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09-03-14赵京娟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高职院校创新

[摘 要]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应立足现状,从思想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方法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 创新

作者简介:赵京娟(1981-),女,江苏苏州人,汉族,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教育、考核、管理等职责,是学校党组织联系广大学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所在,是学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创造性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陈旧,入党动机呈功利化趋向。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给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呈现功利化趋向,部分学生党员活动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由此也带来了学生党员教育和发展的难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诸多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要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扎实地做好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考察工作,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教育和管理方法单一,难以发挥长效管理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党员人数增加,这些都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党支部教育方法上过于死板,形式上过于单一,往往使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陷入程序性的日常事务中,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失去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再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性、快速性、隐蔽性,给思想尚未成熟、追求个性的大学生以很大的冲击,加剧了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复杂性,原有的党建工作覆盖面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形势下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学生党建信息平台,延伸学生党建工作的触角,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积极条件,克服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使网络这一教育信息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是高校的党建工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为此,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应立足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举措,拓展新思路,开创新局面。从思想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方法创新四个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员质量的途径、载体和方法,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

一、坚持思想创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约束感和现实的责任感较弱,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尚不能很好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分析和思考,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部分大学生偏重于现实的个人发展,偏重于对职业和生活理想的追求,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做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入党动机表现出实用化、功利化的倾向;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也使高校学生生活压力加大,心理承受力减弱,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社会转型的问题在不断影响着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缺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高校学生中加强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信仰一般都还处在懵懂时期,尤其是大一的学生,主动实践和探索还几乎没有开展。因此,学生党建应该及早抓起,坚持思想创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促使其认真地学习、思考并实践共产主义信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要融入到“两课”的教学当中,而且渗透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以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生党建的内容不能陈旧,缺乏时代性,否则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教育内容,将理想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等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始终。通过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和自我教育。

二、坚持组织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组织和制度创新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所在。没有先进的制度,各项工作必将杂乱无章,根本无法开展。因而,为了使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亟待补充和完善。学生党建工作应该在以往的学习培训机制、培养发展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的大框架下,进一步把其细化为工作责任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政治思想工作制度、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课)、发展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党费的缴管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具体制度,从而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学生党员的责任制的长效机制,把发展党员工作确定为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岗位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发展党员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把关、层层负责。通过推行责任制搞好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使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壮大党的队伍,扩大群众基础。

三、坚持活动创新,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入党后加强教育管理,督促预备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党的组织广泛开展以增强党员党性锻炼为主题的活动,防止党组织活动被党员发展工作所代替或以娱乐活动所代替的现象,党的组织活动不停留在传统的读文件、看报纸上,根据支部实际,切实结合学院中心重点工作创新开展支部活动。探讨建立学生党员学习责任岗等,使学院“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得到深入发展,广大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党性得到锻炼,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教学比武、文娱体育等活动中,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我们先后开展了“党员进万家”、“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公开课”、“党员论坛”、“薪火相传”、“网上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党员公开课”展示了党员教师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精湛的教学艺术、娴熟的现代媒体使用技术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领域的具体体现。“以案说法之党员论坛”,学校领导以案说法,透过案例解读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宣讲政策形势,充分体现了论坛交流思想和指导工作的作用。

四、坚持方法创新,拓展党建覆盖面

坚持方法创新,拓展党建覆盖面,关键是遵循党建工作“五进”原则。

一是进班级。“把支部建在班上”,要求有三名以上党员的班级都要成立党支部,围绕党总支提出的“发挥党建带团建、带学风建设、带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开展“党建进班级”系列活动。

二是进社区。把每幢宿舍楼作为一个社区来管理的工作思路,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党支部,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党员活动室。学生社区党支部直接受学院党委领导,全面负责社区的学生管理、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社区文明建设及安全稳定工作。设立社区党支部接待室,每天由一名辅导员和两名学生党员值班,定期召开入党积极分子交流讨论会。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共建文明新社区”活动,形成“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带动一层楼,一层楼带动一个社区”的联动辐射网络。

三是进社团。根据学院学生社团种类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多的特点,及时延伸党建触角,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有条件的学生社团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开展“发挥先锋作用,打造精品社团”活动,促进和规范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开展活动、干部考核、换届选举等工作。

四是进网络。

学院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使党建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校园网上开辟党建工作网、共青团网、学生工作网、思政教育网,建立党员服务QQ群、博客群,公布信息收集邮箱等方式,开辟网上党校、网上支部生活、网上党员与学生对话等栏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把网络的优势和政治理论学习、校园文化建设、对内对外宣传等工作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网络增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党支部工作。

五是进企业。

高职院校党建活动的阵地还应当延伸到校外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采取巡回检查、定期联系、定期汇报等形式,加强实习期间预备党员的管理和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这种方式将成为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党员下厂实习佩戴党徽、党员示范岗、党员“一帮一”等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到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实习实训环节是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环节,入党积极分子是否能吃苦耐劳,是否有奉献精神、是否能团结群众、是否有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可以在实习实训环节中体现出来。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不断研究和发现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建立健全长效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于幼军,于培伟,马凯等: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高职院校创新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