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芦苇栽培试验研究

2009-03-16王德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株高芦苇田间

刘 阳 王德林

摘要根据芦苇的生物学规律,在引种栽培的一个生长季节内,对2个不同区域内的芦苇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芦苇引种栽培的生长情况受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芦苇;地下茎繁殖;石头口门水库

中图分类号S5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022-01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为禾本科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种子繁殖、地下茎繁殖和压青繁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多生长在沼泽、草甸、河漫滩、海滨、湖泊和沙漠丘间低洼地等不同的生态环境中[1],适应性强,由于地域差异有不同的名称,如“芦子、苇芦子、苇子、毛苇”等。由于芦苇特有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作用且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2],例如其根有很强的吸水和吸附离子的能力,能吸收一定的Fe2+、P3+、K+等,有净化水源的功能,而且其茎秆可制浆造纸,创造经济效益。

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东经125°45′,北纬43°58′,位于松花江流域,主要河流有饮马河、双阳河和岔路河,其上流城镇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地表流域,最终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危害。根据芦苇的生物学特性,芦苇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功能,经有关部门批准,2008年在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四家子乡采用地下茎引种栽培芦苇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芦苇地下茎,采自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苇区。

1.2试验地概况

一区(Ⅰ):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四家子乡围堤与增容堤之间,土地面积80hm2,原水田地,土地较平坦,前茬作物为水稻,灌溉水源充足,地下水位高,土壤为中性水稻土,田间持水量80%以上,保水力强,定植于2008年4月20~27日。

二区(Ⅱ):石头口门水库水源地饮马河大桥桥北沿围堤内侧,土地面积12hm2,原杨树地,土地凹凸不平,栽植前进行土地平整,前茬为杨树,灌溉水源充足,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土壤中性,田间持水量80%以下,保水力弱,定植于2008年5月5~10日。

1.3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地下茎(25~30cm,3个以上饱满芽)繁殖,人工栽培,分2个区(Ⅰ、Ⅱ),每个区分2组(Ⅰ1Ⅰ2、Ⅱ1Ⅱ2)。

1.4调查与统计

每组选定20株芦苇栽培穴,每7d进行1次田间观察测量,观察测量项目为:叶龄、叶色、株高、分株数、节间距及先期出芽率,并记录温度、水层深度和出穗期。每月进行1次测量统计,生长结束后进行生物产量测定,项目为鲜重、株高、茎粗,鲜重用天平称量,株高用米尺测量,茎粗用捆绑法测量。计算方法如下:

日增长叶数(A)=(本次测量叶龄-前一次测量叶龄)/7;

日增长株高(H)=(本次测量株高-前一次测量株高)/7;

出芽率(%)=出芽株数/20×100。

2结果与分析

根据每次田间观测结果可以看出,芦苇叶片颜色按生长时间顺序变化为红绿色、浅绿色、深绿色、黄绿色、黄色等,由于各生长区域内的水分、肥力的不同,其变化规律也不同,生长季节内芦苇叶片呈深绿色,但由于水分、肥力以及虫害的原因叶片呈黄绿色或焦枯(6月27日左右),叶片生长缓慢。

芦苇生长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一区(Ⅰ)出芽率明显好于二区(Ⅱ),这可能是由于二区(Ⅱ)土壤保水力差及人工进行栽培所致。芦苇的繁殖由于采用地下茎繁殖,在地上部分生长的同时,地下茎也在生长,并不断的萌发新芽苞,因而在芦苇生长的季节里分株数不断增加,直到生长完成,这有利于芦苇引种栽培后及早成塘。

芦苇生物产量测定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除鲜重2个区基本持平外,其他各项生物产量指标一区(Ⅰ)都高于二区(Ⅱ),这可能是2个区试验地背景不同造成的:一区(Ⅰ)土地较二区(Ⅱ)平坦;一区(Ⅰ)前茬作物为水稻,田间持水量高于二区(Ⅱ)。

3结论

由试验结果分析可知,芦苇引种栽培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平坦、田间持水量大、土壤保水力强均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在芦苇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水分的灌溉有一定的规律,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及时灌溉,本试验尚在引种初期,芦苇在本地的生长习性还在摸索阶段,所以不当的灌溉对芦苇的生物产量势必造成影响。

4参考文献

[1] 张友民,刘兴土,孙长占,等.三江平原芦苇营养器官的生态解剖学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161-163.

[2] 芦苇编写组.芦苇[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株高芦苇田间
石磨豆腐
田间
田间学农忙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起风了
芦苇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旅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