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华谊公司融资渠道拓展看中国影视业的发展

2009-03-11

传媒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影视业影视

邵 奇

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文化政策逐步调整,电影电视从单一的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过渡,华谊兄弟影业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干1994年成立的。作为为数不多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华谊公司以10万元自有资金起家制作广告,1996年涉足影视,每年都有重量级影视剧问世,成为中国影视业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2009年9月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进入创业板,10月上市交易。华谊成功上市说明15年来华谊努力得到市场的肯定,更说明华谊影视公司在投融资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自有资金联合投资、股本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入股公司,到银行无担保授信贷款,再到上市融资,华谊公司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影视发展模式的变迁。华谊的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了华谊自身的资金瓶颈,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中国影视市场环境的状况,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谊投融资与中国影视发展模式

建国以来,电影电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范畴,影视制作及播放映机构均属于事业单位建制,民营资本不能进入这个领域,影视剧的拍摄资金来自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和专项拨款,生产出的剧目都是统购统销或是自产自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影视业市场化的改革开始启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最为重要的就是制片领域进行市场准入资格的调整,准人多元资本,其中包括私人资本。电视台实施制播分离,以广告及电视剧最先步入市场,电影业先后开放了院线建设和制片领域。中国影视发展模式开始由事业化向产业化发展,华谊的投融资方式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影视阶段性发展的特点——

自有资金与联合投资华谊凭借在广告领域赚取的“第一桶金”参与了电视剧《心理诊所》、电影《不见不散》的拍摄,结果是电影获得大约70%、电视剧取得lOO%的利润回报。如果说第一次的影视剧投资还是华谊创始人王中军试水,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广告进行拓展服务,那么初战大捷则让他认识到“影视”对公司的价值,于是开始不间断地拍摄电视剧。这些影视剧从投融资来看,都体现了华谊的两个特征:以自有资本(或自筹资金)作为生产影视剧的投资额,联合投资为主。华谊在这一阶段同各种所有制的公司都有过合作。影视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华谊的扩大再生产仅靠自有资金远远不够,但当时的市场状况让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有限。20世纪E90年代,影视业的改革刚刚启动,市场化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电视剧是电视台制播分离的改革试点,对私人资本有限引入,实行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让民营企业享有投资和收益的权利,但限制其享有出品权和版权。电影业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一制片领域进行了市场准入的调整,准入了多元资本,流通领域打破了统购包销,实现了院线制试点,在1996年和1998年实行省级电影制片厂独立出品电影、1998年实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但这只是对非私有资本的开放。华谊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与有出品权的单位联合拍摄的制片策略符合这一阶段的市场特点。据此,华谊不断积累资源和资金,在追求单片成功的基础上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塑造品牌形象。冯小刚的贺岁片的成功实现了华谊阶段性的目标,从此,华谊开始了由作品品牌(贺岁片)、导演品牌(冯小刚)到公司品牌(华谊)的历程。

私募资金与自主投资200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了《关于取得<摄制电影许可证(单片)>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细则》。2003年8月广电总局首次向华谊等8家民营制作公司颁发甲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民营企业从此获得了“国民待遇”,表明了中国影视市场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华谊掌门人王中军具有一定的胆识和眼光,在国家没有降低市场准入政策之前,2000年华谊就开始了私募融资,扩大再生产。联合太合地产公司,各注资2500万,成立了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的资金需要出路,华谊在影视市场有品牌保证,两者的联合满足了各自的需求,同时拓展了民营影视公司的融资渠道——私募资金。在这一阶段,王中军不仅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更强调公司的品牌意识和主体意识,找到了适合华谊融资与资本扩张的模式——股本回购。华谊有权溢价回购,在高价回购太合后,先后引进了TOM集团、信中利机构、雅虎、分众等企业资金,多次私募和复杂的资本运作后,公司股本金越来越多,但王氏兄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绝对控股权并没有被稀释,保证了公司决策的连续性和品牌形象的清晰度。这一时期拍摄影片虽然也是以联合出品为主,但强调“以我为主”,影片的主导权由华谊掌控。2008年,作为投资方的华谊从电影《梅兰芳》撤出,因为公司希望有剧本的决策权并参与整部电影的制作与运作的愿望没能实现,不愿意沦为没有主控权的小投资方。

华谊的主体意识深化了华谊的品牌形象,拓展了融资渠道。华谊靠良好的品牌形象先后获得了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的无担保授信贷款,这是我国民营影视公司的第一家。

上市融资与扩张投资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壮大企业规模,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10月华谊兄弟传媒股份公司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华谊发展的节奏始终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演进相一致。王中军把华谊的发展与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开放度如此合拍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其实质是他的战略规划发展的结果,王氏兄弟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时代华纳”,不论是融资渠道的拓展还是投资策略的选择都是围绕公司的终极目标进行的,所以,当私募资金、银行贷款,广告融资等只能满足单片和少量影片生产的需求而影响公司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上市自然成为融资新出路。

