融合。然而由于诸多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它于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所在地伊富高省是科迪勒拉行政区的6省之一,面积251778公顷,由11个市组成,全省81.77%的面积坡度超过18度。根据修改版森林法,这些地区属公共森林、森林保护区或水域保护区,不适合农业耕种。因此有9省被划入土地使用受限区。伊富高省有数个小水域,由三条主要河流的支流组成,汇入马加特河。因为地理条件有限,两千年来当地上著部落伊富高人为了谋生在高纬度的陡峭山地上开垦出了水稻梯田,建立了由蓄水梯田、临时农田和森林构成的耕作体系。这体现了水域生态和梯田工程技术的结合,是人和向然的共同杰作。伊富商人最早是在靠近山沟的部分修建梯田,以后逐渐向高处修,并在坚硬的岩石了上凿出灌溉渠道,利用山顶流下的泉水和溪水灌溉梯田。由于山势陡峭不平,梯田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有0.25公顷,最小的4平方米左右。梯田的外壁大多用石块砌成,石壁最高的4米左右,最低的不到1米。一块块梯田根据山势造出,几乎每块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得到了利用。盘山台阶似的梯田层层升高,条条灌溉水渠自山顶蜿蜒而下,淙淙流水渗入梯状稻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也是菲律宾唯一未受殖民影响的文物古迹。自16世纪起,西班牙、美国和日本殖民带来的外来文明先后进入影响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地势险要,当地土著伊富高人成为菲律宾少数几个抵制了外来文化统治而保存了传统文化的部落之一,他们开凿修建的水稻梯田因而得以保存并发展至今。

在1995年12月德国柏林召开的第1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因为符合以下标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水稻梯田是群体可持续的和共有的主要粮食生产体系,建立在由高山引水的灌溉系统和石壁垒成的梯田基础上,此体系已有两千年历史;

●(iv)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发展阶段:水稻梯田是历史的见证,过去千百代人以群体形式共同耕作,创造了建立在可持续使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景观;

●(vi)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水稻梯田是人和自然和谐互动作用下的土地使用杰出范例,极具美感,但受到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威胁。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充分证明了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的突出普遍价值,同时它也是活态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是亚太地区第一个文化景观,是第一个列入有机进化类型的文化景观。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是有机进化的文化景观。它们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这种景观反映了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进化过程……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社会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密切交融中持续扮演着一种积极的社会角色,演变过程仍在其中,而同时,它又是历史演变发展的物证。”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肯定了此项提名提升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景观所具有的代表性。

问题和困境

然而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与人相关联的遗产地在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当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世界遗产地后,就具有了两重性。梯田一方面是祖辈传下来的土地,是传统的耕作谋生方式。是家族财产和粮食来源,承载着维系梯田生产发展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无形文化遗产,梯田的价值在于能生产尽可能多的粮食,其使用和保护主要在于土地拥有者和本地社区;另一方面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美学、人类学、生态学等诸多价值,为全世界共有,其保护和发展需遵循国际准则和做法,有外来干预和影响。加之是活态文化景观,水稻梯田面临着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

2001年世界遗产中心协同菲律宾政府组织和ICOMOS/IUCN(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专家开展了反应性监测考察,旨在确定遗产地面临的威胁并提出具体保护建议。根据此次考察结果,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25届会议上将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其原因是:1、尽管巴纳维水稻梯田责任组(Banaue Rice Terrace Task Force-BRTTF)和伊富高水稻梯田委员会(Ifugao Terraces Commission-ITC)为保护梯田做出了贡献,但BRTTF缺少政府的全力支持、足够的经费和更多地独立性以确保其工作能力;2、约有25%~30%的梯田被废弃,造成了梯田外壁的损坏。原因在于当地居民离开此区域,进而造成对灌溉系统维护的忽视。这种情况因生物物种(蚯蚓和蜗牛)的破坏而加剧;3、尽管制定了规划,但遗产地面临着无序发展的威胁;4、迄今为止,未能动员国际援助帮助这一地区;5、认识旅游业发展需求进展缓慢。例如连接遗产地之间和与马尼拉的道路仍旧不便。

上述原因概括了水稻梯田的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其根源有很多,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是其中之一。伊富高省至今是菲律宾最贫困的省份之一,90%的财政收入依靠国家税收分配,仅有10%来源于当地资源。2000年全年收入约为2亿比索,约合500万美金。全省69%的人口从事农业劳动,但一年粮食产量仅够普通家庭吃5个月。发展的需求很迫切,尤其是在改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引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挑战。种植水稻

