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校服亟待变革与发展

2009-03-14郭晓霞冯伟一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服变革中学生

郭晓霞 冯伟一

[摘 要]校服是学生及学校的标志,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内涵,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使用的运动形制的校服,发挥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它特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校服已跟不上历史的步伐,中学生校服亟待变革与发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推动中学生校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校服 变革 发展

作者简介:郭晓霞(1963-),女,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现为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工程硕士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教育和服装设计;冯伟一(1954-),男,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服装美学及服装史。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大众服饰文化所没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和文化内涵。校服是学生及学校的标志,在款式上虽是千人同面,但对于爱美的中学生来说,校服的美观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多数中学使用的运动形制的校服已跟不上历史的发展,并且在款式造型、面料质量和制作工艺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厌倦穿校服,而一些如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学生却把校服当作一种时尚,这说明我国的校服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来说我国校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急需研究、开发、改进中学生校服,提高校服质量,以推动我国中学生校服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一、中学生校服的功能

中学生校服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服装的舒适功能,舒适功能主要是指人体的生理需要上保障服装的卫生性能,如透气、吸湿、保暖防寒等,在款式上是要符合人体工程的需要,符合环境的需要,要以人为本,才能保证人体的舒适性。第二是校服的装饰功能,校服的装饰上要体现装饰美感,科学运用形式美法则,大到款式色彩小到纽扣,使校服更加美观大方,这也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观形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三还具备一些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首先,校服的穿着能起到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当学生穿着校服时,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会时刻提醒你是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自律,同时可以做到他律,使学生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避免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其次,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可以展现出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个人认同感和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再有是学生穿着校服,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攀比、追求名牌的不良风气,倡导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观。总之我们要使校服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校服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让校服展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较好地展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中学生着校服的必要性

我国校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它特定的作用,都代表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校服出现在中学的校园里,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给校服的改革和更新换代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成为我国服装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我国中学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他们的校服更应该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让他们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中学生正是张扬个性、发展个性的时候,是否一定要被一统的校服笼罩住,这个问题不止是国内在国外也是经常讨论的问题。

美国曾经公布过的一份题为《实施校服政策:对三个学区的案例研究》的研究报告,调查发现:第一,长期使用校服有助于改善学校的安全状况;第二,长期使用校服会给课堂带来秩序感和纪律感,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应该集中的学习方面;第三,校服在校园里还扮演着平衡器的作用,它削弱了来自不同经济条件家庭的学生的差异,降低了学生间的相互攀比和同辈压力,进而改善了校园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第四,校服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包括提高学业等级和考试分数;第五,校服和有关着装的规定有助于教师和管理者营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和校园氛围。

法国是一个讲民主自由的国家,统一的校服已废弃了长达 40 年之久,但现在也在呼吁校服重回校园。法国一位郊区市长埃里克抱怨年轻女孩子穿着过于暴露,“她们将裤子穿得很低,以至于你能够看到穿洞的肚脐,甚至还会更往下”,埃里克说,“他们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来上学”。与此同时,法国校园里还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现象,衣服穿得不够好的孩子们会遭到排挤。 面对这些情况,法国教育部部长德·罗宾发出呼吁,希望广大法国学校的校长仔细考虑重新在法国全国范围内推行校服制度的问题。

日本也在很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现在依然还在穿校服。我国也经常有人争论着校服的必要性,是否真的没必要穿校服了吗?曾经有一位中学老师这样说:学生着校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校服可以表明学生的身份,对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可起到一种约束的作用。其次,校服还可以使同学们之间产生平等感,不至于出现互相攀比、穿戴名牌的现象,以免给其他同学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通过着校服也容易形成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此外,研究还显示,校服为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认同感和归属感,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促使学生积极团结向上。一切事实证明,学生着校服是很有必要的。

三、关于中学生校服现状的分析

学生服装的款式有运动服、制服,其中运动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校服的主流。由于经济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套运动服必须适合多种场合。既要满足学校各种活动的需要,如运动会、比赛、大型活动等,也要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因此运动服成了最合适的选择。目前运动校服在款式设计上大多数采用同种面料不同色彩拼接的方法,采用黄色与藏青色、白色与浅蓝色、红色与藏青色、白色与绿色等相拼,设计变化主要在于拼接的部位,并辅于嵌线、镶条等装饰。这种运动形校服当然有其之优点,比如宽松方便,较为休闲,也是符合大的潮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过于宽松的款式不能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学生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面貌,面料不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等,这都阻碍了校服的发展,现就中学生校服现状分析如下:

(一)缺乏审美性

中学生校服审美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文化审美和视觉审美两个方面。发达国家的款式设计都与本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而我国的中学生校服缺乏艺术审美,缺乏文化内涵,缺乏民族特色,没能表现出中国校园文化的特色。在视觉的审美方面,我国校服款式造型单一、色彩搭配欠佳,视觉效果较差,满足不了人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扼杀了学生装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教育性。所以提高我国校服的审美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现代意识。

