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初探

2009-03-14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探讨医院

胡 毅 郑 莉

[摘 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定位和服务理念进行了思考,对提高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 内部审计 工作 探讨

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发挥对医院更为熟悉和深入了解的优势,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能,紧紧围绕加强医院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更新理念,优化医院内审环境

(一)改善内部审计服务。对内部审计工作来说,监督是手段,服务是宗旨,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初期,仅仅开展以查错揭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内部警察”转为“保健医生”、“经济顾问”,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工作要尽快转型,为改善医院内部管理服务,为实现医院价值增值服务,为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服务。

(二)调整内部审计思路。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改造审计策略,要对被审计部门抱着真诚服务的心态,采取参与合作的审计方式。在审计开始时,告知审计工作计划、内容、目标以及审计程序,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认真对待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及时与有关人员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审计报告中,要实事求是,充分肯定成绩,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多采用建设性语言。[1]如果是管理制度的缺陷,就应向领导提出改进建议;如果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偏差和无意识的错误,应该表现出应有的理解,提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2]

(三)加强内部审计控制。要树立“防范胜于纠错”的理念,从内控环境、目标、技术三个方面,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及实施过程、效果进行内部审计控制。结合医疗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制度体系,实行管理、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钱的有效机制,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保证医院的资产安全与完整。

二、明确定位,突出医院内审重点

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效益”,就医院来讲,内部审计工作要重点突出合规性、效益性、效果性审计。

(一)设备投资效益审计。当前,医院购置设备都是自筹资金,甚至依靠银行贷款,设备使用折旧都要计入科室成本,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投资效益十分关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当地医疗市场同类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专项调查,计算未来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投资回收期、设备利用率和检查项目的阳性率等指标,进行成本分析、投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论证。

(二)科室经济管理审计。主要审计临床、医技科室内部经济管理和效益、经济核算和分配情况。包括对科室成本开支是否合理,卫生材料等医用物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收入是否及时入帐,增收节支措施是否有效进行审计检查。对科室住院人次、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药品费占病人总费用的百分比等指标完成情况定期进行审计评价。[3]对科室绩效工资分配、科主任基金留存及是否存在科室私自收费、设立“小金库”等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监督。

(三)医疗收费价格审计。每月随机抽取全院各科出院病历,对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违规收费、减免收费、漏收费行为,按照医院制定的科室质量考核标准,扣科室当月质量考核分。检查各科记帐人员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或护理记录进行收费,确保病历记录与收费相一致。无记录收费或者有记录未执行,视为未提供服务而收费,属于乱收费行为。病历中有记录并已执行,但未收费属于漏收费行为。病历中记录项目次数或时间与实际收费不一致,少于病历记录的,属于少收费,反之则属于多收费。病历记录与实际收费项目不一致,属于错收费行为。住院床位费、诊查按天数计算,一律计入不计出,否则就属于重复收费。加强住院病人退费管理。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和投诉的问题,及时查证落实,属于内部管理问题,必须进行整改;属于政策原因的,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四)基建投资项目审计。检查投资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有效,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对招标项目要进行决算复核,对是否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进行审计,对工程造价进行决算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工程量进行审计,审核施工方是否虚报重报多计工程量和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对工程定额单价的套用进行审计,审核套用定额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统一基价,工程取费是否符合施工单位的级别和建设项目的类别标准;对材料价格进行审计,通过进行市场询价,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材料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材料成本。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实际造价与预算投入之比、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之比、投资收益率以及投资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控制风险,提高医院内审质量

(一)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认真贯彻审计法和审计署、卫生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运行机制,明确内部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和监督制度,实行主审负责制、审计底稿复核制、审计部门负责人督导制、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制度,以保证审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二)提高医院内审人员素质。严格实行内部审计岗位资格准入制度,选拔具有审计、会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改善医院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内审人员要广泛学习经济、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精通会计和审计业务、具备相关法律和计算机知识、掌握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和医疗行业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三)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制定并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在准备阶段,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送达审计通知书;在实施阶段,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审核会计凭证和帐簿、现场检查现金和实物、查阅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在终结阶段,编制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意见后报院长审批、督促被审计部门落实审计意见、建立审计档案。

(四)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结合医院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引进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提升内部技术手段,实行非现场审计。运用审计软件提供的抽样、查询、分析等工具,对有关数据进行检测,对业务处理程序进行监控,可以有效性降低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石光华,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几点建议,中国内部审计,2006,10

[2]钱华、林英杰,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中国内部审计,2006,6

[3]何宏岩,也谈医院审计的重点,卫生经济研究,2003,6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探讨医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