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TV小明星:获奖选手王温迪和陈浩果

2009-03-13赵世民

琴童 2009年3期
关键词:郎朗演奏家乐队

赵世民

2008年首届中央电视台小提琴钢琴大赛落下帷幕,有两个小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个是小提琴少年组年龄最小的王温迪,另—个是钢琴少年组年龄最小的陈浩果。

王温迪年龄只有10岁,也是个子最小的姑娘,她从预赛、复赛到决赛,一路赛来,收获了铜奖。我对她的表演评价用三个字概括就是松、灵、庸。

“松”是说王温迪的心态。比赛采取的是轮轮淘汰式,十分残酷,很多选手越到后来越紧张。可王温迪从在北京赛区的选拔到决赛最后一轮的淘汰赛,心态总是很放松。无论是表演前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还是决赛与交响乐队的合练,她都像是在参加一个大游戏,充分享受着小提琴带来的快乐。尤其是她与乐队合作的曲目,是陈钢先生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这支曲子她练习还不到一周,跟乐队几次连不下来,她的老师、乐队指挥、电视台的导演都急得搓手跺脚,可小温迪竟还和平常练琴一样,不慌不忙。虽然最后一轮她与乐队的合作还有小瑕疵,由第二名落入第三名,但是温迪没有像其他小选手那样郁闷流泪,而是开开心心地抱得铜奖。

“灵”讲的是王温迪的音乐。她的演奏松弛而不松懈,否则她的音乐不可能那么灵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但凡王温迪独奏的部分,西域味道是那么足,你闭上眼睛,乘着她那夕阳般的琴声,你仿佛置身在塔什库尔干,看到那镀金的沙漠,顽强的红柳,跋涉的骆驼……注意!由于她个小,拉的是四分之三的小琴。颁奖晚会的舞台上,小温迪和盛中国先生用提琴对话,演奏的是克莱斯勒的《爱的欢乐》,她的年龄和身高与盛中国形成强烈反差,但她的琴声却与盛中国那么相融。在北京赛区王温迪才艺表现亮出的是钢琴独奏《向阳花》,此时她又化成了—个小精灵,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音色和表情,时而调皮嬉戏,时而窃窃私语。

“庸”是说王温迪的技术。她能栩栩如生地表现音乐,靠的就是娴熟的技术。什么是庸呢?就是芝麻掉进针鼻里,是一个巧。庸就是合适,不偏不倚。这么小的年纪第一次参加全国的重大比赛,很容易在技术上处理过头。王温迪从始至终都能控制住她的琴声,不论是音准、节奏或音色,她都能乐随心想,可以看出她底下练琴是非常用心的,扎实而有效率。

我给王温迪的希望还是一个字:“戏”!第一是指她能一如既往,仍将拉琴弹琴当作游戏,享受童年的天真。王温迪今后。可能会走演奏家的道路,而演奏家没有一般儿童的天真。王温迪使我想起了从小就出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美岛莉,那是以童年的天真换的。可惜,世界舞台上现在已很少见到像美岛莉那样拥有童年天真的小提琴家了。我想王温迪能尽可能多地享受普通孩子的天真,那么她将来作为演奏家的路可能会走得更长一些。第二是从戏剧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前面已经提到,王温迪很善于将她表现的音乐角色化,她能很自然地将动画片里的各种人物罩上她音乐华丽的外衣,在四根弦上跳舞打趣。她可以沿着这种兴趣,继续坚持下去,将莎士比亚、汤显祖、易卜生、关汉卿等这些艺术巨匠浓缩的人生理解在音乐中。这一点上,郎朗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少年时代的郎朗琴艺的丰富提高一直红到今天,和“戏”有着必然关系。

陈浩果只有11岁,巧得很,他个子在钢琴选手中也最小,但他最终获得了银奖。我对他的评论就一个字:“爽”——直爽、清爽、飒爽。

先说直爽。几乎所有学琴的孩子都被告诫对音乐要真诚,对人要直爽。但我看到太多的孩子为人世故,渐渐对音乐也由矫情替代了真诚。而陈浩果让我看到了可贵的一点——直爽。最经典的一个场面是决赛中,综合素质考核,评委问了他一个有关作曲家12号作品的问题,他爽快地说:“不知道”。当主持人提醒他还有四十多秒,愿不愿意再想一想时,他直爽地说:不愿意。全然不在意评委的期待。虽然这项综合素质考查(也就是记忆能力)得了零分,但他的诚实直爽却得了高分。既然不会,就不装,尽管那四十多秒陈沽果仍是镜头的主角,但与其占据一个伪思想者的位置不如做一个正直的白丁。其实,直爽正是音乐家一项重要的综合素质。

“清爽”是说陈浩果的音乐感觉。对人对事有这么一个直爽的态度,陈浩果演奏的音乐自然清爽。决赛的前几轮,他弹过—个中国新作品《皮黄》,这是作曲家张朝为“帕拉天奴杯”钢琴比赛创作的钢琴作品。《皮黄》的旋律从陈浩果的指尖流淌出,仿佛将人带入早春竹林的清晨,恨不得全身每个毛孔都变成肺,吸进清新的空气。我从没有想到过,古老的京剧“枯藤”能发出这么翠绿的新芽。陈浩果将中国京剧的不同动机衍化得时而泾渭分明,时而水乳交融,那快慢起伏、疏密对比、明暗布局、强弱变化,表现得清清爽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飒爽”是形容陈浩果的技术。颁奖晚会上,陈浩果与乐队合作的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这是音乐会的高潮。选手一出场,我就担心,一个11岁的小男孩,双手还正在发育,怎么能抵挡已是多次获奖的成年选手沈文裕呢?当两位一大一小的选手坐到两架世界名琴前一起弹起来,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心纯属多余。陈浩果“抢”尽了风头,音乐中你看到的是他指尖生风,能刮起一、二级到九级十级的狂风。我们都知道,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全凭很强的手指机能和快速满和弦的移动表现辉煌的气势,跨度大而节奏紧,作为成年钢琴家都很难做到技术流畅,那这个11岁的男孩又是如何“随心所欲”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他的技术科学而有把握。

最后对陈浩果的希望送给一个字:“悟”——吾心。陈浩果有天资,他甚至能从每天踢足球的运动中体悟弹琴的妙法。少年郎朗在弹肖邦钢琴协奏时,有人说似弹不出肖邦和乔治·桑的爱情,但郎朗却从自己思念母亲的情感中悟出了肖邦这段音乐的真谛。陈浩果还要接触大量深于他年龄的作品,只要他继续保持这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悟性,不管多么深邃的作品,愿他都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回到吾心。

猜你喜欢

郎朗演奏家乐队
“郎朗山艺行”活动掠影
演奏家
花的乐队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花的乐队
我和郎朗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FOLLOW FOLLOW 《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