(二)缺乏时尚性

国外的校服不仅造型严谨,同时具有时尚性。日本- 检举曾经有一家权威机构对东京的中学生做民意调查,问学校里最流行什么,结果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都回答说是校服。确实,日本大多数学校都有统一的校服,校服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而且具有时髦的象征。在日本一些城市的街头,常有穿着校服的女学生流连忘返,其中有些人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但她们仍然穿着至今喜欢的校服。因为日本校服有着强烈的时尚感,能够随着潮流的变化,不断汲取时尚元素。如女生冬季校服会配以统一的毛衣或者外套,下身无论冬夏,皆为膝上短裙。而我国的校服是“男女无异”的运动版校服,缺乏它的时尚性,所以多数学生对校服持抵触情绪。中学时期是爱美的年龄阶段,易于追求时尚,所以校服的时尚性也是校服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质量低劣

校服的质量低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料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是工艺的质量问题。其中面料的质量问题最为严重。在校服面料的使用上,多为涤纶面料,在面料中甲醛残留物含量如超标,会引起学生情绪焦躁、头痛、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还有的色牢度不合格,颜色易脱落,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会被皮肤吸收,危害健康;PH值不合格,在强酸或强碱下易受损,会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同时这种面料运动时虽然方便,但易起静电,不透气,衣物的外观效果较差。工艺的质量问题,是指在工艺制作上出现问题,通常是线头多,迹缝处纰裂、拉链易坏、工艺粗糙甚至有断针现象等,尤其是断针可能会伤害到学生。还有服装标注的纤维含量与实际不符也是学生装产品常见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改变校服材料和缝制工艺来提高校服的质量。

纵观以上问题,我们多了许多思考,我们能否提高校服的审美性、时尚性,能否提高校服质量,使中学生真正喜欢上自己的校服,使我们的校服能快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中学生校服亟待人性化蜕变

(一)运动校服处于款式更替的客观发展阶段

日本的校服款式一般是十年一换。到更换之际,学校会提前到厂家预定新装,重新设计款式,有的学校还请名设计师设计。而我国每个中学的校服一般没有固定的款式,更没有相对固定的更换时间,经常是一批一个款式,所以很难从服装上区分某个学校的校服。中国运动形制的校服也已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历史的车轮进入新的世纪,革新校服的声音此起彼伏,加之日韩校服潮流入侵,不言而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学生校服正面临着款式更替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与教育都在快速发展,校服是否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参考日本、韩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校服设计出适合我国中学生的校服!

(二)我国中学生校服亟待人性化蜕变

新世纪校服作为学生形象的一种标志,应结合学校的校风、校训,体现学校的个性来设计。校服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才会具有生命力。而我国款式单调的运动校服,已不能满足目前快速发展的需要,亟待人性化蜕变。款式要人性化,面料要人性化,工艺要人性化,彻底改变目前不适时事的校服状况。同时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很敏感的阶段,思维活跃、积极向上,极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校服一定要体现时代气息,要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特点,体现当代中学生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面貌。

(三)中国校服的发展方向

现代中学生普遍较为自信,对于一些事物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多数学生都认为校服应该有一个大的创新。有的学生认为校服应该体现运动休闲特色;有的学生则认为应当是稳重大方,体现一个学生应有的风貌;有的学生认为应多向国外校服学习,博采众长,再创造出出色的校服。此番说法众说纷纭,但依据国际惯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追求成熟感,因此校服应以稳重大方为原则,我国校服的设计风格和发展方向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才会有生命力,才是我国校服的发展方向。同时应以本国文化为依托,再加上时尚元素,以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为主旨的理念,将其精髓灵活地运用于校服的设计中去,使校服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和年轻一代风貌的窗口。

(四)校服设计的发展趋势

提高学生服装款式设计水平,逐步形成学生服装系列产品正装、运动装、毛衣、鞋袜配饰等系列产品。款式设计上选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设计,色彩上根据穿着季节的不同采用或稳重或明快的色调,内衣与外套搭配和谐,敷料和配饰在质地、颜色的选择上要协调,主料和服装整体设计风格要协调。面料注重绿色环保性能。在面料生产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使学生服装面料具有舒适、透气、防皱、免烫及其他功能。同时注意绿色设计趋势,学生服装在面料选择和服装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追随纺织品绿色生产趋势,进一步强化面料的绿色环保性能,使学生服装满足安全、健康、舒适的要求,满足适度、自然、节约、环保的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从古到今,每一次的服装改革都会遭到人们的质疑,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以新事物成功的取代旧事物而告终的。正所谓“不破不立”,我们的校服也同样如此。我们的校服应该是到了新的形制出现的时候了,同时也相信通过我们设计师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带给大家一个全新的中国校服理念,向世人展现中国学子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张辛,职业装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6

[2]刘青林,职业服装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9

[3]徐勤,学生服装设计与发展,中国纤检2005、10

[4]教育新闻网,www.edunews.net.cn 国外校服面面观

[5]浙江服装网,www.hzfz.com.cn 中国校服亟待人性化蜕变2004、7、28

猜你喜欢

校服变革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变革开始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校服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