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党校特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探讨

2009-03-14武俊杰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党校

[摘 要]特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新形势下党校系统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做好整体规划,确立恰当的主题,加强质量控制,强化与各方的合作。同时要强化组织、制度、人才、资金等外部保障,确保党校特色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校 特色信息资源 共建共享

作者简介:武俊杰(1969-),男,安阳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馆员。

一、建设特色信息资源是新形势下党校系统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对当前我国特色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评价

所谓特色信息资源,是指内容具有特定学科或学科群的作品和数据的集合。近年来,图书情报界已形成了“整合特色馆藏文献资源,构造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合作谋发展”的共识,在实践中纷纷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自建或共建特色数据库。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特色资源共建共享中面临不少障碍和困难,如图书馆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缺乏利益驱动的运行机制、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知识产权的限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图书馆所能解决得了的,即使有政府出面协调,在短期内也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这就决定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范围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并且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实践中,许多特色数据库知名度低,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差;特色资源共建成共享所需的后续经费难以解决,数据库的更新维护经常处于瘫痪状态等也就成为必然现象。

由此,我国图书情报界的特色资源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前几年各馆轰轰烈烈建设特色数据库的现象不见了。虽然仍在强调特色资源数据库共建共享的重要性,但各馆不再盲目上马,而是更多地将经费用在读者急需的资源建设上,并更加注重利用网络改进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办法。

受此影响,图书情报界一些人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丧失了信心,认为各馆单独建设特色数据库大多难以保证质量,而共建共享特色数据库在目前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和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情况下更是空谈和空想。

那么,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目前是否真的难以为继了呢?笔者认为,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这项事业,我们的态度应是既不盲目推进,又要积极探索,量力而行、由易到难积极推进。盲目上马和消极放弃都是不正确的。在当前形势下,选择在学科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上有很大共性的某一系统,或同属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着临近关系的高校及其他行业图书馆中推行特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中,党校系统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加快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是新时期党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尽管党校系统对特色数据库建设提出了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比较缓慢。在当前中央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干部培训主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已成为党校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一,特色是一个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和灵魂,一个图书馆要是没有自己的特色信息资源,这个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就难以维系。党校系统的特色信息资源也是党校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以特色立校的基础保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党校系统也就失去了“特色立校”的基础和保证,从而失去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竞争优势。

第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数据库商或其他系统,建设专门针对党校需要的数据库。所以,党校图书馆在通过外购、交换等多种方式丰富数字资源的同时,必须根据党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投入必要的力量自建数据库,以此作为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点。

第三,党校系统也完全有建设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基础。相对于其他系统图书馆来说,党校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和知识环境很独特。这种环境体现为:丰富的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藏书,最具权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各省情研究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科研,高度集中的领导干部学员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这种信息环境和知识环境所反映出的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都对其他系统图书馆有重大的互补作用。

第四,目前在党校系统内进行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具操作性、可行性。由于我国在法制上尚未形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调控机制,所以普遍的共建共享不可能在短期内做到。而各党校的隶属关系较为单纯,协调矛盾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在党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又具有极大的共同性,迫于经费的压力和出于整合教育资源的考虑,对推行文献资源共享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各个党校由于地域、历史和师资的因素也有各自的重点学科和方向,学科建设在具有共同性的同时,又具有互补性。

总之,建设党校特色的数据库,就是要为党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党的干部教育服务、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真正建成了上述规划的数据库群,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而且还能够成为互联网上有影响的节点,吸引用户和吸附资源。

二、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整体规划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新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专题特色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建设者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各馆都在探索中前进,前进中有成绩也有不足。此时,加强党校系统图书馆界的整体规划、统一指导和交流合作特别重要。应在中央党校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别由中央党校和各省级党校成立专题特色库建设项目组,对全国和各省区域内的专题特色库的建设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组成员在各参建馆中选出,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对数据库的选题、建设方式、软硬件设施、标准规范等进行研讨、决策,对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对建库人员进行培训,等等。积极有效的管理将成为党校系统图书馆界数字化建设以及特色数据库建设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二)确立特色资源数据库主题

特色化意味着优势,否则很难为市场认同。因此,建库前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国数据库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题,避免重复建设,填补空白学科,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数据库的选题要考虑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有无促进作用。总之,各党校图书馆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中央党校以及各省级党校的统一规划协调组织下,根据本校文献格局、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和党校教学科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系统地从书刊、音像资料、数据库及其它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深度标引和序化,揭示其价值,制成具有实用价值而又新颖独特的数据库。

(三)加强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专题特色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补充新数据的工作,一般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方式,以期早见成效。无论建设速度快慢,一定要保证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库的质量高低是决定特色库成效大小的关键。影响数据库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数据库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价值高低、加工质量,检索方式是否方便适用,元数据设置是否满足读者需要,著录格式是否规范统一,界面是否美观实用,等等。建库人员必须严把质量关,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采集标准和规则;数字化加工标引,必须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存取要求,遵循不同的标准来操作,确保各类数字化资源准确、清晰、美观,存取方便;网页上要设置方便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完善数据库。

(四)加强与各方的合作

党校系统特色数据建设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一是党校图书馆之间、与高校及其他系统图书情报机构和数据商之间都要加强相关合作。要有一定的分工,不重复建设,互相提供资源,形成分工与协作;二是图书馆与校内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如要建立本校的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就必须与科研、教务及教研部门配合,才能做到资料准确、详实、不遗漏,一旦所建数据库将数据搞错,或者有所遗漏,必然会造成不好影响,而对资料的收集必须依赖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配合。

三、强化外部保障,确俣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组织保证

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中,少数是可以由各党校独立完成的,但大量的需要共同建设。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健全的协调机构,否则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和稳定发展的。

对党校系统来说,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解决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实行宏观指导下的分散管理体制。也就是改革现有的学会工作,将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和中央党校图书馆的相关职能合并,成立全国党校图书馆协会,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英美图书馆协会性质的行业管理机构,在资源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及在信息沟通、技术规范的采用与制订、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应按照相同的原则加强各省级党校图书馆协会建设,从而把各区域不同层次的党校图书馆统一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互分工协作的图书馆集团,更好地开展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

(二)制度保证

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只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要真正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则需要依靠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相宜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一是尽快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经费保障、社会地位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要建立恰当的利益协调机制,合理解决各承建单位之间、承建单位与非承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三是尽快对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在保证各党校图书馆在充分拥有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能使信息用户以可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公正、放心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三)人才保证

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支能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较强的开发信息产品能力的建库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就成了空谈。因此,应对建库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编目等相关技术、规则,为数据库的建立做准备。同时,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除了建库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的专门人才,以便对特色文献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判断,提高特色资源数据库质量。

(四)经费保证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虽然是图书馆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仅靠图书馆自己的常规经费来完成之项工作是无法办到的,因为它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必须要有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从哪里来?这需要在争取学校对特色数据建设进行人、财、物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多方支持。一是政府的支持,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应得到政府支持,进行科研立项,获得政府投入。二是与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各方合作,获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规划(20062010)

[2]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2008(7):3638

[3]论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3):3739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党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