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北部地区玉米高产栽培途径探索

2009-03-16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杂交种籽粒玉米

耿 巍

摘要根据辽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种植玉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增产潜力。加强多抗性、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搞好品种区划,改革种植形式、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确保全苗,适时

辽北地区总面积1.69万平方千米,自然构成为“四山一水五分田”,有耕地面积640万公顷,地处松辽平原,土质肥沃,气候条件适合玉米生长发育,是辽宁省玉米主产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前景

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3位。总产量次于小麦,居第2位。近年来,亚洲和美洲的玉米面积有增长趋势,东欧各国保持相对稳定。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10.5亿公顷左右,平均产量为3 750kg/hm2,其中高产国家意大利玉米产量为7 125kg/hm2,美国为6 855 kg/hm2,世界玉米产最高记录为22 105kg/hm2,这说明玉米增产潜力很大。据各国科学家推算,到2008年世界玉米平均产量将达到5 250kg/hm2,美国玉米产量可达到11 100kg/hm2,世界玉米高产记录将超过30 000kg/hm2

据统计,辽北地区1990年玉米产量为7 050kg/hm2,到2000年平均达到了9 150kg/hm2,相当于世界玉米平均单产的1.6倍,接近于高产国家美国的单产水平。

2增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推广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玉米增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除继续提高产量外,提高玉米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普通玉米籽粒中,淀粉、粗蛋白、赖氨酸、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经过选择可以培育出适合食用、饲用和加工业不同用途的优质玉米杂交种。

为了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在杂交种选育过程中,除注意双亲自交系的配合力外,还必须注意双亲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是否适应日益改善的栽培条件,能否耐密植和最大效率的利用光能。2000年以前辽北地区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种多属于高秆、大穗型、叶片宽大平展、下垂、叶面积系数3.0~3.5左右。据研究,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玉米充分利用光能的最大叶面积系数为3.5~4.0。为此,应该选育中秆、中型穗、株型好的杂交种,使玉米种植密度由目前的4.50~5.25万株/hm2,达到6万株/hm2以上,叶面积系数得到3.5~4.0以上。

目前,育种业普遍认为的理想型育种目标是株型紧凑、耐密植、叶面积指数达到4.0~4.5以上。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莫克和波尔斯提出在高肥、密植、窄行距条件下,理想型玉米应该是:果穗以上叶片直立、果穗下部叶片平展的光和效率最大,光合产物运转到籽粒的效率高,叶片衰老缓慢,雌穗吐丝早而集中,散粉和吐丝协调一致,籽粒灌浆期长。近10多年来,铁岭市农科院推广的铁单8、9、10、15、18等品种就逐渐向这一目标靠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搞好品种区划,适地适种

3.1辽北温和半湿润平原丘陵区

包括铁岭、开原、昌图、法库4个县和铁法市、清河和银州3个区的平原丘陵区,生育区≥10℃的活动积温3 000~3 200℃,降雨量500~700mm,日照1 415~1 526h,无霜期为145~155d。这一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质肥沃,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是玉米高产区,以栽培中晚熟品种为主。

3.2东北部冷凉湿润中高山区

包括西丰县、开原和铁岭东部山区,生育区≥10℃的活动积温2 800~3 100℃,降雨量579~628mm,日照1 415~1 450h,无霜期为127~140d。这一地区土壤肥力高,雨水较多,日照时数少,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光照条件差,但基本上能满足玉米对热量、水分、光照的需要,是玉米中产区,应选用中熟玉米杂交种为主栽品种,防止低温冷害,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3.3西北部温和半干旱低山丘陵区

包括康平、法库西部、昌图西北部,生育区≥10℃的活动积温3 000~3 100℃,降雨量450~550mm,日照1 550~1 610h,无霜期146~159d。这一地区春季干旱,风沙较大,但日照和热量条件较好,因为常常受春旱、风沙、盐碱和秋吊的威胁,是玉米低产区。应以抗旱抗盐碱的中熟品种为主。这个地区应在增肥改土、推广抗旱栽培技术方面下功夫,提高玉米产量。

4改革种植形式,合理密植

辽北地区玉米种植形式以清种为主,也有米麦和米豆间种等。米麦和米豆间种可以适当增加玉米行株数,使间种玉米混合面积株数与同品种清种株数相同或略有增加。这样提高了玉米群体内光照强度和日平均温度,有利于玉米行间通风,补充二氧化碳,玉米不会减产,还收获了一定数量的小麦和大豆等,从而提高了农民收益。

5增施农肥,巧施化肥

玉米具有需肥量多和吸肥时间长的特性,所以种玉米还是采用底肥、种肥、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较好。玉米生育过程中需氮量大,一般土壤中含氮量低,合理施用速效氮肥,玉米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农民普遍重视施用化肥,农肥施用量很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质不良,化肥施用量

(下转第176页)

(上接第174页)

增加,玉米增产不显著。因此,在有条件情况下,还要提倡施用优质农肥,配合化肥施用,培肥土壤,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分解释放养分,满足玉米生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要。

6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辽北地区春雨少,春风大,土壤易失墒,播种晚很难全苗,太早播种又易粉种也很危险。因此,掌握好耕层土壤温度和墒情变化规律,适时早播是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关键。4月15日至5月1日为顶浆期,要抓紧时间抢墒播种。个别山地冷凉地区可以适当晚播,但也不宜超过5月1日。

7玉米隔行去雄与适当晚收能增产

玉米隔行去雄是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玉米去雄能节省穗对养分的消耗。抽雄初期是雄穗吸收养分的高峰期,这时去雄起到拔雄助雌作用,一般可提早吐丝2~3d,既增加结实率促进早熟,又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同时又有防止玉米螟和蚜虫的效果,茎粗有所增加,增强抗倒伏能力。据调查,隔行去雄可以增产5%~10%。

据调查,辽北地区玉米收获期延迟到10月上旬增产效果显著。辽北地区推广种植中晚熟杂交种为主,9月末10初才能达到生理成熟,有时9月末遭受秋霜危害,但轻霜过后,气温又回升,受霜害轻的叶片,还能恢复光合作用功能,继续合成和向籽粒中运转营养物质,就是遭霜冻叶片枯死,早期储藏在茎秆中和叶鞘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根部的碳水化合物,还能继续向籽粒中运转,这就是后熟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广大农民都要适当晚收,这样既不需要增加投入,又能增加产量。

辽北地区属北方春玉米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汽车用酒精燃料的增加,对玉米的饲用和工业用途将更加广泛,需求量还会有所增大。因此,广大农民朋友种植好玉米一定会有一个更广阔前景,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好对路的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采用底肥、种肥和追肥的施肥方法,适当晚收就会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8参考文献

[1] 陈广丰.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8(6): 32-34.

猜你喜欢

杂交种籽粒玉米
收玉米啦!
撒落成星星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玉米新品种沈海40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籽粒碳代谢的影响
探析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2016年玉米籽粒收获机市场潜力大
职高生物课中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