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年县推进水稻生产的主要模式

2009-03-16陶裕喜王春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陶裕喜 王春泉 丁 俊

摘要江西万年县在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发展万年优质米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转化方面,建立了2种在当地进行水稻生产技术推广的有效模式,包括“公司加农户,实行订单农业”的水稻生产模式和水稻产量技术承包制市场模式。

关键词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模式;江西万年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87-02

水稻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江西省万年县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万年贡米享誉全国,在我国东南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水稻生产是万年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虽然国家不断出台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万年县的水稻生产仍然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为此,在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探索、寻求促进万年县水稻生产的有效方法,成功地引进了“公司加农户,实行订单农业”和“水稻产量技术承包制”等模式,为促进万年县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公司加农户,实行订单农业”的水稻生产模式

万年县皇阳贡米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万年县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实施“万年贡米,绿色经济”的品牌战略,不仅企业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促进了万年县水稻的生产,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公司成功闯出了“科技作动力、利益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基地、农户协调发展。

1.1以新品种的开发带动,激发产业化的生命力

“好稻出好米”,搞好农业产业化首先必须进行品种优化,优质品种是主导产业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引进、更新、优化水稻品种,先后从江西水稻研究所等地引进了禾盛10号、外引7号、923、湘晚籼13号、新两优6号等品种,通过试种后向基地农户推广。公司与基地引种新品种的农户签订包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仅2008年公司与种植优质稻农户签订的订单面积达1万公顷之多。消除了种粮农户的后顾之忧,也保障企业生产的优质稻源。

1.2以优惠的政策推动,增强产业化的吸引力

在粮食收购方面,公司对签有订单的农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外引7号、湘晚籼13号、923等品种最低收购价2元/kg,禾盛10号、新两优6号等品种最低收购价为1.8元/kg。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同时公司对超额完成订单计划的农户实行奖励,根据调查,签订单种优质稻的比不签订单种普通杂交稻的农户增收1 350元/hm2,2008年订单面积为1万公顷,预计签订单的农户可增收1 350万元。

1.3抓示范点,推广、扩大产业化的辐射力

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稻源就必须建设一批优质稻基地。为了不断扩大优质稻基地,吸引更多的农户种植优质稻,该公司每引进一个新品种,都要进行试种试验,成功后再进行示范推广,降低了农户引种优质稻的风险,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种植优质稻的行列。除了万年县的上坊、梓埠、陈营、石镇、齐埠、裴梅、苏桥等乡镇的农户已与该公司签订种优质稻的订单,外周边县、区也有农户与该公司签订了种粮合同。

1.4以优质服务牵动,提高产业化的向心力

为了保障企业发展有足够的优质粮源,稳定种优质稻农户队伍,该公司不断强化、提高对基地和农户的服务,帮助种粮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产前:与农户鉴订合同,落实种植面积,向农户提供良种、传授种粮技术,2008该公司举办培训班12次,培训农民达2 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 000多份;产中:公司技术员与当地农技推广员一道深入田间地头,逐户进行技术指导,增强农户种优质稻的信心;产后:按年初签订的合同兑现优惠政策,优质优价,做到现收现兑,不打白条,确保增产增收,提供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2水稻产量技术承包制市场模式

“公司加农户,实行订单农业”的水稻生产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由于农民种粮的技术水平不高,心中没有底,对农技推广部门提供的技术又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们渴望新技术又担心用不好,挫伤了一部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限制了万年县水稻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又推出了水稻产量技术承包推广模式。

2.1签订合同,明确职责,消除顾虑

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被承包者(农户——甲方)和承包者(农技人员——乙方)的责、权、利,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消除农民的顾虑。首先由乙方对包产的所有稻田进行考察,了解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承包方案,确定栽培品种、生产用肥、生产技术规程和最低产量标准,经甲方认可后双方签订 协议。合同规定:①职责:乙方负责水稻生产全过程(自育秧至收割)的技术指导并担保水稻产量达到合同规定的相应数量,并在产前制定出《水稻生产管理方案》和《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给甲方;甲方必须按照乙方制订的管理方案和技术要点从事栽培管理,否则出现减产责任概由甲方负责。②奖惩:根据不同田块、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栽培季节签订包产基数。若承包田块的单产未达到承包基数,乙方向甲方支付赔偿金2 000元(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除外);如果承包田块的单产超过承包基数,则按每增产300kg/hm2甲方支付乙方酬金120~135元/hm2;超基数的数量不足300kg/hm2则不支付酬金。③测产:由甲乙双方随机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的测产面积为1.78m2,计算平均产量(遭遇自然灾害的田块不纳入测产范围);测产样品质量要求:含水量15%以下,杂质1%以下。

2.2手把手的传授,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包产技术承包实施,为了保证包产基数能够实现,提高农民对科技种田的信心,农技人员经常下乡登门上户,面对面地传授技术,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田间诊断、对症下药,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通过农技人员的努力,不仅使水稻产量技术承包制模式取得了成功,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

2.3带动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包产技术承包合同的签订,消除了农民对农业技术、品种的心理疙瘩,只要是农技人员推介的新水稻品种、新农药、新化肥农民们都敢放心的使用。通过包产技术承包模式,万年县农技部门在河东村委会成功地引进推广了禾盛10号、外引7号、新两优6号以及923等水稻新品种和精克草星除草剂与BB肥混施作面肥、除草剂丁苄与BB肥混施作追肥等生产技术。

2.4存在的问题

2.4.1农业科技人员少。由于实行包产技术承包的农技人员必须深入到每个农户家庭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量极大;而农技人员数量有限,尤其是富有经验的农技人员更少,没有经验的又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至今这种推广模式的应用范围较小。

2.4.2农业技术难以落实到位。由于大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较少,到了“双抢”季节,因天气炎热,劳动强度大,请帮工难,请来的帮工为了少拔秧,多栽田,两头打折扣。一是栽插的基本苗数少(每兜只有1根苗);二是稀插,行、株距达到33cm以上,给包产者增产带来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承包者的积极性。

3参考文献

[1] 张巴克.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战略选择[J].江西农业学报,2006(6):173-175.

[2] 许无惧,张家瑞,程相国.农业推广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