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08年来安县小麦新品种示范试验

2009-03-16张奋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张奋勇

摘要2007~2008年来安县小麦新品种示范试验表明,扬麦97-65、扬麦16可大面积推广,镇麦168、扬辐麦4号可进一步示范推广,豫麦158适宜在来安县中北部丘陵山区种植,代号18则需要进一步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安徽来安

中图分类号S512.1.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33-01

为了选择适应来安县推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秋种笔者安排了部分小麦新品种进行示范,以进一步了解其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摸索配套栽培技术,评价推广价值,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示范基本情况

本次示范品种计6个,分别是:扬麦97-65、扬麦16、扬辐麦4号、代号18、镇麦168,均由来安喜洋洋种业提供;豫麦158,由来安神农大丰种业提供。示范面积1.3hm2,除扬辐麦4号533.6m2之外,其他品种均在0.2hm2以上。示范地点位于雷官—大英公路旁(县级公路),系大英镇广洋村花桥组,土壤肥沃,属马肝土偏砂性,水利条件好,地面平整,前茬水稻。

2栽培技术

2.1播种时间及播量

示范片于2007年10月24日统一播种,豫麦158播150kg/hm2,镇麦168播187.5kg/hm2,扬麦97-65等其他4个品种播225kg/hm2。机械旋耕,人工撒播,人工开沟,墒宽3.3m左右。播后降1次小雨,出苗整齐。

2.2施肥

示范片基肥施45%高浓度复合肥(N∶P∶K为15∶15∶15)375.0kg/hm2、尿素112.5kg/hm2,播种前一次施下。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遇到罕见特大雪灾,灾后追返青肥,施尿素75kg/hm2;拨节后追施尿素187.5kg/hm2。

2.3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出苗后,田间杂草较多,用麦草星化学除草,冬前未进行病虫防治。4月19日普治1次赤霉病。因冬季雪灾较重,麦田虫害较轻,未进行其他病虫害防治。

3生长期天气情况

示范片播种后气候正常,冬季气温偏高,进入2008年1月下旬,气温开始陡降,1月下旬至2月上旬降大到暴雪,田间积雪量厚达40cm以上,是历史上罕见特大雪灾。由于下雪之前先下中雨,土壤湿润,冻害较轻,加上灾后管理及时,春季气候适宜,病虫害发生轻,所以大灾之年小麦产量未受太大影响。

4示范结果

4.1产量

2008年5月21日组织测产,如表1所示,扬麦97-65单产水平最高,为7 643.6kg/hm2;其次为扬麦16,产量为7 486.8 kg/hm2,豫麦158产量为7 439.6kg/hm2,扬辐麦4号产量为7 429.4 kg/hm2,镇麦168产量为7 351.7kg/hm2,代号18产量为7 333.8kg/hm2。6个小麦新品种产量均超过7 000kg/hm2,表现较好。

4.2单株分蘖成穗

豫麦158分蘖力强,单株分蘖成穗4.03个,穗数749.4万穗/hm2;镇麦168单株分蘖成穗3.3个;其他品种单株分蘖成穗均在2.5个左右。

4.3抗倒性

示范品种均未见大面积倒伏,但代号18、镇麦168植株较高,分别为82.2cm、77.1cm,田间出现零星倒伏;豫麦158株高最低,仅为68.0cm,抗倒能力最强。

4.4抗病性

由表2可知,示范品种小麦纹枯病均有发生,最重的是豫麦158;其次为扬麦16、扬麦97-65、代号18;发病较轻的是镇麦168、扬辐麦4号。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程度差异大,扬麦16、扬麦97-65、代号18中等发生,镇麦168、豫麦158未发生。小麦赤霉病豫麦158中等发生,可能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不利于该病发生。

5品种综述及推广建议

扬麦97-65综合表现较好,单产水平高,适应性广,建议大面积推广;扬麦16综合表现好,丰产性好,可扩大推广;扬辐麦4号穗大粒多,综合表现好,单产水平较高,可进一步示范推广;镇麦168分蘖力较强,系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综合抗性好,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但播量不可扩大;豫麦158分蘖力强,抗倒性好,但抗病性一般,且生育期较长,穗粒数不高,适(下转第135页)

宜在来安县中北部丘陵山区种植,要适时早播,控制播量;代号18本次表现一般,需进一步示范种植。

6参考文献

[1] 张海燕,陆桂清,陈莉,等.江苏沿江地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2008(12):29-31.

[2] 牛建明.华亭县2008年冬小麦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3):16,19.

[3] 于松溪,徐系进,苏兴智,等.小麦新品种生产力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82,188.

[4] 任晖.滴灌春小麦高产栽培大田示范[J].农村科技,2008(11):12-1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