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书名中的学问

2009-03-11

寻根 2009年1期
关键词:书名命名书籍

陈 虎

中国古代的书籍浩如烟海,不仅记录下了绚丽的中国古代文明,而且其书名之奇特,其含义之丰富,为世界文化史所罕见。书名是书籍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与旨趣,可以领略古代学术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最晚在春秋时期,我国就有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名。但先秦诸子著书,一开始仅题写篇名,并无统以全书的书名,其著作也大都以单篇传世。直到西汉末年,许多书籍仍然没有书名。如司马迁的《史记》完稿后,东方朔称其为《太史公》,而时人又称其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等,魏晋以后,才因该书中多次出现“史记”一词而被最终定名为《史记》。汉魏以后,私家著述蔚然成风,学者无不自撰书名。许多书名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使作品锦上添花。这些书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关,一类与书籍的内容有关。

书名与作者人生际遇有关,多为表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一是以作者的姓、名、字、号命名的。如唐代杜审言和李商隐的集子分别称作《杜审言集》、《李商隐集》等;西汉的扬雄字子云,作品集因之名为《扬子云集》;“渔洋山人”是清代王士禛的号,其诗话就被名为《渔洋诗话》。

二是以作者曾任过的官职或封号、谥号命名。如东汉的蔡邕曾任中郎将,其文集即名为《蔡中郎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封号是“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他的文集就被命名为《颜鲁公集》;宋人林逋,私谥和靖,诗集名就叫做《林和靖诗集》;明代于谦死后被谥为“忠肃”,其诗文集即被名为《于忠肃集》。这种命名方式,在古籍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是以作者籍贯、生活地以及读书、著书场所命名的。如唐代韩愈祖籍在昌黎(今辽宁义县),因而书名叫《韩昌黎集》;宋代陆游曾在四川做官十年,就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北宋沈括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所以将在其间写成的百科性笔记定名为《梦溪笔谈》;明代汤显祖,家有玉茗堂,他的作品集就名为《玉茗堂全集》;清代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亭,取名“聊斋”,过路人只需讲讲故事、传闻便可享用茶水,蒲松龄将听到的奇闻异事整理成文,就是《聊斋志异》。

四是以与作者有关的时间命名的。如唐代白居易和元稹的诗集都是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结集的,所以分别名为《白氏长庆集》和《元氏长庆集》;宋仁宗嘉祐年间,欧阳修曾力推苏洵的诗文,使苏洵文名享誉天下,所以苏洵就将自己的诗文集题名为《嘉祐集》,以纪念自己见赏于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往事。

五是以书名寄寓作者的情志。如南宋文天祥有一诗集名为《指南录》,此名何义?原来南宋末年,文天祥曾往皋亭山(今浙江杭州附近)与元朝丞相伯颜论争国事,因被拘留,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逃脱,辗转南下,投奔在福州的宋端宗赵昰,一路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总名曰《指南录》,他在其中的《扬子江》诗中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便是《指南录》书名的来历。有些书名还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如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王鸣盛积三十年之功考证名物制度,精义迭出,成《蛾术编》一百卷。书名何谓也?原来古代“蛾”同“蚁”,《礼记·学记》云:“蛾子时述之。”言蚁子虽小虫,时时习衔土之事,渐积成大垤,比喻学问需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成就,书名表现了作者刻苦治学的精神。另一大学者钱大昕著有《十驾斋养新录》一书,“十驾”取《荀子·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义,“养新”取宋·张载《咏芭蕉》诗旨意。《十驾斋养新录·自序》中云:“‘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张子厚《咏芭蕉》句也。先大父尝取‘养新二字榜于读书之堂,大昕儿时侍左右,尝为诵之,且示温故知新之旨……偶有咫闻,随笔记之,自渐萤烛之光,犹贤博塞之好,题曰《养新录》,不忘祖训也。”这书名说明了该书是记录作者天天前进、自强不息的读书心得的。

书名直接与书籍内容有关的现象也很普遍。这类书名开门见山地揭示全书内容,可方便读者通观全书。

一是以全书意旨命名。如《论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古代读过《论语》的人很多,看到“子不语”三字,就知道后面隐去的是“怪力乱神”,清代袁枚就把自己的一本讲神鬼怪异之事的书取名为《子不语》;《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以“为文之用心”和“雕缛成体”来释义“文心”、“雕龙”,一语道破了全书的核心所在。

二是以书中主要人物命名。如明代小说《金瓶梅》,书名就是取书中几位女主人公潘金莲的“金”、李瓶儿的“瓶”、庞春梅的“梅”字组合成的。明末清初涌现出一批才子佳人小说,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的书名是模仿了《金瓶梅》,如《玉娇梨》、《平山冷燕》、《雪月梅》等。

三是以书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命名。如《西厢记》就是以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发生的地点来命名的;而《宋史》、《明史》等史书都是以所记录事件发生的时代命名的。

此外,文化发展对书籍命名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按著作体例命名。在古籍中,许多书籍就是以古代的书籍分类命名的。四部中的经书如《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毛氏故训传》等是阐明经义的书;《鲁故》、《韩故》、《齐孙氏故》是以时言解释古语的书;《大学章句》、《参同契章句》、《礼记章句》是离章辨句的书。著述体例的不同,使得书名有所差异。

二是按文学样式命名。如“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张衡的《归田赋》等,都是以体裁命名的。

三是按诗文、学术流派命名。如唐代诗人韩偓的《香奁集》,就是因他是词多绮罗脂粉之语的“香奁体”诗派代表作家之一;北宋诗人杨亿、刘筠等人的诗作追求辞藻、堆砌典故,是“西昆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们的唱和集就名为《西昆酬唱集》。

四是以典故命名。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有“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之名,唐代王棨借用此典,将自己的集子取名《麟角集》;《庄子·秋水》中有“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宋代周紫芝就取此典,把自己的作品集取名为《太仓稊米集》(以上可参见刘冬颖《古代的书名趣谈》,《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

我国许多古籍的书名立意巧妙,让人玩味不已。从传世的古籍书名里,分明可见古人精神发展的轨迹,能够触摸到跳动的古代文化脉搏。有的书名含义明显,一望便知;有的则含义隐曲,不进行一番考查,是不容易了解的。含义隐曲的书名往往或揭示了书籍的内容、成书时间和地点,或揭示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情趣。因此,为知人论世,研究这些书名,就不是毫无意义的了。由赵传仁等先生积数十年之心力联合编写的《中国书名释义大辞典》(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版),就为我们从古籍名称入手,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文化意蕴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的门径。

—————————————————————

作者单位:《文史知识》编辑部

猜你喜欢

书名命名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书籍与少年
完整的书名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