收益很少,加之在当地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很多年轻人离开村庄来到城市,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因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维护梯田及灌溉系统。到2001年,已有25%~30%的梯田被废弃,这也是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另外因为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电站和大坝也对遗产地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其次外来宗教和外来干预也影响了传统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一方面是由于20世纪末基督教的传播,大部分区域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使本土文化拥有者管理社区日常事务和环境的传统角色被边缘化,改变了当地居民对其传统的认识,动摇了维系梯田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外来关注和干预让当地人对外界施加的限制措施形成了一种矛盾态度,伊富高的传统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关注和干预直接和间接地让梯田景观背负了社会压力、文化压力、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外来关注和干预已经改变了伊富高当地人对其传统价值的看法。当传统价值妨碍满足他们看得见的需要时,关注和干预让当地人对外界施加的限制措施形成了一种矛盾态度。另外长期的乱砍滥伐、气候变化和生物影响也对水稻梯田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上游的森林全部被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使下游水稻梯田复杂的灌溉体系受到很大的影响。最近几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科迪勒拉山区出现了干旱现象,影响了这里的农业。大蚯蚓等生物也是瓦解梯田的罪魁祸首。有记录显示,梯田过去从科迪勒拉山的东北部的卡加延河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奎松城,而现在只剩下3万公顷的梯田。

保护和管理措施

为了保护和管理水稻梯面,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4年2月18日成立伊富高水稻梯田委员会(Ifugao Terraces Commission-ITC),旨在负责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四个水稻梯田群的事务,后将其他地区的水稻梯田也包括在内。ITC主席是旅游部负责人,成员包括农业部、公共工程和公路部、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教育文化和体育部的秘书处代表,伊富高省国会议员,省长,9个相关市市长等人员。ITC于1994年10月颁布了六年总体发展和保护规划,并于当年12月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四个水稻梯田群制定了详细的三年总体规划。这两项规划于1995年9月2日被总统批准,3个月后科迪勒拉山水稻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3月4日成立的巴纳维水稻梯田责任组取代了伊富高水稻梯田委员会,职责与其相同,但工作经费减少,成员也有相应调整。

2001年ICOMOS/IUCN专家对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所做的反应性监测考察报告建议,从体制上加强对水稻梯田的管理并通过长期和短期的战略提供财政支持。报告认为,设置在伊富高省外的国家级管理机构对当地5处梯田群的需求和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并将当地直接管理梯田的居民排除在决策过程外。此外国家级的管理机构无法从国家政府和捐资单位获得可持续资金来协助执行管理。当地政治的变化不确保单一的管理机构能持续发挥作用。报告建议设立地方级管理机构以确保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及时性。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机构对于管理这样一个活态文化景观也许会更适合。

在报告建议的基础上,菲律宾政府于2002年2月11日取消了巴纳维水稻梯田责任组,其职能被移交至伊富高省政府。为了从资金上确保水稻梯田的保护,总统通过菲律宾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ulture and the Arts-NCCA)下拨了5千万比索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建立在各省与NCCA签订的协议备忘录基础上。为协调管理资金的使用,在省长办公室下设立了伊富高水稻梯田和文化遗产办公室(Ifugao Rice Terrace and Cultural Heritable Office- IRTCHO)。通过这笔资金和世界遗产基金的使用,制定了包含保护政策的《伊富高水稻梯田保护管理规划》(2003年~2012年)。

2005年5月~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001年IOMOS/IUCN专家所做的反应性监测考察报告建议的执行及遗产地内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了监测考察。在此次考察基础上,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方面要求菲律宾政府咨询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和其他咨询机构,对在遗产地范围内计划开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减少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另一方而建议菲律宾政府保证长期投入人力和财力来尽快实施《保护管理规划》,以确保遗产地的可持续性;同时要求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ICOMOS和IUCN展反应性监测考察,考察2001年和2005年检测报告建议的执行情况,并为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是否将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撤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设置基准。

