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2009-03-16吴怀刚徐先祥张乃康沈言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吴怀刚 徐先祥 张乃康 沈言根

摘要为更好地掌握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时选用高效对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并介绍了带毒麦粒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安徽凤阳

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15-01

赤毒病是影响凤阳县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其在凤阳县发生流行的特点是暴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3年就要重度或中度发生1次。继2003年小麦赤霉病在凤阳县大发生后,2006年又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

1赤霉病的危害性

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恶化籽粒品质,降低使用价值。赤霉病危害小麦后,可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其中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性最强。食用病麦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出血,影响免疫力和降低生育能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小麦赤霉病的标准非常严格,一旦检出毒素DON,即不能食用,DON含量超过2mg/kg便不能作饲料。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小麦赤霉病病粒超过4.0%,是否收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凤阳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

近年来,由于气候转暖,水肥条件改善,特别是小麦—玉米、小麦—水稻复种面积迅速扩大,大量残茬留于麦田之中,为病菌大量越冬和春繁提供了理想载体;加上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抗病性不强,使小麦赤霉病由局部偶发变成常发。一般在小麦开花期间雨日多、降水量大、雨期和花期重合时间长,赤霉病发生早,危害时间长,发病范围广,面积大。2003年小麦赤霉病在凤阳县大发生,田间病穗率平均在50%左右,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大,感病品种病穗率达70%~80%,严重田块达100%;中感品种病穗率50%左右;抗病品种病穗率也达10%~20%。一般可减产30%以上,严重者达50%以上,部分田块甚至颗粒无收。②不同田块间也存在差异,一般早播麦田花期早,常能躲过病菌侵染流行阶段,发病程度轻;而迟播的麦田花期相应推迟,抽穗阶段经常遇病害流行季节,受害时间长,病害程度加重。③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田间湿度大,赤霉病发生重。④施用氮肥过多、过迟,造成小麦徒长,植株的抗病力减弱,并使抽穗期推迟,会加重发病。

3导致小麦赤霉病大面积频繁发生的原因

(1)田间菌源充足。风阳县小麦多为玉米—小麦、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地头遗留的玉米或水稻残体带有大量赤霉病菌。因此,一般田块都有较多的赤霉病菌菌源。

(2)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如皖麦19、烟农19、淮麦20等,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均不强。

(3)广大农民对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积极性不高,防治中存在防治适期不准、次数不够、用药不对路等问题,防治效果差,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就极有可能造成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暴发。

4防治对策

在防治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

(1)赤霉病的寄主范围广,病能侵染多种栽培作物,而且能够在多种作物的残体上存活,如小麦、玉米、水稻、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番茄等。可于播前深耕灭茬、细耙,把前作留在土表的残体翻埋土下,对未掩埋的残茬秸秆,应清除烧毁或沤肥,以消灭菌源。

(2)逐步推广种植抗赤霉病、品质好、增产潜力大的新品种。

(3)加强田间管理。麦田要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要做到雨过田干,沟内无积水。适当早播,多施磷钾肥,促进麦秆健壮和提早成熟,增加抵抗力。

(4)药剂防治。①在小麦播种时,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进行种子处理。对带病的种子,可选用浓度25%的食盐水或40%的泥水漂洗,然后用1%的石灰水浸种。②小麦开花至灌浆阶段是防治关键期。在略早于病菌孢子大量飞散、病害将要盛发时期,即小麦扬花株率达10%以上、气温15℃、气象预报连续3d有雨,或10d内有5d以上的降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雾时,要开始喷药,隔7d左右再喷1次。

5带毒麦粒的处理

(1)汰除法。病粒较轻,可利用风选、水选等分离。一般连续通过3次风车或扬场机选2次,即可将病粒基本剔除;用40%黄泥水也可将病粒大部分漂出。

(2)去皮法。赤霉病菌毒素在病粒外层含量高,可用碾米机把病粒外皮剥去,减少毒素含量,然后磨粉食用。

(3)水浸法。用清水或浓度5%的石灰水连续泡2次,然后晒干使用。

(4)稀释法。通过搭配稀释,降低病粒比例。

6参考文献

[1] 李进永,张大友,许建权,等.小麦赤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13.

[2] 刘新德.小麦赤毒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08(7):19.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