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2009-03-14黄丽馨陈学旺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广西政策

黄丽馨 陈学旺

[摘 要]广西传统的糖业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广西现行糖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严禁跨蔗区收购甘蔗的计划管理政策;二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单一;三是制糖企业负有较重的社会责任。实施“三放开”政策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糖厂+生产基地+中介服务体系+蔗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加强政府职能建设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保证。

[关键词]广西 糖业管理体制改革 “三放开”政策 中介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黄丽馨(1962-),女,壮族,广西上林县人,经济学学士,广西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广西是我国四大主要产糖地之一,在蔗糖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广西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糖业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显得更加紧迫。实施“三放开”政策,建立健全糖业管理体制,完善糖业服务体系,加快糖业产业化发展,增加蔗农收入,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广西现行糖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严禁跨蔗区收购甘蔗的计划管理政策,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2002年广西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广西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广西区农业厅、广西区物价局、广西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糖料蔗管理实施细则》,为加强广西糖料蔗管理、规范糖料蔗收购秩序提供了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糖料蔗管理实施细则》具体包括糖料蔗产区管理体制、糖料蔗收购合同管理、糖料蔗价格管理、糖料蔗交售收购运输管理等部门。其中在糖料蔗产区管理中规定对糖料蔗产区实行区域划分,糖厂须按划定的蔗区收购原料蔗,不得跨区域收购。这使得一些效益好的糖厂得不到充足的原料蔗,设备和人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成本上升,产量难以得到大的提高,企业发展缓慢;而一些生产效率低、消耗大、成本高的糖厂依靠占有的原料蔗,苦苦支撑。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的配置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而且限制了蔗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糖价走高,原料蔗成了众多制糖企业争夺的对象。一些企业一方面想办法保住本区域原料蔗不外流,另一方面又想尽办法高价收购跨区域甘蔗。为防止甘蔗“外流”,广西各市、县、区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加强对蔗区的管理,南宁市宾阳县两个糖厂,甘蔗50多万吨,2005/2006年榨季期间抽调200多名干警和干部及400多民兵守卡,光守卡费用就达300万元。

(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单一,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料蔗管理实施细则》中还规定了制糖企业应与糖料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推行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已实行“公司+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单一,糖厂与蔗农的依存关系较大,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一旦市场的供求发生较大变动,一方遭受损失另一方也会受到大的牵连。本来,订单农业是农民和企业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减少市场波动影响所采取的一种手段,然而广西的订单农业却一直难以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其中一个很直接的原因便是履约率低。近年来糖厂与蔗农违约的行为履见不鲜,糖厂与蔗农之间的信用度低,糖价走低时,糖厂不愿独自承受降价的风险而减少原料蔗的收购量,有的制糖企业甚至一走了之;糖价上涨时,蔗农为获得更多利润采取隐报产量的方式将原料蔗卖给高价的糖厂;另外一个原因,糖厂拖欠农民蔗款,蔗农饱受白条之苦,不愿将蔗料卖给糖厂。2005/2006榨季,广西局部地区甘蔗外流一度失控,甚至出现上百辆甘蔗车集体冲卡事件。

(三)制糖企业负有较重的社会责任,不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糖料蔗管理实施细则》中还规定制糖企业负有对糖料生产者以预购订金或其他方式提供购买良种、肥料、农药、机具、农膜等生产扶持资金和建设维护蔗区道路、水利设施等义务。从企业成本上来说,增加了管理费用和投资资金的支出,加重了糖厂的负担,限制了糖厂的有效发展,不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食糖制作成本每吨约3300元,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是澳大利亚每吨1637元的2倍,我国食糖基本都是净进口。在当前食糖价格走低的情况下,要求制糖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收购价格,必然面临亏损的局面。

