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可以成真

2009-03-10崔鹤同

视野 2009年6期
关键词:库勒洛伊周期表

崔鹤同

1921年,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药物学教授洛伊在复活节的前一天夜里醒来,脑海里漂浮着一个极好的想法,他马上拿过纸笔简单地记录下来。翌晨醒来他知道昨夜里产生了灵感,但令他惊愕不已的是:怎么也看不清自己所做的笔记。他在实验室里整整坐了一天,面对熟悉的仪器,总是回想不起那个设想。到晚上睡觉时,仍然一无所得。但是到了夜间,他又一次从梦中醒来,还是同样的顿悟,他高兴极了,做了细致的记录后,才回去睡觉。

次日,他走进实验室,杀掉了两只青蛙,证明了神经搏动的化学媒作用。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就这样被发现了,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使洛伊获得193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就是梦中灵感。进入睡眠之后,人的意识就会慢慢停止作用。这时,人的潜意识就浮现出来——这就是梦。人在睡眠状态时,心灵感应往往特别灵敏。但传统上,人们会贬低做梦的价值。

事实上,梦对人类的文明世界带来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不少科学发明,文学、艺术意念,伟大的思想都是在梦中得到启发的。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人劳累的缘故,他便倒在办公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上,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改正。他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爱因斯坦几乎每天都睡午觉。当他想不通问题时,就会盖被大睡,让梦中的“高人”为他引路,寻找答案。他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前,曾经花了多年时间进行思考和研究,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要点想不通。一天,他躺在床上,带着绝望的心情睡着了。突然间他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道闪光,他猛然惊醒,马上执笔将由这道闪光引发出来的思绪加以引申。几个星期后,改变人类的伟大思维终于诞生了。

人们都嘲笑不切实际的想法为“白日做梦”。门捷列夫和爱因斯坦却在“白日做梦”中解决了困扰不已的、重大的、悬而未决的难题。对于孜孜以求的人而言,“白日做梦”兴许是一个福音。

德国科学家凯库勒,对苯的原子成分是如何结合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1864年冬的某一天,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苯的原子排列是首尾相接循环排列的,就是现在充满了我们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的那个六角形的圈圈。梦,为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蓝图”。

梦不仅是科学家的向导和得力助手,也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伙伴和友人。许多知名的小说家,他们有些很有名的小说,大都是源于梦里梦到的一个故事,醒来之后把它写成小说。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国推理小说家史蒂文生的名著《化身博士》,就是根据梦中的故事敷衍加工而成。日本的小说家吉行淳之介、齐藤荣等人,也有过在潜意识下做梦,再把梦中故事写成小说的情况。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他在写作时,几乎每晚都梦见书的内容;就在梦中,他不但发现了很多的思想和事物,同时将旧的更新,他常常梦见整页的文字,并在梦中一一朗读。

旷世天才达•芬奇喜欢在床边放一本记事簿,详细记下他自己的每一个梦,以及梦中的每一个细节,作为创作资料来源。他这本梦的笔记可以说是他成功的蓝本。

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用科学方法研究梦,发现了梦的本质规律,首次建立了关于梦的科学理论。他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幻想性的满足。做梦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有利于经验和表象摆脱旧束缚,形成新的联系,是大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方式之一。梦对于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调节情绪及保持身心康宁均有重要作用。当然,任何科学发现都不是绝对的偶然,只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经常认真思考的人才会抓住一丝灵感,并勇于投入实验,从而“梦想”成真,获得成功。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对“思”的补充和延伸。如果整日无所事事,心不在焉,懒于思索,企图梦圆“黄粱”,那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猜你喜欢

库勒洛伊周期表
原子家谱——元素周期表
苯的凯库勒式与苯的共振结构
捕蝇草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不能说的秘密”
不能再这样下去……
库木库勒防洪工程岩土力学性质分析与地质条件评价
把记忆传授给你
腓特烈大帝与洛伊滕之战