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原则浅析

2009-03-10陈德俊戴晶晶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1期
关键词:自行车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陈德俊 孙 岚 戴晶晶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行车公共设施的发展现状的考察、了解和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当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情况。希望能提出科学的、客观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和建议和概念。并尝试总结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对于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设计的方法、程序和原则的规律。

关键词:自行车;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1合理性原则

设计的本质是追求更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设计的外在环境的需求和限定决定了设计的定位和方向。这样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事理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确立目标系统,然后确立相关的外在条件,权衡目标系统的核心关系,协调各种复杂的外因,组织既有资源进行创造。因而,设计的创造性也可以理解为对核心关系的协调能力。从设计的外在因素讲,影响设计的外在因素是成镞的。设计者无法改变既有的外在条件,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既有资源进行合理创造。设计的能动力量来自设计者的协调能力和重组资源的创造性。就此意义而言,外部环境因素提供给设计者一个他能够选择的资源域,每一设计行为都意味着对可控资源的组织及创造性利用,而从设计自身的目标而言,设计的核心是考虑不同“意愿”(不同目标)的需要,解决相应的问题。而内在目标是设计思考、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一切资源的组织与利用都要围绕核心目标来展开。

将设计行为视为对“内在目标”与各种复杂制约因素相互关系的理性调节过程。强调的是“设计”的选择性,而非被动影响。设计资源的组织可能有很多选择,而合理的、平衡态的组合关系,最符合目标的实现。基于这样的设计观念及方法,我们在展开设计时,是以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关系为目标,而不是以技术、经济为唯一参照因素。我们不否认技术、经济对设计有直接的支持作用,但丧失了人类合理、健康生存的大目标再先进的技术应用都是盲目的。西方社会大力倡导的“中等技术运动”就是强调在地方条件限定下做出最佳技术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新技术”。设计事理学将内在目标视为设计的出发点也是终点。围绕人的合理需求来合理、合度地组织技术资源及物质资源,真正将设计“以人为本”的精神落到实处。基于对人与自然、社会、整体的关注,及对资源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作为一种平衡技术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

2适应性原则

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还必须遵循适应的原则。设计要符合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地点和特定人物的要求。设计创造的是一个人为的世界,而此世界是一个“适应性系统”设计也就是以一定的目的,一定的方式来达到与客观条件和内部关系相适应的人为适应性系统。

美在适应性系统中有不断变化的目的和追求。由于审美主体美的差异化,主体的目的性也就多种多样了。而且客观规律也在变化。因此设计应是通过调整自身系统内容元素间的关系来获得真与善的统一。既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统一。所以它是一个适应性的系统。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就是要在特定的文化、社会、人群为了达到特定“目标”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和整合,这个过程既包含了外部因素的限定,也包含了内部因素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关联、影响、制约、和共生的。

3生态的原则

自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物质文明的发展确实是极大提高了。但是,人类社会也付出了严酷的代价。以西方世界为代表开拓的传统工业化的道路,是以“人类统治自然”,“人类征服自然”为指导思想的目标是满足富裕的人们过舒适生活的需要,它的方法是为所欲为的相大自然贪婪地索取,恣意地掠夺,它的结果是人与自然陷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由此引发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人口激增、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实际上已经使人类社会走上了一条不可持续发展的歧途。作为设计者我们应该明白,设计在满足了生产者、消费者、使用者的需求后,背后还有自然的凝视,这是设计应该遵循的生态观念。

我们必须着眼与未来而开发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改变发展战略,改变价值观,人类统治自然、人类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协调发展,并以新的价值观为指南,开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工业系统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从产品的设计、生产的流程到服务的模式,全面实现创新,以创造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要使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这对自行车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的设计原则要求为更低的能源、材料消耗,无毒害和污染的材料和技术、可再生、循环的废品。

4以人为本的原则

4.1产品的功能 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产品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从设计的本质来说,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任何观念的形成均需以人为基本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一个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了,而越来越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情感价值、美学价值、个性化价值等。

产品任何一种特征内容或含义都必须通过产品本身来体现,而要体现产品的以人为本,就得从产品的要素上着手,分析产品的各种形式要素。通过设计的形式要素—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的变化来实现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好的功能对于一个成功的产品设计来说十分的重要。人们之所以有对产品的需求,就是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功能。如何使设计的产品的功能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更多、更新考虑到人们的新的需求,是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形态设计中的造型要素是人们对设计关注点中重要的一方面,设计的本质和特性必须通过一定的造型而得以明确化、具体化、实体化。以往人们称设计为“造型设计”,虽然不很科学和规范,但多少说明造型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引人注目之处。在“产品语意学”中,造型成了重要的象征符号。针对不同的消费群和不同的使用场合,颜色的选择也非常的重要。如为中学生使用的自行车公共设施的色彩应该是活泼生动、富有朝气。

4.2产品人机工程的人性化要求

任何产品都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仅从工业设计这一范畴来看,大至宇航系统、城市规划、建筑设施、自动化工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小至家具、服装、文具以及盆、杯、碗筷之类各种生产与生活所创造的“人造物”,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自行车公共设施存在于一个相当复杂的环境系统中。必须以无障碍、通用性为前提来考虑批量化制造的实现。而在材料和结构的组织上需考虑安全性、持久性以及易设施性。

4.3探索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设计应将设计触角伸向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富有隐喻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在设计中赋予更多的意义,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亲切。设计于是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针对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口号“形势服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Frog Design)提出了“形式服从情感”(Form Follows Emotion)的设计理念。他们认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他们也通过让人赏心悦目的形式购买包含其中的价值、经验和自我意识。日本的GK设计公司把表达“真善美”作为设计的目标,认为设计是一种把人们的思想赋予形态的工作,设计就是将所有的人造物赋予美好的目的并加以实现,优秀的设计是真善美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柳冠中.苹果集—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

[2]吴翔.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5-56.

[3]王庆海.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M].北京: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9-86.

猜你喜欢

自行车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下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从“吃人的下水道”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