二、实施“三放开”政策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三放开”政策是指蔗区放开,政府不再按糖厂划定蔗区,允许甘蔗自由流动,蔗农可自由选择销售的对象;蔗价放开,蔗价与糖价联动,政府不再制定指令性的甘蔗收购价格;经营方式放开,政府不再干预糖厂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三放开”政策就是要将蔗糖生产置于市场中,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机制的调节,促使糖厂和蔗农按照市场的需求变动来不断地调节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效益好的糖厂来说,蔗区放开,使糖厂能够进行跨区域收购蔗料,扩大生产,提高产量,不断地发展壮大。对于那些消耗大、成本高的糖厂来说,要么采用新技术、引进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要么选择破产或被其他糖厂兼并,优胜劣汰;经营方式放开,糖厂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施工,提高产量,同时减轻了糖厂对蔗区的负担,将从蔗区解放出来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产品的生产经营当中,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了获得更多的蔗料与市场份额,糖厂必须要搞好对外服务,与蔗农建立密切的联系,疏通好蔗料的采购环节,加强产品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树立好企业形象。从蔗农的角度来说,对蔗料的销售有了更加自由的选择,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是否将蔗料卖给当地的糖厂,还可以将蔗料委托给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机构来代理销售,避免地方糖厂的价格垄断所带来的损失,也可有效地收到蔗款,减少糖厂拖欠蔗款的现象,保障蔗农的收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策的放开,政府从原来限价定量的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的宏观调控,发挥其扛秆作用。同时政府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广东湛江是最先实行“三放开”的蔗糖主产区,收到的效果是,到2004年底,湛江所有的国有糖厂完成改制工作,制糖企业再没有给农民打白条,从改革之后第二个榨季再没有出现过亏损。由于确立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目前订单种蔗已占全市甘蔗种植的90%。但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05/2006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锐减到158万亩,糖业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度衰退。湛江的一些制糖企业纷纷跑到广西来收购甘蔗。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判断近几年广西上演的“抢甘蔗”事件的根源是湛江“三放开”,即使湛江未实行“三放开”, 抢甘蔗事件还是会发生。“抢甘蔗”的实质就是利益的驱动。

三、建立和完善“糖厂+生产基地+中介服务体系+蔗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蔗糖产业化发展,要求对蔗糖进行集中的生产经营,从而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传统的蔗糖生产,由于主体都是分散的家庭蔗农,规模小、资金不足、信息不灵、交易方式陈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一旦价格出现跌落,容易遭受损失。产业化生产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以上这些情况,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各部门分工细致,各环节联系紧密,能及时地追踪市场加快信息在部门中的传播,减少甘蔗生产的盲目性。“糖厂+生产基地+中介服务体系+蔗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将甘蔗生产的各部门和机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各机构之间的协调,来保障甘蔗生产的顺利进行。各机构组织同时也存在着竞争,通过对市场机制地引入,保障市场行为的公平与合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产业地健康发展。

(一)建立甘蔗生产基地,走集约化道路

目前各地产业化所普遍采取的模式是由糖厂直接建立甘蔗生产基地,糖厂把从农民手中租赁或购买的土地进行集中生产,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公司为单位实行连片开发和机耕种植,同时以基地为依托向周边辐射带动农户进行生产种植,实现规模种植。在集约化的过程中,蔗农还可以采取以土地使用权的形式入股基地、合作社,由基地或合作社占有使用承包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基地或合作社取得经营收益。由于蔗农将土地使用权转租给基地或合作社,使得一部分劳动力得到解放,基地或合作社可以雇用这一部分劳动力进行生产。同时加强下游产品的研发,拓展产业价值链,拉动消费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可以增加蔗农的收入,又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按服务的种类来分可分为种子服务、农机服务、购销服务、信息服务、科研服务和其他服务。种子服务是指为蔗农提供种子购买、良种推优的服务,它可以是非营利性为主的机构和组织,如农村合作社、农业科技站、甘蔗生产协会、基地,也可以是以营利为直接目的的企业公司形式,如种子公司。农机服务是指为甘蔗种植生产提供机耕用具服务,也可以由农村合作社、甘蔗生产协会、基地、农机站来提供,也可以由专门的农机公司来提供。蔗农直接从这些机构购买种植用的机耕用具,或者向这些机构租用机耕用具。像甘蔗生产基地一般都自购有机耕用具,在满足自己耕种生产的情况下将闲置的机具出租给蔗农,获取额外的收益。蔗农也可以联合起来,通过合作社、协会来统一购买机具,由合作社、协会来调度会员的生产种植。购销服务是指为甘蔗的砍运、销售提供服务,它可以直接由糖厂来进行砍运、收购,或者通过合作社、协会、基地等进行委托代理销售。这些组织和机构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聘请专门的人才来进行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的交易,规避价格风险。蔗农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和组织签订合同来确保收益。信息服务是指为蔗农、糖厂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价格,帮助蔗农制定种植计划的服务。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糖厂、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技站来收集,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预测,帮助糖厂和蔗农制定生产计划。科研服务是指甘蔗种植提供良种、研究新的栽种技术、机具和为糖厂榨糖研究新的机器设备、技术等的服务,它一般由政府设立的研究院、科研所、农技站和高校研究所来提供。这些研究机构对研究对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技站、合作社、协会、基地也是良种、新技术的推广重要途径。