华谊兄弟此次创业板发行,募集资金约为12亿余元,较6.2亿元的拟募集资金项目超募5.8亿余元,超募比率达93.61%。根据上市公告的资金用途,电影投资将达到年产6部,电视剧投资将达到640集,大大超出原华谊年投资影视剧的数量,规模效益显现。华谊还借此发展产业链,投资6家一流水准的影院,将形成编剧、导演、制作、市场营销、院线发行、影院放映等贯穿影视上下游的相对完整的生产链和影视、音乐、经纪人、新媒体等多种业务整合的运营模式,全方位的娱乐王国的雏形渐渐清晰起来,逐步在向涵盖期刊、电影、电视、娱乐等多种业务和产业链的美国时代华纳模式靠拢。

华谊上市与中国影视市场环境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颁布,促进了中国影视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但毋庸讳言,中国影视市场由于建立时间不长,还缺乏规范化和透明化。华谊公司自成立就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公司的运作,多年来由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来做年度审计,力求经营正规化、业务模式化、收入阳光化。

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华谊上市的最大“卖点”不仅是贺岁片和冯小刚,更是华谊的品牌与华谊的“三大业务板块联动”和“工业化运作体系”运营和管理模式。“三大业务板块联动”是整合电影、电视、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和凸显公司丰富的影视资源的业务模式。“工业化运作体系”是指在在三大业务板块联动所形成的产业链的基础上,把国外传媒管理经验与中国的传媒市场特点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践,提炼出较为先进的管理机制,包括“收益评估+预算控制+资金回笼”为主线的综合财务管理模块、强调专业分工的“事业部+工作室”的弹性运营管理模块以及强调“营销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创作与营销管理模块等。以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方式再造公司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业务运作体系的规范化和高效率。这种运营及管理机制使华谊公司成为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传媒机构,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更主要的是为中国的影视企业树立了一个范本,对规范中国影视市场、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目前我国的影视公司投资决策人员大部分是由影视艺术创作者转行而来,没有经过专业的商业训练,仅凭个人经验和审美趣味来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没有专业的团队去规划和调研,一个人代替一个团队做决策,有可能失去一个好项目,也有可能上马一个让公司血本无归的烂剧目。主观臆断、个人拍脑袋的行为增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华谊上市前,公司所上的项目要由王中军本人和公司的内容审查委员会和主创人员来作最后的决策,但是当王中军与团队的判断相左时,结果都是王否定团队。正因为公司过多依赖个人的决策,就可能错放过一些不错的影视项目。电影《南京!南京!》,他预计这部影片不挣钱,所以没有投。后来他不无遗憾地说:“我如果知道这个电影可以卖1亿6,只赔这么点钱的话我可以投。我当时算不到1亿6,这是我的眼光问题。”电影《拉贝日记》和《追影》的票房业绩不理想,导致了2009年上半年的核心业务效益滑坡。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投资考评体系是华谊上市后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课题。用资本的力量来规范中国的影视业,这是华谊上市对中国影视业一大启示。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冯小刚是华谊的一个金字招牌,也是华谊最大的风险所在,公司对他有一定的依赖性。在招股期间,媒体、投资机构、股民对华谊董事长王中军问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冯小刚走了怎么办?”王董事长在为公众解惑“冯小刚是股东,与公司还有7部合约”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公司培养人才的决心:“我现在拍一部小戏的第一目标几乎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比较刻意地培养新导演。”他声称:“冯小刚要再为我拍10部电影,10部电影之内,我难道再培养不出另外一个冯小刚吗?”华谊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没有见诸报端,但董事长的言语中透露出了要“量产冯小刚”的勇气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自中国影视市场建立以来,各种所有制的影视制作公司为降低风险,都选用市场上已成熟的明星、导演等。急功近利的市场环境缺乏造就培养人才的气氛和条件,华谊上市暴露出的人才危机是对中国影视业的一个预警,影视人才不能过度透支,新人新星的不断涌现才能保证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未来影视市场的执牛耳者必定是具有良好人才培养机制的传媒公司。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不仅表明民营影视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展,更重要的是,它昭示着中国的影视产业可以而且已经开始进入资本市场,这对影视产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味着影视产业加入了国家经济大循环中,确立和提升了影视产业的地位。华谊的上市也将改变中国影视业的格局,作坊式的不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缺乏业绩持续支撑的中小影视公司将会与华谊这种类型的上市公司拉开距离,或被兼并或被淘汰出局。

猜你喜欢

影视业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业和影视行业的互动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行业步入大数据时代
由互动到嵌入产业链:出版业跨界影视业的模式变迁
影视
“营改增”对影视业链条中各企业的影响分析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