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009-03-14颜瑞珍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颜瑞珍

[摘 要]本文浅谈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意义及特点,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提供个性化信息和终身学习的一个很重要工具,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有力信息保障。随着人们对网络需求的增加和网络自身的发展,网络应用的类型不断扩大,互联网上信息的类型也更加丰富。所以数字馆的建设是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很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传统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终将取而代之。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并以数字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储在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存储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不同地域的用户,从而做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信息资源共享。

二、建立数字馆图书的意义

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内 无数个磁盘储存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质的书刊资料外 ,还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资料,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要。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就可以不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会面,而只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咨询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的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到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而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三、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一)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

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住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二)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网络应用管理

人们对网络的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载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字馆图书有组织的连接进来,同时它还超载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三)信息服务主动化

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被动的服务方式,它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环境、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生成、发布、传播、利用和保存。它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各种资源信息,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还可远程解决读者在资源利用中遇到的问题或提供信息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四)拥有多种媒体介质、多种语言、全文检索

数字图书馆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传统的服务所得到的二次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求要获得基于全文检索的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信息不限于印刷体,而是具有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它的存储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录像带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

四、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一)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据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

(三)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开始阶段,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而且还要适应数字化图书馆要求的管理机制情况。因此,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周瑞平,论数字图书馆[J],情报科学,2000,18(11)

[3]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

[4]吴亚文,有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问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