(三)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传统的甘蔗生产中,单个的家庭蔗农规模小、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低,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力低,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慢,不能够很好地按市场调整自己的种植行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为蔗农生产种植提供资金和信息服务,保障蔗农的收益。

首先,通过完善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加大对个体农户的借贷力度,降低农村信贷限制,增加对蔗农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蔗农的生产规模和产量。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还可以拓宽其自身业务,从传统的存贷和办理结算、证券买卖、发行债券、保险等业务,增加农业金融信息服务,为蔗农提供相关的农业金融市场信息和国家相关金融政策咨询服务。

其次建立健全其他金融服务。甘蔗作为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且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免不了会产生价格风险,使蔗农和糖厂遭受损失。在金融体系完善的市场中,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将农产品开展期货交易、扩大农业保险和设立风险基金等方式来规避风险。农产品期货具有两大功能: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农产品经营者通过放弃在价格波动中所可能获得利润的机会,将可能的价格风险或者获得机会一起转移,由市场中众多的投机者来承担,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白糖期货同样具备这两种功能。蔗糖的生产经营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和避免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蔗糖生产经营者的收益。糖厂作为企业可以独立地参与到期货市场中去,蔗农也可以通过与合作社、协会合作,间接地参与到期货市场交易中。另外加强期货市场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糖厂和蔗农进行生产种植。

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对蔗糖生产也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广西农业保险投保率较低,其原因在于保费太高,蔗农不愿投保,保障公司也不愿承担高额的赔偿金。另外我国的农业保险种类少、制度不齐全也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风险基金是针对于农产品价格低于合同价时企业承担了全部的损失,从基金中获取部分补偿。农业风险基金得不到发展主要是资金来源不能够解决,基金的筹集可以采取国家补助一部分、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企业提取一部分来解决。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的建立和完善有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以及金融机构的不断完善。

四、加强政府职能建设是广西糖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保证

政府是独立于市场之外的产业主体,是调节各方利益的中介,在农户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政府以其特殊的法律地位,能够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市场进行调节,保持经济的稳定,保障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在蔗糖的生产中,如何正确地行使政府职权、发挥政府作用,如何对政府进行准备的定位,是关系到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完善的蔗糖服务体系中,政府的行为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道路交通、通信等建设都需要政府来主导。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时间长、受益广,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资金、设备,单个企业和蔗农难以完成,这就政府需要组织广泛的人员、设备进行建设。在产业化推进方面,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生理布局、协调蔗农与糖厂和其他服务机构的利益关系完善金融体系、规范市场机制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来参与。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大对蔗种、农药、化肥的监管和对“坑农”、“害农”的打击力度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资金、技术、设备的扶助,帮助农民扩大生产、提高产量;通过采取增加补贴、减免税负等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政府通过组织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技术推广、良种种植,促进合作社、专业协会的组织建设,正确地引导和帮助蔗农进行生产种植,推进蔗糖产业化发展,增加蔗农收入。

参考文献

[1]广西区统计局编《广西年鉴2007》[Z]

[2]广西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广西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广西区农业厅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糖料蔗管理实施细则》[Z],南宁经济信息网

[3]湛江市经济贸易局《湛江市糖业改革与发展》[R],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网站

[4]梁静溪、李葳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3期

[5]张敬水著《规范发展我国订单农业的现实思考》[J],农村经济2004年第9期

[6]《跨区抢蔗风为何愈演愈烈》[R]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6-6-22 15:30:16)

[7]蔡祥荣、 陈瑜著《蔗糖业:“甜蜜事业”缘何前景苦涩》[N]经济参考报,2008-09-08

[8]李银雁著《关注糖业系列报道二:糖业不能搞“三放开”?》 [R]中国食品产业网 (2006-9-19 15:54:06)

猜你喜欢

广西政策
政策
壮美广西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