根据第29届世界遗产委受会会议的决议,2006年4月18日~24开,世界遗产中心协同ICOMOS/IUCN专家再次进行了反应性监测考察,提出了如下保护建议:1、在省市级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确保有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实施《保护管理规划》;2、对应社区活动和传统价值体系制定分区和土地使用规划;3、制定旅游和基础建设管理规章以鼓励对梯田和当地社区有益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发展;4、在《保护管理规划》的目标基础上制定同家、省级、市级和村级资源战略和五年计划,首要任务是只常维护和加固梯田及其生命线——灌溉系统,以逆转梯田的崩塌趋势。此战略包括防止传统稻种消亡和保护稻种多样性的长期项目;5、建立恰当的发展控制手段来指导此地区的发展项目,包括指定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水稻梯田群及其辅助生态系统为“环境关键地区”,在这些地区开展发展项目需要做环境影响测评,文化遗产专家应加入其中;6、加强植树造林项目,选用尽可能多的本地树种类型来保护水稻梯田水域生态,防止在私人或公有水稻梯田水域引入外来物种。

然而2001年和2005年监测考察报告的建议执行缓慢,仍未设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执行《保护管理规划》,国家和省级政府都未能解决在世界遗产紧急援助基金下编制的《保护管理规划》中提出的问题。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建议菲律宾政府在2007年底前执行纠正性措施,以确保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并作出了将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继续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决定。

在200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议的基础上,伊富高省政府下令取消了伊富高水稻梯田和文化遗产办公室,改为伊富高文化遗产办公室(Ifugao Cultural Heritage

Office-ICHO)。ICHO旨在保护伊富高人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确保本土文化遗产和历史得到保护和保存,保证保护、促进、发展、传承当地文化和艺术的项目得以开展,包括在当地社区内传承无形文化遗产,鼓励从基层发展文化和艺术。

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肯定了设立伊富高文化遗产办公室的目标为保护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并注意到了菲律宾政府计划于2007年春季在Santo Tomas大学热带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研讨会来制定遗产地内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鼓励菲律宾政府执行纠正性措施,要求从财政上支持ICHO开始执行遗产地保护的主要指导性文件《保护管理规划》,要求菲律宾政府咨询世界遗产中心和ICOMOS准备包括原真性和完整性条件的突出普遍价值陈述草案,在2008年第32届大会上评审,并准备在突出普遍价值基础上预期的保护状态的陈述草案。还要求在2008年2月1日前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保护现状和第30届大会决议提出的纠正性措施执行情况的详细报告。然而,现有的保护工作还是没能将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从濒危世界遗产中除名。

为了配合世界遗产中心及协助菲律宾政府开展保护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于2003年~2004年开展了濒危世界遗产紧急技术援助项目,于2004年3月在菲律宾巴纳维召开了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技术合作项目利益相关者工作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对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的保护和管理。并与菲律宾唯一的保护梯田的非政府组织Save the Ifugao Terraces Movement(SITMO)合作,于2009年1月出版了《影响系列丛书——可持续旅游和菲律宾伊富高水稻梯田的保护》一书。

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32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意义的陈述,建议对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陈述/保护和管理的陈述的评价推迟到2009年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保护建议

作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方式,梯田不仅仅存在于菲律宾,也广泛存在于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带、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印度的阿萨姆山地和日本的山区。这些地区的梯田保护面临着很多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在保护梯田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与梯田相关的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发挥其对梯田保护的作用,不局限在保护梯田物质遗产本身及其灌溉系统。应了解梯田这一与人相关联的遗产的双重性,尊重梯田作为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和传统生计手段的角色,了解其拥有者和使用者的文化和习俗,保护维系梯田生产发展的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复兴代代相传的资源保护知识和做法。也应用国际标准进行保护和管理,采取适当的外来干预和影响。

此外应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旅游和基础建设管理规章用于鼓励以社区为基础的旅游发展,平衡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在遗产地内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充分听取相关专家的意义,将建设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保护体制上可多样化,将政府保护和民间保护结合起来,同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可在ICHO的基础上,在五个梯田群设立基层管理机构,ICHO发挥协调和管理作用。除政府机构保护外,可发挥专家、学者、当地社区、非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作用,使他们参与到管理、决策和保护中来。在《保护管理规划》基础上设立国家、省、市级战略规划,并出台相关实施细节和措施。

2009年是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被列入濒危遗产的第8年,其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在听取多方的意见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后审慎的开展,不仅保护水稻梯田本身,也能保存与这一传统农耕方式相关联的无形文化遗产,不仅由政府和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保护,更需要有当地社区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不仅是保护遗产和传承传统,更要平衡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梯田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山区修梯田》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