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用香芹

2009-03-10高明洋陈明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2期
关键词:浅绿色香芹松土

高明洋 陈明刚

根用香芹,又名根香芹,洋根芹,是伞形香芹的一个变种,属二年生草本蔬菜植物。1995年从俄罗斯引入。

一、植物学特征

直根肉质化,圆锥形,表皮白黄色,肉白色,根长12~30厘米,径2~6米,重150~300克。营养生长期,茎短缩,株高20~50厘米。直立生长。营养生长期子叶2枚,对生。叶基生,3半裂三回羽状复叶,长15~40厘米,绿色,叶片光滑,有光泽,叶脉突出,浅绿色,叶柄较长。单株具10~40片叶。次年抽薹开花,生殖生长期,株高40~100厘米,分枝较多,茎生叶通常较小,绿色。复伞形花序,带细条形总苞。每花序着生小花的20朵。花二性。花瓣5裂,黄绿色或白色。雄蕊5枚,雌蕊,花柱2个,2心皮,2室。房下位。双悬果,成熟时黄色,表面有棱,长形。种子小,长4~5毫米,宽1~2毫米,黄色或黄绿色,表面有5条棱。千粒重1~1.3克。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性喜冷凉,抗寒性强,耐霜冻,南方可以越冬。苗期叶可耐-9℃的低温。3℃就可萌芽,所以可早播种。早春干籽直播,15~20天就可出苗。适宜的发芽温度20~23℃,适宜叶片和根的生长温度13~23℃,温度超过30℃植物呼吸作用加剧,生长不良。春播过早,经历低温时间长,易出现早期未熟抽薹现象。

2、光照。根用香芹属长日照植物。在哈尔滨6月中旬抽薹开花。非常喜光,光照弱或栽植过密,叶片和根生长缓慢,易得叶班病。

3、土壤和水分。对土壤要求严格。耕层至少20~25厘米,以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沙壤土为宜。板结粘质土常常可导致歧根产生。适合生长的空气湿度为70%。土壤温度过大,根容易得病。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80%。土壤湿度过大,根容易得病。适宜的pH6.5~7。氮肥不可过多,否则徒长,养分多消耗在叶片上不利于根的生长,而且易分叉。长势过于繁茂,易发生病害。根用香芹是一种需肥量多的蔬菜。

三、品种资源

甜根,俄罗斯品种,早熟。播种后90~100天开始收获。肉质根长20~30厘米,根头粗3.6~6.4厘米,圆锥形,皮灰白色,肉白色。直立生长。茎短缩,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30~40厘米。基生叶深绿色,平滑,有光泽。叶片数20~40,叶最长可达40~60厘米,而叶柄可达20~28厘米,叶缘锯齿状,浅至中裂,近羽状。叶主脉较宽,浅绿色。叶柄很短,扁而宽,浅绿色。

四、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一般在北方哈尔滨可于5月上中旬播种。栽培的前茬作物宜选择瓜类、白菜类、甘蓝类和豆类作物,前茬忌根菜类。最好能够轮作3年。

播种:若早春直播,则70厘米垄上双行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1.5厘米。播种量0.3~0.5克/m2。15~20天出苗。4~5叶期间苗,每穴保留1株壮苗。株距15~20厘米。

五、田间管理

定植前,整施肥。整地时施4~5公斤/m2优质腐熟有机肥,磷钾复合肥60~70克/m2。作畦。畦高10~20厘米,多雨地区宜选高畦。畦宽80~100厘米,三行或四行定植,行距20~25厘米,株距30厘米。定植时,浇足水,随水追尿素8~10克/m2。以后要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莲座期追施腐熟稀粪(1:10)3~4次。为了保证根部生长,必要时根外追肥1~2次,可用0.1~0.2%磷酸二氢钾喷雾,并且要在封垄前经常在耕除草,至少松土3次。离植株5厘米以外进行松土。松土深度由浅到深,最深不可超过10厘米。要及时清除老叶。

六、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是潜叶蝇,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20%速灭杀丁乳没2000~2500倍、或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叶面喷雾。叶斑病由壳针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叶片上出现圆或不规则褐斑、黄斑或白斑,病斑外围有一圈黄棕色晕环。斑很小,有时受叶脉限制而连片。秋季温室栽培、早春温床栽培和露地栽培常发生。软腐病可使根组织变软、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凋萎。种子可带菌。

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可用45~48%的热水浸种,并不断搅拌30分钟,然后立即投入到冷水中降温。②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显性粉500倍,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叶面喷雾。白腐病留种贮藏期易发生。根表面密披白毛和黑色菌核,一般在收获前已感染,在贮藏期间发病。如果窖通风不良,湿度大病情严重。采收进入8月份,当肉质根大于200克后,陆续采收。可一直收获到上冻前。一般667m2产量可达2000公斤以上。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浅绿色香芹松土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金鱼
铜镜上的技巧趣味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有限元分析*
松土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香芹及管理技术
盆栽紫玉香芹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